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经为何多气多血?

 梁学伟 2023-02-18 发布于山东

人的皮肤就是人体与环境的隔离界面,其组织液,中医解释为太阳寒水。倪海厦在讲伤寒论太阳病时,讲"正常人体表皮肤是冷的",他还说,"有这层寒水是将人体和外界形成隔绝层,保护人体"。在体表和身体内部之间的肌肉组织里有一层水或叫津液,“太阳寒水”,作为环境温度低时防止人体热量散失体温过低而保温;防止人体劳动发热或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而导致体温过高散热的结构体系。

人体的水气循环运动,体内气化的水,到达体表,当自然界的环境温度低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受环境低温的作用,变成寒水。后续到来的寒水,推动前面的寒水回流体内,受食物在小肠发生生化反应产生热力的加热作用,又变成气化的水,不断循环,实现防止环境温度低于人的正常体温,人体热量散失体温过低而保温;防止人体劳动发热或环境温度高于人的正常体温而导致体温过高散热的功能。水的蒸腾气化与寒化成水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体内气化的津液在这个结构体系里寒化成水,这个体表部位,中医称之为玄府。

《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即血受寒则凝滞不能够流动,闭塞经络。血泣,通“沍”闭塞之意。寒邪客于经络之中津液也是会泣的,津液就包括了人体的血、水、汗液、尿液,胃液、肺液等体液。太阳寒水应该是流动到体表经络之中的体液。停留在体表经络的寒邪使体液失去了正常的流动性,寒水就凝泣了,不能够动了。

当人体受寒,卫气足则皮腠紧闭,寒邪侵入太阳经,太阳主开的功能失效,太阳经不能够开,太阳经就处于闭的状态,太阳陷入水中,寒水凝滞不动,人体自主调节功能感知到寒邪,会出现寒战,外恶寒,就会出阳来抵抗入侵之寒邪,阳出而身内热,汗不能出,津液不能够推陈致新,水气-气水循环出现障碍,人就会发高烧。

人体调动的自身能量即阳气、物质即津液来抵抗寒邪,是逐渐积累的过程,达到高峰得有一个时间过程,正邪双方是对峙的状态,脉是浮的、紧的。太阳经病起始的状态,是人体正常的气,血状态。随着太阳经病的进程,气、血逐渐增加。

由太阳经刚刚进入阳明经,目痛,鼻干,脉浮长,高烧到人体的津液没有受损,还没有开始减少前,人体能够调动的自身能量即阳气、物质即津液达到最多的状态,阳明经就表现为多气多血。

寒水受寒邪,凝滞不动,受皮腠紧闭约束,又不能够作汗出,而人体机能水气循环运动的水的气化生成还是正常的,还是持续的,后面不断到来的水气,在体表寒化,形成新的寒水,不断推动凝滞不动的寒水,就产生压力,不通则痛,受压就产生痛感,寒水受邪的部位就产生疼痛。阳明经的额头疼,目痛应该是最严重的疼痛状态。这个状态过后由于人体津液被高烧而灼烧衰减,人体高烧就达到了峰值,津液开始减少,津液也到了峰值,疼痛也达到了峰值,进入了燥的状态,进入阳明腑证。持续的高烧会损害心、肺功能,这个时候人的能量供给就会逐渐减少,低于阳明的状态,而进入少阳的状态了,就是人体的津液少了,阳气少了,脉摸起来比阳明的脉就细了些,短了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