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地球温室的哲学前景
2023-02-17 | 阅:  转:  |  分享 
  
地球温室的哲学前景凌晨睁开眼睛,看到一条学术好友的微信,请教:如何理解“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是一个康德的哲学命题,让这位兄台沉思良久。我
对康德哲学还算略知一二,当即回复了一条:我认为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是在数学范畴内,一加一就是二,不可能等于三;如果理解为
社会学范畴内的“合力”,并无一个确定的“和”,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更重要的是,按照耗散结构原理,所有的结构最终都会走向耗散,也就
是“熵定律”的结局。所以在社会学范畴内永远不会有“大于各部分的和”。这个“熵定律”的概念,是源于我在三十多年前读到的一本书:《熵:
一种新的世界观》(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书中提到的科学理念让我非常震撼,以至于至今记忆犹新。与朋友交流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
其实“熵定律”岂止是结构的耗散,在更为本质的意义上,它也预示着宇宙的耗散。因此,它不仅是一种新的世界观,也是一种可能的形而上学。熵
定律(law of entropy)是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如果用一句简短的句子来表达: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热
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告诉我们能量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盖楼房,种庄稼,都是能量
转化的不同形式,就连我们周围的空气也是古人呼吸过无数次的分子。不过被我们烧掉的煤炭,虽然燃烧过程中能量并没有消失,却再也不能把同一
块煤重新烧一次来做同样的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我们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
我们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这就是所谓的熵。熵是无效能量总和的测定单位,我们今天的社会流行“正能量”一词,其实“熵”
的最准确的解释就是“负能量”,从有用到无用的转化。“熵定律”又称“熵增”,“正能量”减少就意味着“负能量”增加,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
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说到底,世界的熵总是趋向最大的量的。这就可以回到我所谓的“可能的形而上学”。我们知道,熵定律又称为“宇宙热寂说”
,即各种负能量的交织最终导致无可挽回的混乱结局。哲学或美学都是对生命的最高阐释,哲学思考是从人的生命开始的,而我们的生命其实就是一
个“熵增”的过程,生老病死,直至生命能量的最后解体。新冠病毒的全球爆发,是对人类生命的一次空前警示,虽然人类已经与各种病毒共存了几
千年,但以前都是局部性的,这一次则是无差别蔓延。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总是说哲学的智根本问题就是告诉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但这只是对个体生命来说的,而更为根本的问题则是全体人类如何面对最终的毁灭。最近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还在争执不下,真正的黑手可能
还在幸灾乐祸,不论最后如何追责,一个无可回避的后果正在等着我们,这就是爆炸释放出来的几千万吨甲烷已经让全世界多年“减排”的成果前功
尽弃,人类将吞下地球温室的苦果。这是一个“宇宙热寂”的最新“熵增”。因此,作为一种“可能的形而上学”,现代哲学必须包含这样一些前景
性命题:一、人类最终会病死;二、地球最终会热死;三、太阳最终会熄灭;四、文明最终会消亡。把最后的结局告诉人们,坦然走向末日。许多史前文明的遗迹昭示了一个可能的事实:人类已经毁灭多次了。
献花(0)
+1
(本文系岭南闲人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