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商界领袖日前,被业内誉为“文冠果之父”的西北文冠果基地马成福继入选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四川工作站乡土专家成员后,再次携弟子马海博,经过有关部门层层筛选,双双加入中国林学会。 中国林学会(ChineseSociety of Forestry,缩写CSF)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林业草原科技工作者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科普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林业草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林业草原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 不言而喻,马成福和他的弟子马海博的加入,进一步夯实了中国林学会的人才储备。 据记者了解,马成福老师之所以能接二连三地荣获国家级殊荣,离不开其二十年来苦心孤诣坚守西部一线,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用智慧和汗水把沙漠变成绿洲的壮举。而他就像“文冠果的守望者”一样,任风沙侵袭,岿然不动,只因对那片土地爱得深沉。 换句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正如马成福老师亲自创建的西北文冠果基地一样,不知倾注了他多少青春与汗水。 01有容乃大的西北文冠果基地 作为全国首家文冠果工厂化育苗基地、全国首家文冠果食用油生产基地、全国唯一杂交选育文冠果高产种苗基地以及全国最大的文冠果育苗基地,西北文冠果基地被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它是一家以文冠果为主导产业的农林科技企业。该基地经过马成福团队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不仅掌握了文冠果育苗、种植和加工等方面的专业技术,而且还破解了文冠果“育苗难”“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目前该基地主要生产文冠果高产种子、苗子和文冠果神经酸油、文冠果养生茶,同时正在研制文冠果植物奶、文冠果肽和文冠果神经酸等。 马成福告诉记者,西北文冠果基地在景泰有36座太阳能温室,300亩文冠果裸根苗基地,在兰州新区水秦路荒山种植50万棵文冠果。目前,该基地下辖景泰西北文冠果种苗基地专业合作社、甘肃成福生态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甘肃鸿城文冠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其中,景泰西北文冠果种苗基地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12月22日在景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甘肃成福生态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元月注册成立,业务范围为文冠果生态农业种植;甘肃鸿城文冠果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则于2023年1月5日注册成立,其业务范围涵盖培育文冠果高产种苗、推广文冠果种植、加工文冠果神经酸油、文冠果养生茶、研制文冠果植物奶、文冠果肽、文冠果神经酸、文冠果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开展文冠果观光旅游,努力挺进文冠果科研开发。 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马成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冠果的历史长达6500万年,全身都是宝,与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认可文冠果,开发文冠果,最后都偃旗息鼓,说明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密匙。 业内人士都知道,文冠果历来存在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而在难题面前,马成福和他的西北文冠果基地硬是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 西北文冠果基地从文冠果的“深根性”和“肉质根”这两个重要特性入手,利用控水育苗、药水泡根、泥浆蘸根和塑料包根等措施,解决了移栽成活难题;与此同时,西北文冠果基地从全国56个地方购买了文冠果种子进行杂交育苗,发现哪一棵挂果早、挂果多就采下来,进行第二代育苗,一直进行了10代共23年时间,才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种苗,从而为文冠果的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西北文冠果基地被315授予全国重质量守信用联盟单位,被甘肃省农牧厅评为甘肃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记者问马成福,西北文冠果基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发展文冠果,美化北国大地,带领广大干旱山区群众,发家致富乡村振兴,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造福中华民族。” 02当“累累硕果”遇上“硕果累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马成福老师还是一位关注生态的报告文学作家,2000年,由于写作《流血的石羊河》,与抗旱节水的文冠果一见钟情,从此矢志不渝研发文冠果23年。正如前文所提及的一样,他弃笔从“戎”,离开安逸的环境,来到风沙遍地的石羊河,开始了他的“战斗”,创办了西北文冠果基地,破解了文冠果移栽成活难和“千花一果”等难题,经过杂交选育培育出了高产文冠果新品种。他让“不毛之地”变得郁郁葱葱,让文冠果压满枝头。 一时之间,甘愿与寂寞为师的马成福出名了,他接连入选全国木本油料“一线工匠”人才库、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四川工作站乡土专家成员(西部),被业界称为“文冠果之父”“文冠果杂交之父”和“文冠果产业的拓荒者”。与此同时,他还被聘请为宁夏文冠果总顾问和固原市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特聘专家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很多人知道他的事迹后,纷至沓来,请他“解惑”。 原来兰州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马成福带领西北文冠果基地员工在兰州新区在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娃娃还难的荒山上种植了50万棵文冠果;原来白银市只有一棵300年的文冠果,他支持白银市干旱山区农民发展了50多万亩文冠果,并且每年大量回收农民的文冠果籽种榨油,回收文冠果叶子制茶,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文冠果产业的发展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马成福不畏艰难、开拓创新,以实践科研和宣传推广为一体,带领干旱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把鲜为人知的文冠果,做成了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被评为“新农村建设带头人”。 历经23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马成福及其团队培育的文冠果种苗,已经走出了甘肃,引种到了西北、东北、华北,引种到了四川、江苏、江西、湖北等南方地区,还在寸草不生的戈壁和沙漠试种成功,其高产文冠果正在神州大地处处开花结果。 03发展文冠果产业,解决食用油危机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油为先。粮油安全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社会安定,始终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尤其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更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中之重。 美国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言:“粮食和能源,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软肋。粮食依赖进口将给中国经济资源造成紧张,也使中国更容易受到外部压力的打击。” 根据资料显示,多年来,我国食用油进口量超过国际安全预警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进口大国。不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由于大豆长期产不足需,对外依存度高,进口已经成为常态,净进口已有26年历史。大豆进口量也从1995年的100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1亿吨,25年时间增加了100倍。目前,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0%。2017年,中国自产大豆1400万吨,总进口9554万吨,而且都是转基因大豆,说明中国极度缺乏食用油。2018年度产油量1192.8万吨,消费量3511万吨,说明66%依赖于进口。2019年受中美贸易纠纷的影响,大豆进口量有所下降,当年中国大豆进口量为8851万吨,菜籽进口量达274万吨,芝麻81.5万吨,亚麻籽42.7万吨,花生40.5万吨,葵花籽30.2万吨,棉籽6万吨。2019年中国棕榈油进口量达755万吨,菜籽油进口量161.5万吨,葵花籽油122.9万吨,豆油82.6万吨,花生油19.4万吨,椰子油17.2万吨,橄榄油5.4万吨,亚麻籽油5.1万吨。 202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突破1亿吨创历史。2020年全年月累计进口大豆10032.82万吨,同比增幅11.7%;进口食用油983.1万吨;2021年进口大豆9651.8万吨,自产1640万吨,这意味着大豆的进口依存度为85.5%。进口大豆的大多都是转基因大豆,这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我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 2019年8月2日,马成福给主席写信,建议大力发展文冠果产业,解决食用油危机,健康炎黄子孙。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9月1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回信答复马成福: 从答复中不难看到,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已成为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保障国家油料安全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国北方独有的木本油料树种,文冠果被列入重点发展的十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 作为全身都是宝的文冠果,其种子含油率40%,种仁含油率66.8%。除此之外,它具有非常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 马成福告诉记者,文冠果被全球学界封为“生命之果”,它既是一个古老的树种,又是一项新兴朝阳产业。由于文冠果在食用、药用、能源、生态、人文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被誉为21世纪最具开发潜力的希望树种。 “发展文冠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马成福笃定地说。 04政策支持,文冠果产业迎来朝阳 通过翻阅资料,记者发现,近年来,党和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冠果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通知》《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指导意见》等优惠政策。尤其在2020-2023年,文冠果产业在国家政策方面获得巨大的动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我们以时间为轴,一一列举。 2020年4月16 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行中心(速丰办)关于印发《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2019 年版)的通知林丰管字〔2020〕4号,文冠果纳入国家储备林A类树种。 2020年6月2日,财政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林业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资环(2020)36号:第八条 国土绿化支出用于林木良种培育、造林、森林抚育,规模化防沙治沙试点,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补偿以及油茶、油用牡丹、文冠果等木本油料营造。 2020年8月5日,山东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山东国土绿化优良树种推荐名录》,文冠果名列其中。 2020年9月30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文冠果油进入新食品原料终止审查目录,按照普通食品管理。 2020年1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草局、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关于科学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木本粮油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改农经﹝2020﹞1753 号:在北方干旱区适当发展长柄扁桃、文冠果等树种,在西北等沙化土地区推广沙枣、沙棘等沙生木本粮油树种,在中原地区统筹推动油用牡丹种植,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山桐子、元宝枫、银杏、香榧、果用红松、澳洲坚果等特色木本粮油树种。 2020年12月10日,国家林草局“关于将文冠果等木本油料纳入粮油补贴范畴的建议”复文(2020 年第1815 号)进一步明确支持文冠果在内的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2022年1月18日,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的通知:推进文冠果等沙生植物资源产业化开发;油料植物重点培育品种包括文冠果等。 2022年3月15号发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科学开展2022年国土绿化工作的通知》林生发〔2022〕17 号;大力发展油茶、核桃、文冠果等木本油料产业,合理安排种植面积,加大品种改良、低产林改造,提高木本油料供给能力。 2022-03-2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和《中国绿色时报》发文《践行大食物观推进经济林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国有200多种木本油料树种,如油茶、文冠果等。而且,木本油脂营养丰富品质更优,充分利用我国大面积的荒山荒地发展木本油料大有可为。 2022年4月,白银日报《平川区打造二十万亩文冠果基地》:平川区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计划投资162.8亿元,重点打造20万亩文冠果种植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5月,《河北保定:推进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保定市印发《创建国家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意见》,按照“一年示范引领,两年整体布局,五年实现百万亩规模种植、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通过市场化推进、集群化发展,全业态开发文冠果产业的经济、生态、医药、医美、文旅价值。把保定打造成为国内首批百万亩规模种植基地,国内一流的文冠果良种良法输出中心、高端产品精深研发加工中心和文旅康养会展中心,创建年产值千亿级的国家木本油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区。2022年完成示范和试验种植1万亩,2023-2026年分别种植5万亩、20万亩、35万亩、40万亩。 2022年12月,内蒙赤峰发布《赤峰市文冠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规划新建文冠果100万亩。目前,赤峰市文冠果人工林面积达55万亩,90%以上分布在阿鲁科尔沁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和敖汉旗;全市生产文冠果苗木1033.8万株,年产种子69.9万公斤。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文冠果木本油料林基地建设达75万亩。 在政策的利好下,一时之间,文冠果成为各地“宠儿”。 以幅员辽阔的新疆为例,新疆计划全域绿化面积提高5个百分点,节水抗旱的文冠果成为全疆生态经济林的首选,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写在后面: 文冠果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她历经灾难却坚强不屈、欣欣向荣,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文化。她是美化北国大地的希望,她是乡村振兴的力量,她是解决食用油危机的源泉,她是健康炎黄子孙的母乳,她是造福中华民族的神树,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宝。而在文冠果的世界里,有着那股拼劲和韧劲的马成福和他的弟子马海博又何尝不是国家的“宝藏级”人物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