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新福建|探访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武夷山之文化篇

 360doc小助手2 2023-02-17 发布于北京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但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地方也只有四个,它们是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为什么武夷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跟着我一起探访武夷山,去实地寻找解惑之答案。

图片

生于乱世

公元1130年,完颜宗弼(民间称金兀术)一路追打宋高宗赵构,直至今浙江舟山群岛的东海之上,赵构乘船由海上逃往福州。金国人一把火烧了杭州后,带着抢来的大批金银财物后沿运河北返,三月至镇江遇韩世忠阻截,于黄天荡被围了48天,得汉奸指点一夜挖了30里河道才得以脱困逃回南京,从南京渡江北归时又遭遇岳飞袭击,损失惨重,南宋小朝廷得以喘息之机。

图片

是年9月,一个婴儿于乱世之中在今福建尤溪县出生,这个孩子出生时右眼角就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如北斗。这种特别的生理特征不由让人想起了孔子的骈齿与凹头顶,在中国的历史上,很多著名人物史书记载都会有异相。

这个孩子长大后不出意外地中了进士,他批评科举制度,说:”科举之学误人知见,坏人心术,其技愈精,其害愈甚。”而他的著作却成了科举钦定的教科书和考试标准;

他不求仕进,被官场排挤,热衷于教育与著述,现存著作总字数达2000万字左右,而他的思想却成了钦定的官方哲学,深刻影响了元、明、清三个王朝;

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之中的人。他就是朱熹,集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等众多头衔为一身,用自己的斜杠人生成就了儒学大家的声名。

图片

朱熹祖籍今江西婺源,属于上饶市,出于今福建尤溪县,一生的大部分生活轨迹都位于今武夷山市地区。武夷山在地理上将上饶市与武夷山市隔开,是江西省与福建省天然的地理分界线。驱车进入分水关隧道,于隧道深处可见福建省省界牌悬于隧道顶上,穿越隧道跨越两省交界是现代社会带给我的全新体验,遥想古人穿越赣闽省界,非翻山越岭而不可为之。

朱熹与武夷山

朱熹14岁时,父亲去世,临终前将朱熹托付给今武夷山市五夫镇的好友刘子羽,又请五夫镇的刘子翚、刘勉之、胡宪三位学问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从此,除了游学与做官的十几年,朱熹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留给了武夷山。他在武夷山生活求学、结婚生子、讲学著述、创办学社、编写教材,围绕着武夷山山脉,在今江西上饶与福建武夷山市一带,留下了大量的文化活动遗迹。

图片

朱熹作为主战派,在想偏安一隅的南宋官场上自然并不得意,一个对佛、道、儒、自然科学、艺术美学、甚至于美食养生都喜欢研究的人,自然不会对官场的浮沉太感兴趣,政治与文艺向来格格不入,所以朱熹生前虽然已经是名气不小的学霸级存在,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个学渣级别,以至于因个人影响太大被政敌搞了个“庆元党禁案”,说他生活作风不好,被泼了一身污水的他上表竟然表态说“深省昨非,细寻今是”,更是搞得后世为此真假争论不休。

图片

其实庆元党禁案发生于公元1196年,此时的朱熹已经67岁,患有足疾,身体不好,自感时日无多的他深感时间紧迫,只想着赶紧著书立说,完成自己心愿,根本不想为这些捕风捉影的事情耗费时间与精力。四年后的三月初九,71岁的朱熹足疾大发,病情恶化,在“庆元党禁”的险恶政治运动中去世。弹劾他的监察御史沈继祖虽得意了一时,9年后被“平反”的朱熹却成了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家又一人,并影响了元、明、清三代几百年。

图片

哲学是痛苦的产物,思想是对现实的思考与未来的探索。虽然理学被公权力或是功利背书后已经在有些方面变了味,但其本源至今仍影响每一个中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乡规民约等等,法律不能解决一切,人类需要自我的约束。儒家的智慧仍将影响着生活在中国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滋养调和着被现实磨砺着的疲惫灵魂。

柳永与武夷山

谈到宋词,北宋的柳永是无法回避的存在。自诩“白衣卿相”的柳永原名柳三变,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武夷山人,出身官宦世家,于其兄柳三复、柳三接并称“柳氏三杰”。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拨动了多少代人的心弦。柳永一生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生活在求取功名与追求文艺的矛盾之中,他用数百首词,成就了“词圣”传奇,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图片

今武夷山上的武夷宫一侧建有柳永纪念馆,照壁上有毛泽东书写的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井水处就有柳词,有种说法是这首词后来传到金国完颜亮的耳中,引得金人垂涎江南的美景与富饶,激起吞并南宋的野心。

古闽族与武夷山

闽北是古闽族人的主要聚居地,福建最早的古称与现今的简称都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人”。古闽人在与越族、汉族的不断融合中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武夷山景区北部边角、中部九曲溪两岸悬崖上的悬棺,是古闽族人留给这个世界的印痕和独特的葬俗文化符号。其中一号船棺经碳14断代测定距今3800多年,那时候统治中原地区的王朝还是夏朝。在那个被高山大岭隔断交通的年代,古闽族人在福建西北部的武夷山地区,演绎着自己的生活与文化。

图片

古汉城与武夷山

时光走到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后代无疆与楚国作战失败被杀,越国亡。一部分流亡的越国人由海上入闽,与原先的土著闽人逐渐融合,形成了闽越族,位于武夷山的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曾是闽越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南方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古城址。秦朝在闽地设置闽中郡,原闽越王被削去王号,秦末反秦大起义时,原闽越王无诸自然不甘寂寞也投入起义之中,后又助刘邦打败项羽,因军功而被封为异姓王,实现了复国的梦想。至汉武帝时期,闽越国因实力增强导致野心膨胀而起兵反汉,被汉武帝派兵打回原形,并举国迁往江淮内陆,原闽越国王城也被焚毁。

图片

闽越王城遗址位于武夷山景区南20多公里的城村附近,建有闽越王城博物馆及王城遗址,先逛博物馆再看遗址,能最大程度地触摸200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领略中原文化对闽越之地的影响,念天地之悠悠,叹世事之沧桑。

武夷山茶文化

行走在武夷山街头,茶店茶楼鳞次栉比;漫步武夷山景区,茶树茶园触手可及。采茶、制茶、售茶、饮茶,充斥在武夷人的生活中;茶文化,浸透于武夷人的骨子里。武夷山有名有姓的茶叶就有三百多种,武夷山岩茶最著名的茶丛就是大红袍,曾经作为藏品被国家博物馆所收藏,如今的大红袍母树已经不再采摘,成为一段传奇,另外的三大名丛是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山上可见规模种植的水仙、肉桂,也是代表性名茶。武夷山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叶王国”。

图片

茶叶在中国最初的功用是药用,到了唐代才转为实用,从此成为饮品被中国人广为接受,并随着大唐帝国的对外扩张与交流传向日本与朝鲜,随着茶马古道的开辟走向全世界,并与儒家文化相结合,从种植、制作到品尝,都体现了中国追求天地人合一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两宋时期茶文化更是走上发展的顶峰,作为与茶密不可分的茶器,武夷山也有自己独特的代言——遇林亭窑的黑瓷。茶叶与瓷器,这两件最中国的东西,在武夷山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

图片

已经禁止采摘的大红袍母树

武夷山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武夷岩茶,作为乌龙茶的发源地,茶的质朴典雅,茶的平和淡定,早已经融入武夷人的心灵深处。

图片

会生活的人不一定懂茶,懂茶的人一定会生活。有幸到武夷山来,即使你不懂茶不买茶,也不妨走进这里的茶楼茶店,和老板品品茶,听听他们对茶的理解,感受下他们对茶的热爱。

摩崖石刻与武夷山

漫步武夷山景区,历代遗留下来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这点和泰山有相似之处。石刻既有外表上所呈现的书法艺术,内涵里又涉及石刻的作者、背景、表达含义等历史事件,文字作为文明与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里面蕴含着巨大的考古和科研价值,同一件文物,有铭文与没有铭文,两者的价值相差甚远。摩崖石刻不仅点缀了武夷山的美丽如画的风景,而且它赋予了武夷山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文价值。

图片

自秦汉以来,武夷山就为道、佛家栖息之地,留下了不少道观与寺庵故址,至南宋朱熹在九曲溪畔筑武夷精舍讲学立说后,武夷山就此形成为儒、佛、道并存的三教名山。三教的文化又与武夷岩茶相互交融,儒教以茶喻人喻理,佛教以茶论禅助禅,道教以茶炼丹修道,世俗以茶为业为生,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此得以和谐共生。

图片

武夷山作为新儒学的摇篮,从来没有哪座山能像武夷山一样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发挥了很多世纪的主导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如此之深,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人的人文观念与精神世界。


感恩于此再会您的目光,感谢收藏分享!

我发现可以通过从文章末尾右下角点“好看”来实现留言的功能,不妨您也试一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