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则天的稀世珍宝,泄露“二王”家传笔法!文徵明:它是法书第一

 墨品书法网 2023-02-18 发布于北京

笔法的传承一直以来无外乎自悟、从师与家传三种途径。自悟者往往要耗费极多的精力,甚至“皓首穷经”乃能大成,稍有不慎还易走入歧途;从师学习虽可以事半功倍,但“名师出高徒”,师父的水平和见地,对弟子的影响是具有正反两面性的。

在古代,笔法以家传为主,而琅琊王氏一门的笔法是颇为高深莫测、吸引人的。唐代书论家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讲到笔法的传承,从王羲之开始,其子献之,其侄王珣,再到羊欣、王僧虔、智永,无不与他沾亲带故,这种家族内秘传的方式保证了笔法的醇正。

王羲之对笔法在家族中流传而不外泄颇为在意,据说他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可藏之,千金勿传。”由此可见一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氏一门家法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逐渐被大众知晓。

唐代是王羲之地位确立的时代,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对他们一家的真迹十分在意,广泛搜罗。有李世民在前,等到了武则天时期,一些享誉海内的羲之名作已经被她的公公据为己有。不过她仍然不遗余力,希望将王氏书翰中的遗珠“一网打尽”。

终于,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琅琊王氏后人王方庆进献墨迹珍本十卷,武则天命内府将其汇集一卷,这就是《万岁通天帖》,它也是唯一接近王氏一门真迹的书帖。文徵明在卷末跋文中称赞它:“在今世当为唐法书第一也。”

《万岁通天帖》共收录七人十帖:王羲之行书《姨母帖》与草书《初月帖》;王献之行书《廿九日帖》;王徽之行书《新月帖》;王荟行书《疖肿帖》与《翁尊体帖》;王僧虔行书《太子舍人帖》;王慈行草《柏酒帖》与草书《汝比帖》;王志行书《喉痛帖》。真是群英荟萃。

以上七人笔法同出一门,但风格各异。王羲之飘逸妍美,王献之、王徽之笔势激迈、一笔数字;王荟书法笔锋如刀,笔画朴茂;僧虔则用笔古拙圆转、骨力丰沛。王僧虔、王慈、王志是父子三人书风虽有不同,但多得王献之精髓,当时人评价如“燥裂秋风、润含春雨”。

《万岁通天帖》是武则天的心爱之物、稀世珍宝,它先后被唐内宫、宋宣和书画院、明代项元汴、清内府收藏,1954年藏入辽宁省博物馆,这件国宝入馆时信息牌上写着“估价2亿元”,专家认为今天它已经是无价之宝,难以再估值了。此卷中任意一帖都是学习晋人笔法的范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