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老袁和老于跟我说,深圳蛇口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挪新地儿了,在蛇口微博山,喊我去看看。约了某天的上午九点半。我在地图上查了半天也没找到有如此新潮名字的山。还是问了一下,原来在南海酒店背后。这就成了。知道地铁该到赤湾码头下。结果到地头一瞧,哪是什么微博山,实名微波山,过去有一个微波中继站,1980年微波电话IDD能直通香港。 我到微波山路口,遇到第一个是老武,都十多年未见,一时都没看出来是谁。感叹中想到赵公34年前的那句话,“我们年纪都老了”。 老武以前正是这微波山的山主 随后老袁,老周等蛇口第一批元老都到了,于是信步溜达上山。说是山,实际上高度差不多就是帝都紫禁城一道护城河之隔、长着一棵吊过皇帝的歪脖子树、用挖北海和中南海的泥堆成的景山。天坛里曾有帝京南城一时挖防空洞的泥堆成的大土山,现在也没了,早些年我还上去过一次,比天坛尖顶高。新世纪出生的孩子们都不会想到,天坛西区曾有这么一泥山。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在原址时我去过一次,大南山东坡下,场地确实比较逼仄。现在呢,在这微波山顶,却又嫌太大,山顶本来该是锥体顶部小下来的,现在四层的钢筋水泥大建筑,好像给一个还没发育充分的少年,套上一顶英国白金汉宫门前卫兵戴的巨大黑兽皮帽,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也不知哪个设计师设计的,甲方哪个头头核准的。要是我,我希望贝聿铭那样,借助地势,有针对性的设计,比如香山饭店,还有日本滋贺县的美秀博物馆MIHO,苏州博物馆那样。这设计师和甲方的头,都缺乏审美观。 老袁抱怨说,当初这微波山,比周围建筑都高。现在围了一圈更高的建筑,成了锅底了。无它,这里地价高,地点好,面对深圳湾和游轮码头,开发商都想有水快流。 吐槽的是博物馆硬件,里头展出的软件倒是不含糊。晚清时期招商局创始人李中堂为招商局上的折子,以及皇室话事人的批准。那折子的照片在。 蛇口的元老们,最关注的是蛇口工业区筚路蓝缕创业头二十年的记录。 里头展品和历史记录不少,确实是值得一看的历史文化景观。据说,招商局集团,现在是头号央企,而且国际化水准很高,精通洋务,也成就昭著。招商银行,招商证券,中集集团,还有平安集团等国际和国内都排前列的巨头,都脱胎于蛇口招商局这地头。 参观后,老袁把大家拢住,说别散,到蛇口的北京餐厅聚一下。老周提议AA,老武坚持说他买单。要说这蛇口北京餐厅,我跟老袁一起在这吃饭,是第三次。好几位都是北京过来的,有怀旧意识。大家溜溜达达走了过去。这餐厅居然连豆汁儿都有,不过我不敢领教。刚进京时,觉得豆汁儿就是浓的豆浆,品了第一口就放弃了。炒肝也如此。我吃别的菜。 在微波山顶招商局博物馆顶层,眺望深圳湾和香港元朗区,以及将海湾两岸连在一起的深圳湾大桥。初春阳光25度,已经有了初夏的灼热。下图。 微波山上 李鸿章申办的招商局准生证,1998年在纽约上东区哈德森河边的格兰特总统墓,我见过李中堂那次种植的树。 居然有詹天佑的出国留学批准书,且显示詹天佑祖籍徽州婺源县。同治十一年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赴美,标志洋务运动的开始。当年曾大帅去世。 此图是蛇口开发区的准生证。左上角那个模糊的圈,据说是袁庚画的,而李先念曾想把整个半岛给招商局。袁庚怕开发能力不够,只要了蛇口公社。 微波山,邓小平,杨尚昆,胡耀邦等都上来过。 袁庚,邓公,梁灵光,王瑞林。前排四人。 招商局的一些轮船,是以功臣名人命名的,如赵登禹,宋教仁,林森,蔡锷,李鸿章,郑成功等。此等命名法,大赞。 招商局系官督民办,即遵守国家的一应规定,具体经营管理政府不插手。珠海唐家湾的唐家有三人董事,而常州府武进县盛杏荪宣怀(身后归葬常州府江阴县马镇,现在属无锡江阴),也是创业董事。十人三苏南六珠海一潮汕,简直是百年后长三角和珠三角两骑绝尘的预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