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才叔死磕《长沙药解》自叙 003

 昵称65820384 2023-02-17 发布于河南


辛未秋,南浮江淮,客阳邱,墨墨不得意。
辛未那一年秋天,据考证,也就是1751年,那一年,黄元御老师很郁闷,很不开心,就出去旅游,向南走到江淮一带,在阳邱县呆了一段时间。
yǒu仲春之初,东郊气转,北陆寒收,遂乃远考《农经》,旁概百氏。
在癸酉那一年农历二月月初,那一年是1753年,这一年春天,寒收北陆,气转东郊,冬至升起的一阳之气已转蓬勃,千里冰封宣告结束,漫山遍野呼唤春的消息。可以想见,此时的黄老师心情还是不坏的,他用东郊气转,北陆寒收来写春天,表达着迎接春天的喜悦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但黄老师没闲着,他研究《神农本草经》,也看了诸子百家的书。
近古以来,李时珍作《纲目》,搜罗浩衍,援引该洽,备牛扁狗骨之木,列鸡头鸭脚之草,采神经怪牒以炫其奇,征野史稗官以著其富。纪载博矣,而chǒu谬不经。
黄老师说近古以来,李时珍作《本草纲目》,“搜罗浩衍,援引该洽”,《本草纲目》扩充了本草的数量,收集药物非常的多,包括牛扁木、狗骨木、鸡头草、鸭脚草,很多很丰富,收录一些神奇怪癖的药物来炫耀它的神奇,加入一些民间的偏方、药方来充实作数。黄老师批评《本草纲目》收集的药物数量过于驳杂, 另外其中还有一些药物、药方没有同中医理论很好地结合,不太好。黄老师给了八个字评价《本草纲目》,那就是“纪载博矣,谬不经”,整合成四个字就是博而不经,记载的药物广博庞杂,但是荒诞不经,违背了中医理论。中药药理与中医义理相通,中药药理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配伍等等。而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等这些药性理论无一不蕴含着中医阴阳、五行的思想。
嗟乎!未认人理,焉知物性,今欲与之言物性,仍兼与之晰人理。
诶!黄元御老师感叹一下说:不能理解人伦道理,怎么会知道物性的道理呢?现在我就想跟大家一边讨论物性,一边解释人理。
侍读吴公驻马相过,闻之chóu然,离席,进曰:惟吾子删其怪妄,归于简约,以复炎黄之旧,意亦可焉。
侍读吴先生与黄元御黄老师有来往,有一次吴侍读过来拜访黄老师,吴侍读听到黄老师写书的事情,觉得有点惆然,赶紧站起身,向黄元御黄老师进言说道:希望黄先生能够删除本草书中那些怪诞虚妄的内容,让那些复杂的东西变得重点突出,简单明了,恢复炎黄时期的原貌,这样子才有意义。
玉楸子伏而唯曰,吾无从删也。经传炎帝,非尽曩文,录出桐君,不皆昔义,下及余子,更不晓事,莠盛苗秽,非种难锄,悉剗尔类,利用大耕耳。乃取仲景方药笺疏之,作《长沙药解》。
黄元御拱手作揖恭恭敬敬的说道:我是没得删了。本草经传到炎帝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喽,再经过桐君之手,桐君是一个人,上古时代的医生,相传是黄帝的臣子,从事采药工作,著作有《药对》四卷。黄老师说本草经经过桐君编纂,就不全是以前的样子了。再往后,又经过很多人的编录,更加搞不懂了,这么长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弊端,就像杂草丛生、庄稼都枯萎了,只用锄头去根除是不够的,只有推倒重来,全部铲除以前的观点,重新整理。“莠盛苗秽,非种难锄”出自《汉书·酷吏传》,原文是“河南天下喉咽,二周余毙,莠盛苗秽,何可不锄也?” 河南是天下咽喉要地,东西周留下的积弊,杂草疯长,这里暗示豪强刁民太多,庄稼都枯萎了,怎么能不锄呢?
因此,黄元御黄老师只对《伤寒杂病论》张仲景收录的方药做了注解解读,整理成册,书名叫《长沙药解》。
停笔怆怀,中宵而叹,公孙悼倍偏枯之药以起死人,其药不灵,何则?人已死也。
那一天夜半时分,黄元御写完《长沙药解》,忽然又想起《吕氏春秋》的一件事,前后呼应,一想到这事,黄元御黄老师就觉得有点悲哀,很感叹!那是什么事呢?《吕氏春秋·似顺论第五·别类》有一段话,原文是: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鲁国有个人叫做公孙绰,告诉人家说:“我能将死人救活。”人家问他救治办法,怎么救的?太厉害了。公孙绰回答说:“我本来就能治愈半身不遂,现在我只要把治疗半身不遂的药物剂量加倍,就能将死人救活了。”我们现在知道这种想法很幼稚,其实公孙绰并不懂得,有的事物本来就只能在小处起作用却不能在大处起作用,只能对局部起作用却不能对全局起作用。黄元御说公孙绰加倍用治疗半身不遂的药去治疗死人,却无效,这是为什么呢?黄元御的答案是:人已经死了嘛!当然救不活了。人死不能复生的道理还是浅显易懂的。
然以治偏枯,则其药灵。偏枯者,半死半生也,偏枯之人而使之不枯,是半死之人而使之不死也,则谓公孙悼之药能起死人也可。今以起死人之药而治偏枯,其药亦不灵,非药之不灵,人之不解也。
下面这段话很绕。我试着解读看看:然而这些药治疗偏瘫是灵验的。偏瘫,是半死半活的人,偏瘫只是一种疾病状态。用药物治疗这种病,使患者的偏瘫恢复,这就是使半死的人不死,从这个角度分析,公孙悼的药的确可以起死回生,意思是可以治好偏瘫这种病,这大概就是黄元御理解“公孙悼之药能起死人”的意思。反观现在,这个“现在”指的是黄元御黄老师所处的那个时代,现在用这些药去治疗偏瘫,却不灵验,无效!黄元御黄老师下了一个结论:“非药之不灵,人之不解也。”不是药物不灵验导致的无效,而是医生不能正确理解药物,不能恰当使用药物造成的。
噫!前古圣人,尝草木而作经,后古圣人,依感复而立法,欲以生人,而后世乃以之杀人,由其不解人理,不解物性也。玉楸子《长沙药解》成,知其解者,旦暮遇之,斯拱而俟之耳。
乾隆十八年岁在癸酉二月昌邑黄元御撰
诶!前古圣人,指的是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写下了《神农本草经》,神农氏以后的圣人,根据本草经的知识,然后订立法则,想要通过这些法则来治病救人,但到了后世,理解错误、使用错误,用这些药物反倒伤害到人,这是因为后世医生不知道人理,不了解药性造成的。黄元御黄老师说:他写成《长沙药解》之后,他拱手专门等待那些早晚能够理解他、懂得他的人来品读这本书。
这就是黄元御《长沙药解》这本书的自序全文。
昌邑 黄元御
1753年2月



感谢摸一下右下角“ ✲ (在看)
的热心朋友,谢谢啦!

图片
《柳浪闻莺图》
作者: 高源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