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电影《满江红》想到“樱桃进士”蒋捷

 写乎 2023-02-18 发布于四川

作者:刘樱姝

春节热门电影《满江红》中,瑶琴姑娘唱的“何日归家洗客袍……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出自南宋词人蒋捷的《一剪梅 舟过吴江》。虽然影片时间设定在岳飞去世后第四年,即1146年,比蒋捷出生早了99年,是影片的一个bugs。但这首词所传达出的情绪,表达出的意境,却令人难以忘怀。

蒋捷,善于词作,被称为“宋末四大家”。清代词学家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七》中评论蒋捷:“词不必足法,人品却高绝。”蒋捷生于宋元之际,历经乱世,作为亡国遗民,入元后遁世不出。宋度宗咸淳十年,29岁的蒋捷考中进士。因为他的“红了樱桃”是当时的网络名句,时人称他“樱桃进士”。

且看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中可以读出作者在漂泊途中的思归之情。“一片春愁待酒浇”,古人消愁的利器即酒,所以这片春愁需要酒来浇。待酒浇后,作者恍惚起来,只见“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亦真亦幻。此时船已经过了秋娘渡和泰娘桥,只觉得“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语言非常直白,但意境全出。第二阙作者笔锋一转,表达出全词中心“何日归家洗客袍”,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早已厌倦,这身“客袍”何时能回家好好洗涤一番。“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这里暗写了一位佳人的倩影,表现出作者居家时的情趣,也是他向往的生活。然而,现实却是时间疏忽而过,“流光容易把人抛”啊!只见“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与芭蕉,一红一绿,色彩上的衬托特别入画,因此后世人多以此二物为画。

蒋捷后来还写过一首《行香子·舟宿兰湾》,也提到上词中的物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送春归、客尚蓬飘。昨宵谷水,今夜兰皋。奈云溶溶,风淡淡,雨潇潇。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料芬、乍整还调。待将春恨,都付春朝。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这就像是对当年舟过吴江时镜头素材的另一番剪辑,曾经熟悉的景象一一浮现:樱桃、芭蕉、银字笙调、心字香烧、秋娘渡、泰娘桥、还有那风那雨,只是人非当年。

蒋捷晚年的《虞美人·听雨》,更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通过少年、壮年、暮年人生三阶段听雨的不同场景,表现了人世变迁,极具沧桑感。

出身宜兴望族的蒋捷,少年时期曾度过一段美好浪漫的时光。那时候听雨是在装潢华美的歌楼上,红烛闪烁,罗幕轻垂。此时的作者就像那个辛弃疾笔下“不识愁滋味”的少年,青春就是自己的资源。

壮年时,作者已目睹了太多悲欢离合,自己也因生计处于漂泊当中,听雨的场景自然切换到“客舟中”。“红烛昏罗帐”的声光画面切换成了“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宽银幕:滔滔江水、大雁凄怆的叫声、西风萧瑟,一派苍凉。作者此时正值壮年,按说他的人生应该是一幅霁月风光的画面,怎么竟如此苍凉?这就让人不由联想到时代的大背景。

到了暮年听雨,不是歌楼,不是客舟,而是“僧庐”。作者也不是曾经那个少年,“鬓已星星”,老态尽显。在饱尝了漂泊后的种种人生况味后,他面对“悲欢离合”已无太大的情绪波动,任由雨滴到天明,也是堪破后的一种无奈。

蒋捷学辛弃疾的词风,亦视辛弃疾为人生偶像。辛弃疾报国无门,金戈铁马的雄心壮志只能化作梦里。蒋捷在国家危亡的日子里,也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但他选择了不出仕新朝,保留了前朝知识分子的尊严与气节,以陶渊明式的生活了却余生,也算是对偶像的致敬。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