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厉害的人,懂得“靠边站”

 布衣粗食68 2023-02-17 发布于湖南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每每合影留念时,最中间的位置,往往留给那些当下最有权势、名头最响的人,而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样”的人只能靠边站。

所以,从小到大,很多人都在朝着“C”位出道而努力,人生一步步走向巅峰。

然而,当一个人有了很大的成就,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之后,反而不会追求成为人群中的焦点了,而是有意识地“靠边站”。

之所以做出如此截然不同的选择,是因为懂得了以下几点。

01

遇到自己欣赏的人,靠边站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人生路途上,最关键的就是那么几步,而促使一个人实现“质”的飞跃的,往往离不开贵人的相扶相持。

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和鲍叔牙友情甚深。后来鲍叔牙侍奉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公子小白当上国君,成为齐桓公后,因记恨管仲曾误伤自己,恨不得要杀掉他。

此时,鲍叔牙却极力推荐管仲,并指出:“我的才能只能辅佐您当上国君,但若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您就成不了霸主。”

面对鲍叔牙一而再,再而三的大力举荐,齐桓公最终放下心中芥蒂,重用管仲为相,并实现了称霸的愿望。

管仲也感慨不已:“生我者父母,知者鲍叔牙也。”“管鲍之交”成为佳话。

人生旅途上,我们总会遇见很多人,有人强于自己,有人弱于自己,有人值得赏识,有人令人厌恶,看似偶然,却都是因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而决定。

管仲和鲍叔牙,打小交游,相互欣赏,而鲍叔牙更是对才能比自己更高的管仲多了一份包容和支持,才有了成年之后的冒死举荐。

这种甘愿“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做法,看似牺牲了自我的利益,却才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更大格局的自己。

02

解他人之围,靠边站是为“成人之美”。

《论语·颜渊》中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可见,“成人之美”是作为君子的一个极高的标准。

北宋年间李昉等编著的《太平广记》中记录了贵族杨素促成太子舍人徐德言和妻子陈氏“破镜重圆”,以“成人之美”的故事。

陈朝太子舍人徐德言的妻子是后主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才貌出色,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恩爱有加。

眼看陈朝衰败,即将国破家亡,徐德言折断一面铜镜,夫妻两人各拿一半。他与妻子约定,若被战乱冲散,一半的镜子就是相认和信物。

后来陈朝果然灭亡了,徐德言的妻子流落到越公杨素的家里,杨素对她非常宠爱。

徐德言流离失所,好不容易才来到京城。他便来到市场上寻找,果然见有一个仆人模样的老头出售一片一半的镜子,而且要价非常高。

徐德言赶紧将老人带到自己的住处,拿出自己那一半镜子和老头卖的那半镜子合在一起,并在镜子上题了一首诗: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老仆人得了徐德言的饭食,赶紧将镜子带回给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陈氏看到题诗以后,又是惊喜又是悲伤,哭哭啼啼不肯吃饭。

杨素听了“破镜重圆”的故事,也深为他们的痴情所感动。就立刻将妻子还给了徐德言,还送给他们许多钱物,徐陈夫妻从此安度余生。

如同杨素这般,解救他人于困境之中,乐于伸出援手,之后就“靠边站”,是一种施惠于人。

这样做的结局,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03

谦虚沉稳,靠边站是“心有敬畏”使然。

越是沉穗的谷子,越是低下头。

越是功成名就的人,越是平易近人。

如同金庸先生的小说里的“扫地僧”,若非关键时刻,一招结束纷争,众人几乎察觉不到他的存在。

那些争名夺利,那些论资排辈,那些勾心斗角,阴谋阳谋,都曾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也吃过苦,也摔过跤,也得到过,也失去过。

当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才发现,最好的状态,是活在当下,是过好平凡的每一天。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

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一个懂得“靠边站”的人,是在一路的摸爬滚打中,愈加懂得为人处世,要常怀敬畏之心,由此表现出来的言行也是谦虚沉稳。

永远不要张扬,不要自以为是,山的那边还有山,人群中,总不乏藏龙卧虎之辈。

04

结束语:

人越是年纪增大,越是明白,靠边站并不是真正的被“边缘化”,而是自我实力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的自我保护。

站在旁边,看别人的盛大绽放,就如同看到曾经的自己,那些完美和不完美都一览无余。

在为他人鼓掌喝彩时,也时一次次对自我的反省和肯定,只是,心态愈加平和,步伐愈加从容。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