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历史湮没的红九军军长何畏(全文)

 笑嘻嘻1 2023-02-17 发布于江苏

被历史湮没的红九军军长何畏

在红军时期,何畏曾经是一位显赫的高级将领,屡立战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率部作为先头部队与中央红军会师,后被增补为候补中央委员。然而,在后来的革命岁月中,在党史军史上再也没有何畏的事迹。他到底去了哪里,又有着怎样的跌宕起伏的经历?

从黄埔生到红军著名将领

何畏,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1900年3月15日出生在海南乐会县博鳌乡朝烈村(今属琼海市),后随父亲何良炳去马来亚,就读于中华学校。

1926年3月,何畏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在黄埔军校期间,何畏与共产党人关系密切。1927年5月,何畏从黄埔军校毕业。1927年12月,何畏参加了广州起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爆发后,何畏在红七军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参加了消灭地方豪强及地主武装,抗击部队进攻等一系列战斗。他作战勇敢,身先士卒,领会上级意图及判断敌情都很快,经常提出克敌制胜的建议,是红七军有名的“拼命三郎”和“小诸葛”。何畏也因参加广州起义后参加百色起义,成为我军为数不多的参加两次著名起义的将领。

1932年10月,何畏被派到红四方面军工作,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在入川后击败川军的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对部队进行改编,编为四个军,何畏任红九军军长。

1935年6月,何畏追随搞分裂活动。继而发生了何畏、余天云用枪逼总司令“让贤”给的严重事件。事后,、、等中央领导极为重视,对何、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消极对待批判运动,离开革命队伍

何畏在红四方面军很受的器重,可以说是的心腹爱将。当1933年红四方面军决定组建第九军时,推荐何畏任红九军军长。在1935年的沙窝会议上,在的力争下,何畏被增补为候补中央委员。

何畏脱离革命离开延安,与延安批判运动过火有着很大的关系。“批张运动”搞株连和无情斗争,让何畏陷入迷惘与痛苦。曾任红九军副军长、红四军军长的许世友等人对此不满意,曾准备出走南下打游击。

何畏在许世友等人企图离开延安回四川打游击而被捕后很愤怒,他虽未参加这次反抗风潮,但他抗议许世友等人的被捕。何畏到处散布谣言说,中共中央和抗大都变质了,变成了类似北洋军阀的统治,他声称要向共产国际控诉,否则他就要脱离共产党。何畏很快就被关了禁闭。

何畏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应该是1937年3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以批判路线为中心议题。在看来,何畏和周纯全是的心腹大将,但是肯定他们的“进步”,鼓励他们改正错误。

在这种形势下,何畏在会上表态说:“中央宣布路线破产,凡是革命者没有不同意的。我在国焘路线上犯了军阀主义、土匪主义、反中央的严重错误。我诚恳地承认这一错误。我坚决改正我的错误,希望同志们帮助我。”

何畏嘴上是这么说的,而心里未必是这么想的。1937年4月19日深夜,何畏带着警卫员悄悄离开延安,也脱离了革命队伍。此后,何畏的名字在红色历史中消失了。

结局成谜团

关于何畏的结局,现在有三种说法。说法之一,何畏1937年到西安治病时叛变,加入特务机关,任中统专员,1949年解放前夕被抓获处决。说法之二,何畏转入中统也未得志,于是每日携带白水一壶、馒头几个,在图书馆埋头苦读与中国农业有关的书籍,日后成为金陵大学农经系讲师。1949年渡江前夕何畏投江自杀。说法之三,何畏解放后回乡务农,死于三年困难时期中。据说,粮食紧张时期,他曾经教村里人摘“革命菜”充饥。1960年,整个中国都感到粮食紧张,到处都有饿死人的事情。由于饥饿,何畏食用了煮熟的蟾蜍,结果中毒而亡,享年60岁。何畏出殡那天,村里的人都来参加送葬,那些老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如果何畏能正确对待批判运动,其结局也许就会迥然不同了。和何畏同受器重的周纯全,在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而如果何畏能留在革命队伍的话,1955年授衔中上将的名单中也许会有他的名字。然而历史不容假设,曾经在红四方面军声名显赫的重要将领何畏,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令人叹惋。

(摘自《读报参考》2011年第3期,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