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304~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该时期自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时起,至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为止。东晋十六国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由东晋控制,而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十六国"之称源出于北魏史学家崔鸿所撰的《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并成、夏为十六。"范围大致上涵盖汉地中部、东部、西南部、西部,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凉(含高昌北凉),(397年~460年),十六国时列国之一,都城姑臧,开创者是段业。401年沮渠蒙逊诬沮渠男成谋反,段业斩沮渠男成,沮渠蒙逊以此为借口攻杀段业,仍称凉州牧,改元永安,继承凉州王霸之地。沮渠蒙逊412年定都姑臧,称河西王,凉州牧。此时北凉控制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的一部分,是凉州一带最强大的势力。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去世,其子沮渠牧犍继位。439年拓跋焘率北魏军团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灭亡。沮渠牧犍弟沮渠无讳西行至高昌重新建国,史称“高昌北凉”,444年沮渠无讳病故,弟弟沮渠安周继任。441年,乘鄯善国内乱之机占领了鄯善,被宋封为西域戎己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460年柔然攻破高昌,沮渠安周被杀,高昌北凉灭亡。北凉(包括高昌北凉)共传五帝,国祚63年。 ![]() 北凉疆域图 在本系列文的前几期中,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十六国里的十三国的帝王后妃,今天,就来给大家说说这第十四国——北凉。
段业,(?-401年),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族,北凉开国国君,397-401年在位。 ![]() 段业起初担任后凉武懿帝吕光部将杜进的僚属,跟随杜进征讨西域,因战功被任命为建康(今甘肃省酒泉市)太守。公元396年(后凉龙飞元年),吕光自称天王,任命段业为尚书。龙飞二年(397年),宿卫沮渠蒙逊与其堂兄沮渠男成为报家仇,杀死后凉的中田护军马邃、临松令井祥而进行盟誓,拥立段业为王。段业改元神玺,建立北凉政权。 天玺元年(399年),段业自称凉王,改年号为天玺,任命沮渠蒙逊为尚书左丞。沮渠蒙逊因为战功卓著,引起了段业的忌惮,遂处处弹压制约蒙逊。蒙逊认为既然已经被段业怀疑,干脆直接起事。天玺三年(401年),沮渠蒙逊起兵征讨段业,短短两个月就攻入了都城。田承爱开城门让沮渠蒙逊进城,段业的左右侍从卫士们也都跑散了。沮渠蒙逊大声呼喊,询问段业在哪,士兵们为他指引方向,段业被俘后恳求沮渠蒙逊放过自己,沮渠蒙逊没有答应,坚持把他杀了。同年,沮渠蒙逊称王,成为北凉的君主。但是北凉实际的开国君主是段业,这一点,史学界是承认的。 段业为人死板,奉行儒家学说,相信占卜之术,而且没有什么权谋和智略。他在位时期,把国家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沮渠男成和沮渠蒙逊掌管。因此,他的声威和命令都不能很好地得到尊重和传达,他手下的人也都擅做主张,不听朝廷的调遣,所以才导致段业最终的失败。 段业的妻妾后妃史料中没有记载,但是他肯定是有妻儿的。根据《晋书》记载,段业在被俘后,曾经恳求沮渠蒙逊让自己见一见妻儿,但是被拒绝。
沮渠蒙逊(368-433年),复姓沮渠,张掖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匈奴族(卢水胡)。十六国时期北凉国君,狄地王沮渠法弘的儿子,401-433年在位。 ![]() 沮渠蒙逊少年时期广泛涉猎史书,对天文颇为通晓,他才智出众有雄才大略,善于权变。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后凉武懿帝吕光都对他很感诧异而畏惧,所以沮渠蒙逊经常游猎饮酒,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才能。后凉龙飞二年(397年),沮渠蒙逊得知伯父沮渠罗仇被后凉皇帝吕光所杀,联合诸部会葬者结盟起兵,拥戴建康太守段业担任凉州都督。天玺三年(401年),诛杀沮渠男成和段业,自领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年号永安。 永安三年(403年)七月,沮渠蒙逊联合南凉国王秃发傉檀、后秦皇帝姚兴,合力灭亡了后凉。永安十一年(411年),沮渠蒙逊迁都姑臧,自称河西王。玄始九年(420年),攻灭西凉,遣使朝贡南朝宋、北魏,受封凉王。 沮渠蒙逊在位时期,知人善任,提拔任用贤才,北凉国力十分鼎盛。但因为沮渠蒙逊出身于匈奴,无论是礼法还是个人的私生活,都不被中原文化所接受。《魏书》、房玄龄所著《晋书》、张大龄所著《晋五胡指掌》中对于沮渠蒙逊的记载,都有这样一句话:“性淫忌,忍于刑戮,闺庭之中,略无风礼。” 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时年65岁 ,葬于元陵,庙号“太祖”,谥号“武宣王”。 沮渠蒙逊的正妻是孟氏。孟氏,生卒年、家世不详。沮渠蒙逊在任后凉宿卫时,娶孟氏为正妻。孟氏很有可能出身于将门,史书中记载她勇猛善战。401年,沮渠蒙逊自称凉王,建立北凉政权,同时册立孟氏为王后。十六国时期,很多称王的君主其实就是皇帝,他们的妻子封王后,其实就是皇后的规格。 ![]() 玄始元年(412年),沮渠蒙逊在新台皇宫就寝,宦官王怀祖突然向他袭击,但却只伤到了他的脚。沮渠蒙逊的妻子孟氏闻讯赶到,只身一人把王怀祖活捉,然后亲手将他杀掉。 孟氏有没有生育,史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很多史学家认为,沮渠蒙逊的前三个太子,应该都是孟氏所生,只不过史料中查不到相关的佐证。嗣任帝沮渠牧健应该并不是孟氏的亲生儿子,但是沮渠牧健在位时曾经尊封过一位太后,但是不是孟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 除了孟氏之外,沮渠蒙逊见于史料记载的嫔妃,还有乞伏氏和秃发氏。乞伏氏是西秦国主乞伏炽磐之女,封号为兴平公主。423年,西秦与北凉再次发生战争,彼此僵持不下。北凉君主沮渠蒙逊派使求亲,乞伏炽磐于是将女儿兴平公主嫁给了他。但是,乞伏氏嫁给沮渠蒙逊后,得到了什么封号,有没有生育子女,得不得宠,这些都没有相关的记载。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沮渠蒙逊自己有一个女儿,封号也是兴平公主,后来嫁给北魏拓跋焘为右昭仪。 ![]() 秃发氏和乞伏氏的遭遇差不多。秃发氏是南凉国的公主或者是宗室女,因为南凉与北凉交战,南凉将秃发氏献给沮渠蒙逊求和。秃发氏嫁给沮渠蒙逊后的封号、待遇以及生育情况,史料中同样也没有记载。 沮渠蒙逊见于史载的儿子有十个,女儿一个,但是他们的生母史料中都没有明确的记录。
沮渠牧犍,(?-447年),字茂虔 ,临松匈奴(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北凉第三位国君,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三子,433-439年在位。 ![]() 沮渠牧犍聪颖好学,和雅有度 ,初任敦煌太守。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病重,北凉国内贵族和大臣们共同商议,认为沮渠蒙逊的太子沮渠菩提年纪幼小,决定立沮渠菩提的哥哥沮渠牧犍为太子,并加授沮渠牧犍为中外都督、大将军、录尚书事。沮渠蒙逊去世后,沮渠牧犍继位,改年号为永和(一作承和 ),同时派使节前往北魏,请求任命。 沮渠牧健继位后,同时对北魏和南朝宋示好。北魏授任沮渠牧犍为使持节,侍中,都督凉沙河三州以及西域羌戎各地军事、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凉州刺史,封为河西王。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下诏,任命沮渠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兼任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封河西王。 沮渠牧健娶了北魏的武威公主,但背地里和嫂子李氏通奸。李氏嫉妒武威公主,竟然下毒谋害公主。公主的哥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知道后,派出医生拿着解药,昼夜疾驰前往救治,才把武威公主救活。拓跋焘下令索取李氏,沮渠牧犍不仅不肯交出,甚至给了李氏很多财物,命她迁居酒泉。此举激怒了拓跋焘,为后来北凉的灭国埋下了祸根。 永和七年(439年),拓跋焘领兵亲自前往征讨沮渠牧犍。 拓跋焘诏令大臣们发布文告,历数沮渠牧犍的十二大罪状,并且劝沮渠牧犍投降北魏。沮渠牧犍听说后,采用左丞相姚定国的计谋,不肯出城迎接,却派人向柔然请求救兵。沮渠牧犍又派他的弟弟征南大将军沮渠董来率兵一万多人,在城南出城迎战魏军,北凉军战败而退。同年八月,拓跋焘大军到达都城姑臧,沮渠牧犍的侄子沮渠祖越城出来投降,把城内的情况全都告知魏军,拓跋焘就领各路兵马攻城,沮渠牧犍的另一个侄儿沮渠万年率领部下又来投降北魏。魏军占了城池之后,沮渠牧犍同他的左右文武官员全部反缚自己,向拓跋焘当面请罪投降,拓跋焘令人解开他们的束缚。于是,将凉州民户三万余家迁到平城,北凉就此灭亡。 沮渠牧犍投降北魏之后,看在武威公主的面子上,拓跋焘还是把他当作妹夫来看待。沮渠牧犍的母亲去世以后,用王太妃的礼仪厚葬她。拓跋焘又为沮渠蒙逊的坟墓设置了三十家守墓之人。后来又改授沮渠牧犍为征西大将军,河西王的称号不变。 沮渠牧健此后并没有安分守己,他和自己的妹妹(拓跋焘的右昭仪)合谋,制作了多种毒药,将对自己不利的臣子、宗室毒死了一百多人。沮渠牧健还收留了一个淫僧昙无谶,全家人都跟着这个淫僧修习淫术,并传到了宫中。拓跋焘知道后很生气,讨要这个和尚,沮渠牧健竟然拒不配合。拓跋焘大怒,杀掉了淫僧,同时将右昭仪沮渠氏赐死。沮渠牧健毫无悔改之心,背地里同他过去的臣民暗中交结往来,图谋反叛,拓跋焘诏令司徒崔浩在武威公主的宅第赐死沮渠牧犍。沮渠牧犍自杀身亡,北魏用藩王的礼仪埋葬了他,给他定谥号为“哀王”。 沮渠牧健前后册封了两位王后。他的第一位王后是李敬受(也作“李敬爱”),为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女儿。420年,北凉灭掉了西凉,李敬受与养母尹王后一同被押解到姑臧。武宣王沮渠蒙逊接见了母女二人,见她们不卑不亢,气度不凡,很是欣赏,于是提出了联姻,将李敬受嫁给了自己的儿子沮渠牧健。433年,沮渠牧健继位,册立李敬受为王后。李敬受生有一子:沮渠封坛,后封为世子。 ![]() 沮渠牧健一直与自己的嫂子李氏通奸,和李敬受的感情并不好。后来,为了与北魏搞好关系,沮渠牧健想要娶北魏的公主。但是北魏的公主不可能屈居为嫔妃,沮渠牧健便将王后李敬受废掉。李敬受被废后,与养母尹王后离开了姑臧,迁居到酒泉。可能是心情一直很抑郁,影响了李敬受的健康,她到酒泉后不久就病逝了。 沮渠牧健的第二位王后,就是他向北魏求娶的武威公主拓跋氏。武威公主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妹妹,貌美聪慧,极得拓跋焘疼爱。沮渠牧健为了和北魏搞好关系,废掉了王后李敬受,迎娶了武威公主,并册立她为王后。沮渠牧健背地里一直与自己的嫂子李氏通奸,但是在武威公主进宫后,沮渠牧健一度疏远了与李氏的关系。李氏非常嫉妒,认为公主抢走了自己的情夫,于是给公主下毒。 公主病危后,拓跋焘知道了事情的经过,派名医带着解药,昼夜疾驰赶到北凉,这才救下了公主。拓跋焘令沮渠牧健将李氏交出,沮渠牧健舍不得李氏,竟然一口拒绝,只是将李氏迁到了别的地方而已。这件事让拓跋焘非常气愤,从此后开始与北凉交恶。 永和七年(439年),拓跋焘罗列了沮渠牧健12条罪状,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北凉。北凉与北魏的实力悬殊巨大,很快就败北,沮渠牧健只得出城投降。武威公主当时刚生下沮渠牧健的女儿不久,不忍心女儿一出生就没了父亲,便求哥哥拓跋焘放沮渠牧健一条生路。拓跋焘心疼妹妹,便同意了她的请求,不仅放过了他,还继续给他凉王的封号。 ![]() 可是沮渠牧健并未从此收敛,他不仅暗中与自己的旧部积极联络,企图谋反,还自制毒药,毒杀了百余名对自己不利的朝臣与宗室。此事被人揭发后,拓跋焘大怒,将沮渠牧健赐死。但是拓跋焘对于妹妹武威公主一直都很不错,在沮渠牧健死后,拓跋焘给武威公主找到了一个很合适的夫君再嫁,就是左将军、南郡公李盖。只是武威公主并没有忘掉前夫,数年后去世,她留下遗嘱,要与沮渠牧健合葬。太武帝答应了她的请求,并将她的武威公主封号传给了她和沮渠牧健的女儿。 而造成北凉灭国的始作俑者,沮渠牧健的嫂子李氏,正史中并没有记载她的最终结局。但是根据一些民间野史所述,李氏被沮渠牧健迁到酒泉后,靠着他赠与的大量金银财宝,过了几年的舒服日子。可是,在北魏灭亡北凉之后,李氏被北魏抓获。为了给妹妹报仇,拓跋焘将李氏用牵机酒毒死,并且死后分尸焚烧。 沮渠牧健见于记载的子女,有世子沮渠封坛,还有两个女儿:武威公主所生的一女,后袭封武威公主封号;以及北魏文成帝的夫人沮渠氏,但是她的生母是何人,史料中没有记录。
沮渠无讳,(?―444年),亦作沮渠景环,临松匈奴(今甘肃张掖)人,凉武宣王沮渠蒙逊之子,凉哀王沮渠牧犍的弟弟,高昌北凉政权建立者,442年-444年在位。 ![]() 沮渠无讳初封安弥县侯。义和三年(433年),沮渠蒙逊去世,沮渠牧犍继位 ,沮渠无讳担任征西将军、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酒泉太守。太延五年(439年),北魏攻打北凉,攻陷北凉都城姑臧,沮渠牧犍投降北魏,北凉政权灭亡。沮渠无讳的兄弟沮渠宜得(一作沮渠仪德)烧毁仓库,向西逃往酒泉,投靠沮渠无讳;沮渠安周则向南逃往吐谷浑。封沓裹胁数千户居民而回,奚眷则继续进攻酒泉,沮渠无讳与沮渠宜得一道,招集残部投奔晋昌,接着前往敦煌投奔堂弟敦煌太守沮渠唐儿。 沮渠无讳占据酒泉自保,接受北魏册封为酒泉王。不久北魏以其终为边患,于是派兵征讨,沮渠无讳粮绝,无力抵挡,便与其弟沮渠安周西渡沙漠,占领西域鄯善、高昌之地,南朝宋皇帝宋文帝刘义隆下诏任命沮渠无讳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凉河沙三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西夷校尉、凉州刺史、河西王 ,高昌北凉政权建立。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六月,沮渠无讳因病去世。 史料中没有记载沮渠无讳的妻妾儿女的情况。
沮渠安周,(?-460年),十六国时期高昌北凉末代国君,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儿子,北凉哀王沮渠牧犍、河西王沮渠无讳的弟弟,444-460年在位。 ![]() 沮渠安周早年作为质子,进入北魏,担任乐都太守。北魏太武帝攻破姑臧后,率众逃往吐谷浑。太平真君二年(441年),率军进攻鄯善失利,迫使鄯善国王比龙逃亡。其兄沮渠无讳割据高昌地区,延续北凉政权。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沮渠安周正式继位,夺取侄子沮渠乾寿兵权。投靠宋文帝刘义隆,受封凉州刺史、河西郡王。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率军攻取车师城。 太安五年(459年),沮渠安周向南朝宋奉献地方土产,实际上是对南朝宋称臣。和平元年(460年),柔然攻克高昌,杀死沮渠安周,高昌北凉政权灭亡。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曾评价沮渠安周:“才略沉到,世笃忠嶷,统承遗业,民众归怀。虽亡士丧师,孤立异所,而能招率残寡,攘寇自今,宜加荣授,垂轨先烈。”这个评价还是很高的 ,可见沮渠安周是有一定能力的。 沮渠安周的妻妾儿女,同样没有在史书中留下记载。 跟着@大圣夫人镕铟姐姐看历史,带你看看你可能不知道的那些历史故事。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历史##头条历史##我要上 头条##我要上今日头条##历史有知识# 本系列前文指路: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