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外培训机构又遇寒冬?教育部拟定了机构处罚政策,这样真的好吗

 天承办公室 2023-02-17 发布于江苏

应试教育的原型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初衷是打破世家制度,用考试来为掌权者选拔人才,打破世家举荐制度,防止中央集权制时大臣的世家权势过大,对帝王产生威胁。而后来科举制慢慢被歪曲扭曲化,以成绩来决定考生的命运。

文章图片1

我国为了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同时提高全民素质,所以提出了素质教育。而且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双减”政策就可以看出。

过去的学生学业压力很重,主科老师经常霸占副科老师的课堂时间,只为了多讲一些知识,让学生提高成绩。并且老师们还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听说读写样样不落,让学生苦不堪言。

文章图片2

双减的效果家长并不满意,为了提高成绩,父母选择了校外培训机构

自从双减政策的落地后,学生们十分开心,毕竟书包轻了、压力小了。不少同学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学习各类特长。在家长眼里,这样的情形并不乐观,孩子们的关注点似乎不在文化课上。

可是我国教育十分内卷,如果自己的子女在学习上十分懈怠,那么将来很难考出理想成绩,考上心仪的大学。许多父母对此犯了愁。

文章图片3

虽说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少大型的学科补习机构纷纷倒闭,可是市场有需要呀,不少机构老师决定不再“挂招牌”,只是在小区内招揽几名学生继续补习,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家长为孩子选择了这类的补习机构。

甚至条件好的家长还会为孩子请“一对一”的私人教师,可以看出家长们的良苦用心,毕竟不补习孩子的成绩真的很难提高。可是,这样的校外补习机构真的合理合法吗?

文章图片4

校外培训机构又遇寒冬?教育部拟定机构处罚政策,这样真的好吗

自从双减政策落地,校外机构可谓是遇上了寒冬,冰的刺骨的那种。为了迎合家长们的需求,不少老师纷纷缩小补课范畴,或“一对几”或“一对一”。但是这样的好景不长。

教育部门再次发文,虽说是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是网友认为,这更像一种通知,更加细化了教培的惩罚,不得不说,校外机构更难了。

文章图片5

过去呢,相关部门明确了任职教师不许到课外补习功课,如果无偿是可以的。如果存在“不听话”的老师,很可能会被踢出教师队伍。

而从现在的规定中可以看出,如果该机构没有经过审批擅自培训,且有两名以上的从业老师,那么将受到处罚,不仅要退还全部费用,还要缴纳1-5倍的罚款。

不仅如此,如果有老师利用直播课的形式开展有偿培训也是不可以的,在居民楼、酒店等场所开展一对一的培训也是被禁止的。

文章图片6

像我们以前常说的家教、住家教师、思维训练、夏令营、托管等等均不允许。可以看出,教育部是想把教培一刀切,彻底缓解学生们的学习压力。

教培的“凉凉”,导致家长们泪两行

现在进入一个很矛盾的点,家长也不喜欢子女学习太辛苦,看着小小的肩膀背着大大的书包,父母也很心疼。

文章图片7

可是转念一想,学生时代不好好读书,日后就要受苦。尤其现在以学历定学生好坏,如果不是毕业名校,待学生成年后无法找到合适工作。

所以,只能辛苦孩子这十几年,必须要严抓成绩。但是教培机构的“凉凉”,令家长却开心不起来。

这无疑是个不好的消息。因为德智体美类的课程的加入,导致每周主科的课程逐渐减少,不少同学的文化课成绩因此而下降许多。

文章图片8

中考、高考这类重要的考试也是以主科成绩为主,如果不打好基础,多学文化课如何能考出好成绩呢?

而且,现在学生的课程难度很大,许多家长虽说有一定文凭,可是多年不学习了,再想去辅导孩子也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现在进入到一个很矛盾的时期,国家不许课外教培出现,而家长们又离不开教培,毕竟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太重要了,父母都很担忧子女的将来。对此,你有哪些看法呢?

文章图片9

今日话题:你认为教培应该一刀切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