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为什么敢逼李渊下台?

 采菊东篱下肖秦 2023-02-18 发布于河南

再不下手,死的就会是李世民!

而被迫退位的李渊不仅心态好,而且还身体好,以60岁的高龄,给李世民陆续生了30几个弟弟妹妹,最小的儿子还修建了滕王阁。

李渊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在位仅仅九年,就被迫当了太上皇,但是心甘情愿和被迫退休是有差别的,这也注定了李渊的晚年不会一帆风顺。

01

以唐代隋

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其妻子窦氏是北周神武郡公窦毅之女,自幼才貌出众,谦逊有礼,引得青年才俊纷纷上门求亲。

为了给女儿选一位好夫婿,窦毅设下擂台,比武招亲。未及弱冠的李渊因骑射精湛,入了窦毅的眼,于是将女儿许配于他,两人喜结连理。

李渊七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也是常年卧病在床,李渊小小年纪便撑起了家里的重担。与窦氏结婚后,李渊的人生才终于有了一丝温暖。

婚后,窦氏先后为李渊生下四儿一女,寥落孤寂的门庭再次兴旺起来。妻子温顺可人,儿女活泼健康,这大概是李渊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了。

公元617年,李渊出任晋阳留守。此时,窦氏已经病逝四年了,年仅十六岁的三子李元霸也因病早逝,而长子李建成与四子李元吉还在隋帝国控制下的河东老家。

至亲的亡故让此时的李渊更加珍视骨肉亲情,所以,李世民提出举兵叛隋的建议时,李渊断然拒绝了。一方面,他不想再失去任何一个亲人;另一方面,他觉得时机还未成熟。

晋阳是北部边陲,是防御北方突厥的军事重镇,若是想要西进长安就必须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但是,李渊既不想与匈奴开战,腹背受敌,也不想向匈奴称臣,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这一年,李渊已经52岁了,他站在晋阳的城门上,看着眼前兵荒马乱、盗匪横行、易子而食的人间炼狱,他的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此时的隋王朝已是风雨飘摇,濒临崩溃。天下各路英豪早已不奉隋朝正朔,纷纷拥兵割据,称帝称王。

最终,蛰伏多年的李渊在李世民的再三劝说下,终于带兵走出了太原,并一举攻占了京师长安。

公元618年5月,李渊在太极殿登基为帝,建立大唐,改元武德。

此时的大唐还未统一中国,神州大地上依然战事频发,烽烟未息。然而,历史已经为这个新生的帝国写下了四海归一,万邦来朝的明天。

可是,李渊不知道的是,随着太子之位的确立,原本团结一心的父子,兄弟,在皇权和权力之心的诱惑下,开始分崩离析。

大唐开国后,本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李渊将李建成立为太子李世民封为秦王,李元吉封为齐王。李建成登上太子之位后,坐镇京师,协助李渊处理政务。

公元624年,七年的征战,各地割据势力被消灭殆尽,大唐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这一切都离不开李世民的运筹帷幄,坐镇指挥。在后方的李建成也占了居中调度,筹集粮草辎重之功。

得胜回朝后,李渊将李世民封为天策上将,尚书令,上柱国等职位。领有一系列实权的李世民,除了太子之位,已经封无可封,李世民自然将目光瞄准了太子之位。

而李建成自然是不会坐视太子之位被夺,于是,一场暗地里的较量悄然开始。而此时的李渊既是帝王,更是父亲,他认为,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兄弟之间的斗争,朝廷必将大乱。

为了避免兄弟相残的惨祸发生,李渊选择支持太子李建成,还不断加强太子的职权,以此来制约李世民的势力。

李渊的做法让李世民无比地失望,而朝中的风向也全部向李建成倒戈。即便李渊在政事和军务上还会听取李世民的建议,但是,和平年代,李世民的建议或许就不那么重要了。

不仅如此,李渊还妄图用齐王李元吉来平衡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他更希望大家能兄友弟恭,父慈子孝,但是,他忽略了李元吉也有夺嫡之心。

李元吉认为,李世民握有实权,功高盖主,不会甘心屈于人下,夺嫡之心昭然若揭。况且,东宫与秦王府早已矛盾重重,是彼此的眼中钉肉中刺,不可能会言归于好。

02

兄弟阋墙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李建成坐镇京师。然而,到了仁智宫没多久,李渊就接到密报,称李建成伙同杨文干,准备起兵谋反。

盛怒之下,李渊将李建成召到仁智宫。李建成一见到李渊,就立马跪倒在地,不停叩拜。怒火中烧的李渊没有对李建成进行审问,便直接将他关押起来,然后召见了杨文干。

杨文干见李渊已知晓此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叛变。李渊随即召见李世民,命他亲自去征讨,并承诺,得胜回朝时,废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

得到李渊的承诺后,李世民欣然领兵出征。可是,李世民的军队还没打到杨文干面前,杨文干就已经被部下斩杀,叛乱大军早已四散奔逃。

回朝后,李渊只字不提太子改立一事,只是斥责了李建成与李世民兄弟不睦,草草揭过。不仅如此,李渊在朝臣和妃嫔们的劝说下,将李建成放了出来,令其回京师养病

此次事件之后,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雪上加霜的是,李渊对李世民也不再充分信任,开始多加防卫。

此时的李渊已经窥探到了李世民的野心,为了保全太子,他决定将李世民放出长安,坐镇洛阳李世民明白,如果出了长安,离开政治中心,以后想要夺位就更难了。

可是,在李渊的劝说与安抚下,李世民还是决定去洛阳就藩。但是,此举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看来,无异于放虎归山,一旦李世民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诛杀李世民便难如登天。

于是,就在李世民准备出长安之际,李建成与李元吉面见李渊,痛陈了李世民前往洛阳的利弊,让李渊打消了这个念头。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建成大肆收买后宫妃嫔,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好话。不仅如此,他还企图收买尉迟敬德,段志玄等人刺杀李世民,最终计划失败。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压后,李世民已经对父亲、兄弟失去了最后的耐心,他决定先下手为强,诛杀李建成、李元吉,逼迫李渊退位

武德九年,边关告急,突厥进犯边境,李建成向李渊举荐李元吉为帅,出兵征讨,李渊欣然同意。

李元吉趁机请求,将秦王府的将领尉迟敬德、秦叔宝、段志玄、程知节等人归于他的麾下,听他指挥,还要求调集李世民的精兵,扩充自己的兵力,李渊也同意了。

得知此消息的李世民自知,已到了危急存亡之际,再不先下手为强,死的便是自己。于是,他即刻入宫,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与李元吉惑乱后宫的罪行。

李世民称,李建成与李元吉时时加害自己,是想为窦建德、王世充报仇。话毕,李世民跪倒在地,痛哭不已。此时的李渊只得安抚道,此事关系重大,要亲自审问。

李渊一再偏袒李建成,让李世民的内心不再对父亲抱有期望,他连夜赶回秦王府,召见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等人,商议实施他的大计。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的黎明,李世民亲率天策府亲信部众在太极宫的北大门,玄武门外设伏,射杀了前去早朝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

一下子,李渊就成了失去两名儿子的父亲,当他还没来得及从丧子的惊诧和错愕中回过神来,他的十一位皇孙也已经人头落地。

根据史料记载,六月初四这天午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甚至连襁褓中的婴儿,都被李世民诛杀殆尽,并且全部被宗室除名。

一夜之间,兄弟阋墙,李渊同时失去了两个儿子和十一个孙子,经历了人世间被悲惨的事,没有人知道这位开国皇帝当时的内心想法。

那时的李渊也许在想,如果他当初没有走出太原,安分守己地做一个晋阳留守,那么一家老小是否还能在兵荒马乱之下,好好生活。

但是,历史不可改变,李渊走出了太原,成为了大唐的开国君主,实现了自我价值的巅峰,那如今所承受的一切,就一定值得吗?

此时的李渊已经万念俱灰,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父亲,他已经无法掌控李世民的想法,但是他正在尝试着接受属于自己的命运。

政变后的三天,李渊正式册立李世民为太子。

令军国事务,不论大小,悉数委以太子处决。

两个月后,李渊正式禅位,称太上皇,正式归政与李世民,开始了深居简出,清闲避世的生活。

03

晚年生活

成为大唐皇帝的李渊,也曾憧憬过当太上皇的悠闲生活,但是主动让位和被迫下岗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李世民虽然是李渊的儿子,但是他亲手杀了自己的兄弟,让李渊还是颇有怨念。

虽然李世民已经通过兵变,得到了皇权,但是他对李渊依然是不放心的,于是他将目光瞄准了李渊曾经的旧臣,裴寂

贞观三年,裴寂受到和尚法雅的牵连,被罢免职务,遣送回老家,此时的裴寂已经六十岁高龄了,位极人臣,能够回到老家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但是,裴寂向李世民求情,想要留在长安城,因为这里还有他的老朋友李渊,他不忍心将李渊一个人扔在大唐后宫,孤独地生活着。

李世民深知裴寂的心思,驳回了裴寂的请求,并且训斥裴寂,不过是依傍太上皇的恩泽,才能坐上今天这个职位。

在位期间,不仅没有任何贡献,还给大唐带来许多弊政,让裴寂回老家就已经是开恩了。无奈之下的裴寂,只能告老还乡,远离长安城

李世民的做法让李渊再次感受到了危机感,深知自己这个太上皇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了,至此对于皇权更加没了心思。

虽然没有了权力,但是李渊迟迟不肯将专属于皇帝办公的太极宫让出来,依旧住在里面。李世民碍于李渊父亲的身份,不能步步紧逼,于是只能住在偏殿办公。

但是时间一长,李世民的心中也有怨气。贞观二年九月,旱灾频发,这在当时的人心中,肯定是与皇帝的功绩有很大关系的。

一天,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表示,太上皇所属的宫女太多,这些人并没有什么用处,白白浪费粮食,所以积聚怨气,造成了旱灾。

朝臣将矛头直指李渊,李渊十分错愕,但是此举却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表扬,于是为了顺应天意,李世民下旨,将太极宫的大部分宫女都放出宫去,以示皇帝恩泽。

李渊身边瞬间失去了许多伺候的人,望着这空荡荡的宫殿,李渊再一次感受到了来自李世民的压力,他也明白了自己儿子的意思。

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乃徙居之,改名大安宫。

就这样,李渊搬出了太极宫,搬去了大安宫居住

实际上,弘义宫是李渊为李世民准备的住处,但是随着李渊的搬入,这里正式更名为了大安宫,这也成为了李世民与李渊皇权交接最重要的标志。

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随着李渊搬出太极宫,也稍稍有了缓和,李世民也深知李渊不会再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于是对于父子关系,也开始尽力修补。

或许是知道大势已去,李渊也安心地做起了太上皇,在大安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亦或是为了弥补自己的丧子之痛,李渊在当太上皇的九年时间里,陆陆续续生了30个孩子。

李渊这么能生,也给李世民带去了许多烦恼,当时的李世民已经可以做爷爷了,但是,还冒出了这么多弟弟妹妹,使得皇室的辈分十分的混乱,但他也无可奈何。

而此时的李渊就在大安宫中,尽心尽力地抚养自己的孩子,享受着天伦之乐,两耳不闻窗外事。

据说,李世民曾经派大臣到大安宫中给李渊送珍馐美味,李渊的十八子李元名只有十岁,不懂礼节。李渊让他对大臣行礼,但是李元名却说,大臣是自己二哥家的奴才,不用行礼。

李世民听说这件事情后,不但没有对李元名惩戒,反而称赞他不愧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对后来的这些弟弟妹妹们的宽容,也让他与李渊的关系,稍微有了点缓和。

李渊的这些孩子们虽然都与皇位无缘,但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尽管李世民尽量地善待了他们,但还是有人举兵谋反,李世民也只能忍痛杀之。

而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可能要数李渊的小儿子,李元婴。李元婴得到了李渊很好的教养,长成了一个才华横溢的男子,也因此吸引了许多文人齐聚府上。

有了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一直都很防范这些皇子,于是再三思量之下,将李元婴封为滕王,将他远离长安城。

李元婴离开长安之后,也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做着自己的风流王爷,每日以文会友,尤其是李世民去世期间,也依旧宴请宾客,这让刚继位的李治十分恼火。

但是碍于叔叔的辈分,李治只能将他贬到了苏州,过了一年又贬到了洪州,李元婴不管被贬去哪里,都毫不介意,还在洪州修建了一座阁楼,用来会客交友。

这座阁楼就是后世著名的滕王阁,阁楼竣工后,他便邀请好友前往观赏。多年后,诗人王勃路过此地,成就了后世传颂的《滕王阁序》,也是让现代中学生十分头疼了。

也正是因为此事,李元婴再次被李治斥责,削去了他的滕王之位,再次贬到了滁州,继续他的潇洒生活。由此可见,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李治,对待李渊的这些儿子们都是十分宽容的。

而让李世民与李渊关系回归正途的,还是李世民在与突厥的战斗中取得大胜,了却了李渊多年的心愿。

李渊对于李世民诛兄杀弟这件事上,一直耿耿于怀,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父子之情也在慢慢修复,但是李渊心中一直存在心结。

在李世民大败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之后,李渊彻底原谅了李世民,原谅之余,他还异常高兴,邀请了李世民与王公贵族,还有朝廷大臣,一起在凌烟阁举办了宴会。

宴会上,李渊弹奏琵琶助兴,李世民则和着音乐翩翩起舞,这之后,李世民与李渊的关系彻底恢复了。

自此之后,李世民便邀请李渊参加各种宴会,每逢佳节,都会带着长孙皇后与孩子们到大安宫中与李渊团聚。

此时的李世民,在李渊面前,再也没有以皇帝的身份自居,而是以儿子的身份尽孝于李渊的身边,而李渊也因为与李世民关系的缓和,逐渐拥有了幸福的晚年。

04

最后

公元635年,时年71岁的李渊,走完了自己难以名状的一生。临终之前,这位曾经至高无上的帝王,念念不忘的仍旧是承继汉魏,重振礼乐的家国梦想。

在遗诏中,李渊留下了最后的心愿。

既殡之后,其服轻重,悉从汉制,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

很多人都记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大唐的繁荣,却极少有人记得李渊这位开国皇帝,在隋朝末年的乱世中,群雄并起。

李渊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但是他不失为一位斗志昂扬,壮心不已的果敢领袖。他不仅重新统一了全国,更是为大唐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他的武德之治,他曾经的辉煌,都不该被历史的洪流湮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