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對錄》之借對說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Xiāo Xiāng Guǎn 112
何世強 Ho Sai Keung
提要:清?梁章鉅撰《巧對錄》有“借對”一門,即以所云之物表他物,此類“借對”亦多為巧對。
關鍵詞: 借對 麞牙 鴨腳葵 斑龍 鳳子
清?梁章鉅撰《楹聯叢話》附《巧對錄》,《巧對錄》所包含之對可供詩家參考。
有關梁章鉅之生平,可參閱筆者另文〈談《巧對錄》之易卦卦名對〉。
依慣例對聯上聯最後一字須仄聲,若為平聲,是為破格,宜避免。故二字對最好為仄仄對平平,平仄對仄平,因第一字之平仄可不論,故仄仄可對仄平,平仄可對平平。若仄仄對仄仄,平仄對仄仄,平仄對平仄,皆為失粘,可參閱本文之例。
《巧對錄?卷一》有“借對”門對,即每對上下聯所含之物實指他物,此類“借對”亦多為巧對。舉例言之,以羊角表風及以鵝毛表雪,今以羊角對鵝毛,是為借對,其他例可參閱本文。
以下為〈借對〉一門之對:
羊角對鵝毛。
《巧對錄》注曰:“一言風,一言雪。”
“羊角,指旋風,是為羊角風;見《莊子?逍遙遊》: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
以下諸詩文涉及“羊角”一詞:
南梁?王筠〈春日詩〉詩曰:
金堤草非舊,玉池泉已新。風生似羊角,雲上若魚鱗。
幽閨多怨思,停織坐嬌春。芳華既零落,方作向隅人。
南梁?蕭綱〈賦詠棗詩〉詩曰:
浮華齊水麗,垂彩鄭都奇。白英紛靡靡,紫實標離離。
風搖羊角樹,日映雞心枝。穀城逾石蜜,蓬嶽表仙儀。
已聞安邑美,永茂玉門垂。
唐?白居易〈送友人上峽赴東川辟命〉五言排律詩曰:
見說瞿塘峽,斜銜﹝一作橫﹞灩澦根。難於尋鳥路﹝一作道﹞,險過上龍門。羊角風頭急,桃花水色渾。山迴若鼇轉,舟入似鯨吞。岸﹝一作巖﹞合愁天斷,波跳恐地翻。憐君經此去,爲感主人恩。
以下諸詩文涉及“鵝毛”一詞: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兼酬所贈〉七言律詩曰:
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紅蠟燭前明似晝,青氈帳裏暖如春。
十分滿醆黃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塵。對此欲留君便宿,詩情酒分合相親。
唐?李商隱〈詠雪〉﹝句﹞曰:
郊野鵝毛滿,江湖雁影空﹝見《合璧事類》﹞。
北宋?梅堯臣〈十五日雪三首?其二〉五言律詩曰:
新雷奮蛇甲,密雪鬭鵝毛。正欲裁輕縠,重令著弊袍。
沙泉流復凍,煙萼坼還韜。只待鄰醅熟,微聲聽酒槽。
北宋?蘇轍〈次韵景仁丙辰除夜〉詩曰:
數舉除夜酒,稍消少年豪。浮光寄流水,妙理付濁醪。
微陽未出土,大雪飛鵝毛。試問冰霜勁,春來能久牢。
以上諸詩皆以“鵝毛”喻雪。“羊角”與“鵝毛”二詞詩家常用。
鵲尾對麞牙。
《巧對錄》注曰:“一言竹皮冠,一言稻。白香山詩又以‘獐牙稻’對‘鴨腳葵’。”見以下白居易〈官舍閑題〉之五言律詩。
“麞”同“獐”,又名河麂、牙獐、中國水鹿,屬最原始之鹿科動物,原產地在中國東部和朝鮮半島,其特色為有獠牙,稱為“麞牙”。麞無鹿角,目前在舟山群島、洪澤湖、洞庭湖一帶濕地仍有發現。
“竹皮冠”是指秦末漢初劉邦以竹皮所製作之冠,其形如鵲之尾,故稱“鵲尾”,又稱“鵲尾冠”。“麞牙稻”指形似麞牙之稻米。
以下為涉及“鵲尾”及“麞牙”之詩文:
唐?白居易〈官舍閑題〉五言律詩曰:
職散優閑地,身慵老大時。送春唯有酒,銷日不過棊。
祿米麞牙稻,園蔬鴨脚葵。飽餐仍晏起,餘暇弄龜兒﹝龜兒即小姪名﹞。
上詩頸聯即含“麞牙稻”對“鴨腳葵”。
金?李奎報〈冠成又作〉五言絶句曰:
穩似鹿胎幘,輕於鵲尾冠。幸無劉氏溺,堪學貢公彈。
明?歐大任〈桂花練鵲〉七言絶句曰:
仙冠鵲尾漢宮裁,金粟巖花日日開。此是淮南賓客地,白雲還待八公來。
“麞牙稻”一詞詩家少用,“鵲尾”一詞略為多用。
赤兔對斑龍。
《巧對錄》注曰:“一言馬,一言鹿。”
《三國志?呂布傳》曰:“呂布有良馬曰赤兔。”
注曰:曹瞞傳曰:“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
又三國關羽所騎之馬亦為赤兔馬。以下諸詩文含“赤兔”一詞:
南梁?謝微〈濟黃河應教詩〉詩曰:
積陰晦平陸,淒風結暮序。朝辭金穀戍,夕逗黃河渚。
赤兔徒聯翩,青鳧詎容與。淚甚聲難發,悲多袖未舉。
虛薄謬君恩,方嗟別宛許。
中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八〉五絶詩曰:
赤兔無人用,當須呂布騎。吾聞果下馬,羇策任蠻兒。
宋?劉跂〈戲示語道〉七言絶句詩曰:
衘史青驄持望重,將軍赤兔得勳多。乘黃騕褭今相見,垓下烏騅奈若何。
依《巧對錄》所云“斑龍”乃言鹿,初唐?沈佺期〈幸白鹿觀應制〉五言律詩第二句“斑龍太上家”之“斑龍”即指鹿。其詩曰:
紫鳳真人府,斑龍太上家。天流芝蓋下,山轉桂旗斜。
聖藻垂寒露,仙杯落晚霞。唯應問王母,桃作幾時花。
其他古人詩文多言“斑龍”為龍之一種,見以下舉例。
北宋?胡宿〈挽溫成皇后詞?其一〉五言律詩曰:
彤管留遺範,霓旌逼上仙。地傷瑶水後,人哭樂池邊。
采翟行將駕,斑龍跼未前。真軿不可問,知在幾重天。
又宋?李綱〈大小二廪石〉七言絶句曰:
仙家何事亦贏糧,廪石團團峙道傍。應駕斑龍耕紫石,深儲芝玉廪中藏。
又明?孫應鰲〈五龍宮〉五言絶句曰:
岸容初得雨,山勢欲飛天。王母乘雲至,斑龍九色鮮。
“赤兔”與“斑龍”二詞詩家多用。
鳳子對龍孫。
《巧對錄》注曰:“一言蝶,一言筍。”
“鳳子”乃大蝴蝶也,“龍孫”乃筍之別稱,見以下之相關詩文。
唐末?韓偓〈深院〉七言絶句詩曰:
鵝兒唼啑梔黃觜,鳳子輕盈膩粉腰。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映碧芭蕉。
又北宋末?周紫芝〈踏莎行?其一?和人賦雙魚花〉詞曰:
風翠輕翻,霧紅深注。鴛鴦池畔雙魚樹。
合歡鳳子也多情,飛來連理枝頭住。
又宋?王洋〈贈鄭吏部〉七言律詩曰:
春草牽吟費夢思,一杯相屬重熙怡。誰知道路添新歷,只覺精神勝舊時。鳯子即今車接翼,議曹他日政無私。春風吹轂還催起,從此愁添五路棋。
又宋?曹勛〈題山景二首?其二〉七言絶句詩曰:
亂山蒼翠靄嵐光,採藥幽人鳳子香。路轉峰回茅舍靜,好尋絕頂訪僧房。
以下詩文涉及“龍孫”一詞:
北宋?梅堯臣〈依韻和孫待制新栽竹〉七言律詩曰:
斸破煙叢帶筍移,映軒臨檻特爲宜。龍孫已見多奇節,鳳實新生入翠枝。
不向阮家林下集,還思渭北水邊窺。一花一草公休詠,慣作蘭臺侍制詩。
又梅堯臣〈韓持國遺洛筍〉詩曰:
龍孫春吐一尺牙,紫錦包玉離泥沙。金刀璀錯截嫩節,銅駞不與大梁賒。
持寄韓郎綠蒲束,莫令衛女苦思家。韓郎才調偏能賦,分餉唯思楚景差。
因之善謔誦淇澳,欲學報投無木瓜。
非常明顯,上詩之龍孫指筍。
又北宋?韋驤〈方竹杖〉五言律詩曰:
鈞是龍孫種,憐方與衆殊。既能同勁直,還自表廉隅。
雨露恩雖一,風霜跡更孤。端人以爲杖,氣類雅相符。
上詩指方竹杖乃“龍孫種”。“鳳子”與“龍孫”二詞詩家多用。
鴨腳對雞頭。
《巧對錄》注曰:“一言葵,一言芡。”
即以“鴨腳”言葵﹝見前第 2 條﹞,“雞頭”乃“芡實”之別稱。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所云之“雞頭”義如下:
唐?白居易〈官舍閑題〉五言律詩曰:
職散優閑地,身慵老大時。送春唯有酒,銷日不過棊。
祿米麞牙稻,園蔬鴨脚葵。飽餐仍晏起,餘暇弄龜兒﹝龜兒即小姪名﹞。
上詩頸聯即以“鴨腳”為“葵”。
又唐?皮日休〈題支山南峰僧〉七言律詩曰:
雲侵壞衲重隈肩,不下南峰不記年。池裏羣魚曾受戒,林間孤鶴欲參禪。
雞頭竹上開危徑,鴨脚花中擿廢泉。無限吳都堪賞事,何如來此看師眠。
上詩頸聯以“雞頭竹”對“鴨脚花”。
南宋?陸游〈十月旦日至近村〉詩曰:
鴨腳葉黃烏臼丹,草煙小店風雨寒。荒年人家雞黍迮,芋羮豆飯供時節。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聲長入雲際。今年雖饑卻少安,縣吏不來官放稅。
首句“鴨腳葉黃”指“葵葉黃”。
宋?喻良能〈自入新安境中,鴨脚千樹羅生道傍,秋實離離,低拂行客,顧之欣然,因成絕句〉七言詩曰:
離離秋實壓枝柔,帶露含煙爛不收。須信新安生鴨脚,大勝霅水熟鷄頭。﹝自注:今歲鴨脚盛生。﹞
中唐?王建〈宮詞一百首?其十八〉七言絶句詩曰:
魚藻宮中鎖翠娥,先皇行處不曾過。如今池底休鋪錦,菱角雞頭積漸多。
唐?徐凝〈侍郎宅泛池〉七言絶句詩曰:
蓮子花邊回竹岸,雞頭葉上盪蘭舟。誰知洛北朱門裏,便到江南綠水遊。
宋末元初?舒岳祥〈秋日山居好十首?其八〉五言律詩曰:
秋日山居好,清凉鴈過初。雞頭消暑夕,鴨脚待霜餘。
草浄蜃虻遠,瓜香蚤蟻除。小園新雨過,菜甲自刪鋤。
“鴨腳”對“雞頭”詩家多用。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曰:
刺梨子一名山石榴,一名山雞頭子。石榴、雞頭皆象形也。
部分詩家所云之“雞頭”未知是否指山石榴。
雞距對龍鱗。
《巧對錄》注曰:“一言筆,一言硯。”
即以“雞距”為筆,以“龍鱗”為硯。以下之詩文以雞距為筆:
五代?齊己〈寄黃暉處士〉七言律詩曰:
蒙氏藝傳黃氏子,獨聞相繼得名高。鋒鋩妙奪金雞距,纖利精分玉兔毫。
濡染只應親賦詠,風流不稱近方刀。何妨寄我臨池興,忍使江淹役夢勞。
又北宋?楊億〈題張濬所居壁〉﹝濬,予之姻,此後自郡歸鄉﹞七言律詩曰:
三張舊族富英髦,仙墅重經散鬱陶。深喜太邱家法在,須知定國里門高。
分題毎日搖雞距,合宴常時把蟹螯。獨感戴侯恩未報,徘徊不覺涕沾袍。
又北宋?梅堯臣〈九華隠士居陳生寄松管筆〉五言律詩曰:
春松抽瘦梗,削束費長毫。雞距初含潤,龍鱗不自韜。
嘗爲大夫後,欲寫伯夷高。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上詩頷聯即含“雞距”對“龍鱗”。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列“龍鱗”為“香”之一種。詩家少以“龍鱗”比喻為硯。
白鳳對烏龍。
《巧對錄》注曰:“一言貓,一言狗。”
唐?張祜〈寓居臨平山下三首?其一〉七言律詩曰:
三月平湖浪欲齊,綠楊分映入長堤。田家起處烏龍吠,酒客醒時謝豹啼。
溪檻正當蓮葉渚,水涇新麥稻苗畦。人間謾說多歧路,咫尺神仙洞卻迷。
從“烏龍吠”可知“烏龍”是為狗。
又唐?光威裒〈聯句〉七言排律詩曰:
朱樓影直日當午,玉樹陰低月已三﹝光﹞。膩粉暗銷銀鏤合,錯刀閑翦泥金衫﹝威﹞。繡牀怕引烏龍吠,錦字愁教青鳥銜﹝裒﹞。百味鍊來憐益母,千花開處鬬宜男﹝光﹞。…
又唐末?韓偓〈夏日〉七言絶句詩曰:
庭樹新陰葉未成,玉階人靜一蟬聲。相風不動烏龍睡,時有幽禽自喚名。
以上之“烏龍”皆指狗。詩家以“烏龍”表狗之詩作頗多,但以“白鳳”為貓則詩家少用。清?厲荃《事物異名錄》無以白鳳為貓之說。
詩家所云之“白鳳”有二:一為白色之鳳;二為文章之精華也。
以下詩文之“白鳳”指白色之鳳:
北宋?釋重顯〈和曾推官示嘉遁之什〉七言律詩曰:
少微星出古風還,匝地聲光不掩關。三館峻遷同陌路,九華高臥是蓬山。
巖莎步入祥麟穩,海樹飛來白鳳閑。祗恐致君休未得,蒲輪重到薜蘿間。
北宋?初暐〈送張無夢歸天台山?其一〉七言律詩曰:
閑倚天台看曙霞,自然龍漢度無涯。暫來演道明光殿,歸去乘蹺太上家。
帝簡賜歌旌火棗,世人何處訪桃花。到山若赴崑崙會,還控青鸞白鳳車。
五代?齊己〈雜曲歌辭?升天行(一作昇天行)〉詩曰:
身不沈,骨不重,驅青鸞,駕白鳳。幢蓋飄飄入冷空,天風瑟瑟星河動。
以下詩文之“白鳳”指文章之精華:
唐?崔泰之〈同光祿弟冬日述懷〉五言排律詩曰:
吾族白眉良,才華動洛陽。觀光初入仕,應宿始爲郎。
飛螢翫書籍,白鳳吐文章。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張。…
唐?李羣玉〈感興四首?其一〉詩曰:
子雲吞白鳳,遂吐《太玄》書。幽微十萬字,枝葉何扶疏。
婉孌猛虎口,甘言累其初。一覩美新作,斯瑕安可除。
揚雄因吞“白鳳”,故可寫出《太玄》經之佳作。
北宋?楊億〈次韻和光禄黄少卿學士感恩書事十六韻〉五言排律詩曰:
江夏門風盛,東吳族望高。才雄吐白鳳,志大釣靈鼇。…
以“白鳳”為以上兩義者詩家多用。
邊都護對水中丞。
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文具?鎮紙》曰:
“《文房圖贊》:邊都護,名鎮,字叔重,號句曲山民。又名妥,字元安,號如石靜君。按:此乃鎮壓紙旁之物,今所謂界方是也。”
“邊都護”取其“鎮”義,是為鎮壓紙之物。“水中丞”亦稱“水丞”,乃為供磨墨用之盛水器。“水丞”及盛水之物也。
厲荃《事物異名錄?文具?水注》曰:
“《文房圖贊》:水中丞名潛,字仲含,號玉蜍老翁。”
注意第二字“都”與“中”同為平聲,失粘。
“邊都護”與“水中丞”二詞詩家少用。
以下為《事物異名錄》原文:
金衣公子對赤弁丈夫。
《巧對錄》注曰:“一謂黃鶯,一謂蜻蛉。”
其意指“金衣公子”指“黃鶯”,“赤弁丈夫”指“蜻蛉”。“蜻蛉”指赤色之小蜻蜓也。“弁”粵音“辯”。普通話讀作 biàn,本意是指古代一種尊貴之冠,“赤弁丈夫”指戴紅冠之官員,借指赤色之小蜻蜓。
至於“赤弁丈夫”一詞詩家少用。“赤弁丈夫”多稱之為“赤弁丈人”,又稱為“赤衣天使”、“赤卒”或“絳騶”,即赤色之小蜻蜓,其胸部為黃紅色至褐紅色。小而黃者曰“胡離”或“胡棃”。此說見《事物異名錄?卷三十九?昆蟲部上》,見以下之原文:
以下為與“金衣公子”相關之詩文或典籍: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二?金衣公子》曰:
“明皇每於禁苑中見黃鶯,常呼之為金衣公子。”
又宋?王洋〈聞鶯〉詩曰:
…婦翁詛罵兒彈射,恨不身隨羽翰落。戒汝一物莫歎嗟,金衣公子春爲家。汝無禍福咎亦淺,况異子鵩當日斜。人間美惡有如許,且放黄鸝作嬌語。
又南宋?陳景沂〈楊柳?其二〉七言絶句詩曰:
非綠非青麴雨塵,顛頭倒尾亂江陰。金衣公子經過處,不辨其身只辨音。
又南宋?釋行海〈暮春詞〉七言絶句詩曰:
春風蕩槳落花時,江鼓鼕鼕舞柘枝。雨洗櫻紅蠶豆綠,金衣公子可憐誰?
“金衣公子”一詞詩家多用。
以下為《巧對錄》原文: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