分享

隋末英雄杜伏威,比瓦岗军更狠,一猛会三彪,三千山东兵霸占江东

 梦想童年594 2023-02-17 发布于江西

大隋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施行暴政,大肆征调民夫,大兴土木,并且多次出巡,劳民伤财。他又穷兵黩武,三次进攻高句丽,伤天害民,导致天怒人怨。为反抗暴政,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一波胜过一波,屡禁不止。

而前些年随着《隋唐英雄》、《隋唐演义》等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于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寨起义军愈加熟悉,秦琼、王伯当、单雄信、程咬金、罗成等英雄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但是,隋末势力强大的起义军,原不止瓦岗寨一支,而杜伏威部作为曾给予隋朝沉重打击的起义军部队,便是实力强劲的一支。

年少成名,英武难当

杜伏威本名杜尧,字伏威,齐州章丘县(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少落拓,不治产业,家贫无出自给”,家境贫寒的杜伏威只得以偷盗为生。

杜伏威与辅公祏是刎颈之交,辅公祏经常从其姑处偷羊给杜伏威,因此惹得其姑向官府报案,官府派人缉拿杜伏威和辅公祏。二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聚众造反,呼啸山林,当时杜伏威才十六岁。

虽然年纪小,但当时的杜伏威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

很快,杜伏威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谋略、对于部属们的爱护、勇猛无惧的精神在当地打出了名堂,并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杜伏威势力逐渐开始壮大起来。

大业九年(613年),天下越发大乱,全国各地都爆发了起义,起义军气势宏伟,势不可挡。在这样的情况下,杜伏威认为,想要保全自己的队伍,就必须和其他的起义军部队联合,以增强自己的实力。

为了更好地发展,杜伏威带着自己的部队前去投奔了山东的另一支部队统帅——左君行。

但是,左君行并不是一个知人善用的人,他看着眼前的杜伏威——一个年纪轻轻、普普通通的小子,露出了傲慢的神色。他接纳了杜伏威,却并没有给杜伏威安排什么要职,也并没有安排杜伏威去做什么事情。

这样不被礼遇的生活让杜伏威非常憋屈,他感到左君行并非明主,跟在他身边势必难成大事。于是,杜伏威选择带领自己的旧部离开左君行,向南发展,转战淮南一带,自称将军。

自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争斗不休,北方经济渐渐废弛,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至大隋时期,江淮一带经济富庶,繁荣昌盛,隋炀帝更是极度重视江都的建设。

一旦让杜伏威等人夺取江东地带,势必会对大隋的统治造成极为致命的影响。于是,江都留守派遣校尉宋颢率军进攻杜伏威。

宋颢并没有怎么看得起杜伏威和他手下的部队,在他的眼中,农民起义军只不过是一群流寇,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根本不能与经过正规训练的官军相比。然而,常言道: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

骄横大意往往会毁掉一个人,后来宋颢的经历也正验证了这句话。此时的杜伏威,早已过惯了征战沙场、东征西讨的日子,长年的军旅生涯、在刀头上舐血的生活、为了活命不顾一切的态度使得他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并且增强了他对于战斗和对手的判断能力。

对于这次和宋颢的战斗,杜伏威胸有成竹,信心在握。战斗打响,面对官军的进攻,杜伏威部溃不成军,不堪一击。宋颢欣喜不已,命令官军继续追击,想要将这支农民起义军彻底消灭,谁知却中了埋伏。

杜伏威带人将宋颢一伙引入芦苇丛中,随即放起火来,官军们齐声呐喊,甚是惊恐。宋颢带人想要突出重围,却发现脚下淤泥纠缠,战马根本难以行动。起义军们一起放箭,纵马砍杀,将宋颢的队伍,彻底消灭在了这片芦苇丛中。

此战过后,杜伏威声名大震,江东地区均为之震惊。那个十六岁就统帅部队的年轻人,又一次以杰出的战绩被人们所记着。

惨遭失败,承受挫折

然而,人无千般好,花无百日红。一个人的奋斗历程怎么可能一帆风顺,很快,杜伏威也将遭遇人生中重大的一场挫折。

大业十一年(615年),南下两年后,杜伏威与同样来自山东的义军李子通部相遇。二人经历相似,性格相近,在一起谈话十分投机,很快便有了亲密的来往。

杜伏威性格豪爽,勇猛无前,爱护士卒百姓,李子通同样义气深重,军纪严明,爱惜百姓。杜伏威很欣赏李子通,以真心相待,但一山不容二虎,李子通见杜伏威在江淮一带势力很大,民心归顺,暗暗起了异心,想要除掉杜伏威,自己做江淮地区的主人。

大业十一年的一个夜晚,李子通率领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对杜伏威的大营突然发动了偷袭,杜伏威没有防备,军队溃败,四散奔逃。

这次战斗杜伏威险些丢失性命,幸亏义子王雄诞死命保护才保得一命,但是杜伏威也元气大伤,失去了大量精锐部队,一时间再也难以在江淮地区立足。而这次战斗,也从此埋下了李杜二人仇怨的种子。

后来,虽然杜伏威重新招拢部队,劫州掠县,恢复了元气。但朝廷不可能放任江东地区为起义军所有,很快,朝廷便派出武贲郎将来整率兵围剿。来整是隋朝名将,骁勇善战,善抚军士,屡次征讨,所向披靡。

其父来护儿更是隋炀帝宠臣,隋朝名将,封荣国公。父子俩英勇善战,屡次击败农民起义军,因此让义军们非常忌惮。面对这样的敌人,李子通部不是对手,很快就被打败,向长江以南地区逃去。

而刚刚恢复了元气的杜伏威这次也没有占到什么便宜,被来整杀得大败。唯一幸运的是,朝廷很快便将来整调回皇帝身边,让他参与保护皇帝安全的工作,李子通和杜伏威的残存势力才得以保存下来。

这两次大败,均使杜伏威遭受到了重创,他险些丢掉了性命,精锐部队也被打得一失再失,刚刚打下来的地盘也重新回到了朝廷的手里。

但是,英雄永远不会轻易放弃,杜伏威知道只有隐忍默默积蓄力量,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拥有对抗强敌的力量。他在计划着下一步的步骤,计划着东山再起的策略。

同样,李子通暗中捅刀的行为也让一向自信轻敌的杜伏威变得谨慎细心起来,他明白了不能盲目信任一个人,也明白了在乱世中想要活下来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对任何人和事保持警惕,否则,成王霸业只是一纸空谈。

降唐守业,晚景凄凉

大业十三年(617年),杜伏威经过两次大的失败,重新恢复了过来。这一年隋炀帝正在江都出巡,因此朝廷决定派军剿灭江都附近的农民起义军,保护炀帝安全。

这次出战的是右御卫将军陈棱,他率领八千多兵马前来与杜伏威交战。由于兵力较少,陈棱选择坚守不出,他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将杜伏威耗死,耗到杜伏威部队没有粮草的时候,再出军进攻,一举歼灭起义军部队。

杜伏威自然看出了陈棱的想法,为了化被动为主动,他采取了一个办法:给陈棱送去了一套女式衣服。

这一套方法,之前也有人用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为了击败司马懿,就曾给司马懿送去一套衣服,但当时的司马懿格局广阔,面对这样的羞辱,他硬是当作若无其事,最终耗死了诸葛亮。

但这一套方法,放在陈棱身上便有了效果。陈棱怒不可遏地派遣部队出城,与杜伏威进行了交手。

一开始的战局对于杜伏威来说并不十分明朗,官军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行军布阵之法、兵种配合之术非常了解,而杜伏威手下的起义军则缺乏专业的训练,在战斗中很快处于劣势。

愤怒的杜伏威只得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对官兵大阵发动了攻击,陈棱手下的一名将领抓住时机,弯弓搭箭,嗖的一声,一支箭射中了杜伏威的前额。

若是换做旁人,被射中前额可能早已吓得逃跑或是呆着无法反应了,但这杜伏威实在是勇不可当,他咬牙切齿,大骂着不杀你我誓不拔箭,一面继续不顾一切地往上冲。

隋军哪里见过这般不要命的打法,又见杜伏威额头鲜血涔涔而下,眼睛透露着无穷的杀气,脸孔早已愤怒得变形,当即四散奔逃。杜伏威的兵马乘机杀向前去,将陈棱的部队打得大败。

这次大胜以后,杜伏威乘胜追击,占据了不少地盘,势力逐渐重新壮大起来。但是,李渊在618年建立唐朝政权后,民心归顺,实力强大,杜伏威相时而动,于619年宣布投降唐朝。

后来,又通过夜袭火攻等方式,彻底击败了李子通的部队,完成了江淮的统一。此时,唐军基本扫清了其他割据势力,杜伏威虽然已经投降,但毕竟仍割据江淮,实力强大,李唐对于杜伏威颇多猜忌。

为了打消李唐政权的猜忌,他主动请求入朝,而将江淮军的部队都交给了自己的义子王雄诞。

不料杜伏威刚走,江淮军就出了乱子。留守江淮的辅公祏因为长期受到杜伏威的猜忌而心生愤怒,加上对于权势的渴望,决定发动兵变,他运用反间计,使得王雄诞交出了军权,又伪造了密令,率众造反,辅公祏自称皇帝,国号宋。

旧部造反,杜伏威在长安的日子越发难过起来,武德七年(624年),他在惴惴不安中终于忧惧而死,一代英雄的生命旅程就此走到尽头。

武德八年(625年),辅公祏连吃败仗,最终投降,被处以死刑。从此,曾经叱咤风云、兵强马壮的江淮军,就此化为乌云,成为历史的尘埃。

纵观杜伏威的一生,曾经波澜壮阔过,也曾经失意没落过,曾经笑谈风云过,也曾经忧怨不已过。他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人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应该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全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我们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基调好好走下去,坚持下去,静待花开,用自己的坚毅、勇敢、善良、无畏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参考资料:

杜伏威、李子通与古泰州——《兰台世界》2015年(03)

新出杜伏威墓志考论 ——《史学史研究》2018年04期

隋末农民起义战争——《军事历史》1983年(07)

“杜扬州”还是杜伏威——《中国史研究》2001年03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