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六季 黍离之悲

 冯二马的小悟 2023-02-17 发布于山东

01黍离之悲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国风·王风·黍离》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难抑之情。此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黍离之悲到底被在何处呢?

02山河虽在,家国已亡。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此时诗人心情用杜甫的《春望》来解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来解读再合适不过了: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也可以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来解读:“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铅华洗去,落红飞尽。六朝的脂粉随着秦淮河的河水东去再不复返。繁华的旧梦随着笙歌的散尽绝不会再重来。那原本富丽堂皇的朱雀桥边,早已杂草丛生,颓败不堪;那原本庄严气派的乌衣巷口,只剩下如血的残阳。当年的王谢世族几多风流人物,如今却安在呢?

历史已沧桑,人世更无常,山河虽还在,家国已破亡。这是黍离第一悲。

03壮志虽在,雄心难托。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此刻诗人的的孤独寂寞不亚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无人赏识之苦,壮志难酬之愁,诗人只能借问苍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人只有到了最痛苦最无奈的时候,才会向上天神灵祈求或者发愿,比如《窦娥冤》中窦娥以其极大地怨恨和无奈控诉苍天。

诗人痛苦的追问:苍天苍天你在上,谁颠覆它成这样?言外之意老天有眼,你怎么不管管。此时的诗人心情和南宋的岳飞一样孤独:“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和宋代张可久一样感伤:“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变老,开尽桃花。”和明代的徐渭一样无奈:“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此时的诗人有无人能懂的痛苦,有人生已老的惆怅,更有壮志虽在,雄心难托的悲伤,这是黍离之悲第二悲。

此诗中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也成了后标榜世特立独行、孤标傲世、无人能懂的经典诗句。“黍离之悲”也成了表达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的代表成语。比如《扬州慢》表达了作者姜夔的黍离之悲。《乌衣巷》表达了诗人刘禹锡的黍离之悲。《春望》表达了诗人杜甫的黍离之悲。

(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见《白石道人歌曲》。其词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愿和平永在,今世之人,不要有黍离之悲。

附:《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国风·王风·黍离》

译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