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三季 壮美山川荡回声

 冯二马的小悟 2023-02-17 发布于山东

(上课不能带手机,只能趁班空回办公室拿了手机拍了几张,遗憾的是没能拍上更多的孩子)

壮美山川荡回声

——《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诗歌鉴赏专题

陈子昂: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当陈子昂登上燕昭王招纳贤士的蓟北楼,往前看不到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又想到自己被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又看到天地宇宙的无穷无尽,想到自己个体生命的短暂,此刻的陈子昂孤独苦闷到极致,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让男人有泪轻弹了。

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

哭吧,陈子昂,您要知道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杜甫:壮志豪情在我胸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与神奇秀丽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此时的杜甫一定是壮志在胸。


王安石:向天再借五百年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表达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我相信这时的王安石一定是意气风发,希望老天能给他五百年来实行他的变法吧。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同样是登高望远,在被贬的陈子昂看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青年的杜甫看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变法前的王安石看来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无论诗人感到的是孤单悲怆,还是豪情壮志,都阻挡不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阻挡不了诗人报效祖国的一腔热情。悠悠已千年,祖国的壮美河山间依然回荡着他们的赤子之声。

课堂展示:诗歌鉴赏擂台赛

对于诗歌的学习,一直喜欢放手给学生。虽然这一是初一的小孩子,古诗积累的很少,但是我想检测一下孩子们真实的水平,我想让孩子们大胆实践和创新,所以这节课我决定采用原来的“放手法”发学习三首故事。

诗歌鉴赏小分队:采用团体作战的形式进行诗歌鉴赏擂台赛,具体要求分为三步:第一步一按大家的座位分为三个小分队,第二步准备,每队25分钟,第三步展示。全班12个小组,共分为三个大队:1-4组为一队负责《登幽州台歌》;5-8组为一队负责《望岳》;9-12组为一队负责《登飞来峰》。(孩子们听说用比赛的形式,立马高兴起来,跃跃欲试)

诗歌鉴赏任务:每个小分队用自己的方法把本队负责的这首诗展示给大家,评价标准是让全体同学能听明白,能说出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鉴赏内容包括:诗歌内容、情感、炼字句、手法等;鉴赏展示包含诵读展示、解读展示,图画、文字、歌唱等)

诗歌鉴赏评委:三个学科班长,每个人负责两个小分队的打分,不打自己的小分队,满分10分。老师负责全班的专注度评价,出现走神的每个分队减1分。

我用了大约5分钟说了要求,剩下的全交给了同学们,孩子们真是让我打开眼界。我看到:每个小分队选出了黑板展示的同学,其余的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诵读准备,有一个分队还进行歌唱排练,整个教室里我看到了忙碌的景象。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团队里积极奉献一己之力,体验合作与学习的开了。更希望每个孩子在课堂上能收获成长的自己。

25分钟后鉴赏展示:

第一分队《登幽州台歌》:首先小分队的同学们进行了诵读展示,为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特长,我让另外两个小分队进行了诵读挑战,在诵读PK中,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悲壮的气魄。

其次,由毕鹏迪同学代表第一小分队从内容和情感链各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面对茫茫的天宇和原野,诗人“怆然而涕下”,思绪进一步拓展,由个人遭遇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

第二小分队《望岳》:黑板展示主要包含诗歌内容,“望”的角度,炼字“割”表达效果以及情感分析。最精彩的要数他们小分队徐晓阳和张桂琪同学的歌唱展示,他们模仿《经典咏流传》,用歌唱的形式来诵读《望岳》,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全班吟唱,在悠悠的歌声中让人感受到经典的魅力。

第三小分队《登飞来峰》:黑板展示包含绘画、诗歌内容和情感,诵读采用了二重唱的形式。

教学反思:1.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以前上课经常采用这种形式,因为感觉初一的孩子小,一直没用,不能低估孩子们,要敢于放手和实践。

2.不足:虽然大部分同学们表现很积极,但是还有些同学对诗歌的内容不能够理解,古诗鉴赏依然是孩子们的薄弱点,尤其是语言组织与表达过于口语化。

3.课堂的深度不够:对于这些歌唱、诵读、绘画展示孩子们很积极,对于内容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与原来的课堂深度有很大差距。

孩子们,感谢你们展现的精彩,看到你们的朝气、乐观、激情、创新、智慧,看到你们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深深的喜爱,若三位诗人能看到今日少年之风采,一定是无比欣慰。

让我们告诉过去,告诉现在,告诉未来:壮美山河我们深爱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