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护生命之河——你的心血管还好吗? |葛均波院士等做客墨子沙龙

 自然55ok 2023-02-18 发布于海南

知识分子 2023-02-17 08:34 发表于北京

图片

2022年冬天开始的大范围新冠感染,让大家重新审视身体健康问题。新冠病毒会针对我们的身体薄弱点进行攻击,“阳康”后,不乏青壮年发生心梗甚至猝死等事件。

据统计,我国心血管患者人数约为2.9亿,平均来看,全国范围内大约每5个人中就有1个患有心血管疾病!由于久坐,熬夜,饮食不当等不良习惯,使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不再是专属老年人的疾病。

我们知道,心脏是一个极度自律且忙碌的器官,在漫长的一生中,心脏每分钟要跳动60-100次,每天跳动约10万次,研究显示,从胚胎植入母体16天左右,便开始有了心跳,此后终其一生,热血沸腾。年少时的“怦然心动”,害怕时的“心有余悸”,伤心时的“心胆俱裂”,震撼时的“惊心动魄”……心脏参与了我们所有的情绪变化,感知了我们一生的心路历程,你真的了解它吗?

研究发现,25岁时心肌细胞大概会以每年1%的速度自我更新,但到75岁时仅剩0.45%。这也告诉我们,心脏的自我更新潜能有限,心肌梗死或心肌细胞受损后,很难得到恢复。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风险因素,中国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呈现上升趋势。中国的心血管医疗器械在原始创新能力、创新体系建设、核心部件、关键材料领域仍存在欠缺,距离产业链整体自主可控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仍有差距。

图片

图源:网络

国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长期致力于推动我国重大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革新和成果转化,在冠状动脉(冠脉)腔内影像诊断、复杂介入诊疗技术创新、新型器械研发和心血管危重症救治体系建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诊断领域,首次发现冠脉心肌桥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征性“半月现象”,使其检出率由冠脉造影的不足5%提高至95%以上,已成为心肌桥诊断的金标准。他认为,新器械“追求的不仅是技术的巅峰,更是患者的获益”。器械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又对器械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葛均波院士呼吁国产器械应避免简单模仿,创新是发展的源头,同时应该加强质控。让技术更好的服务患者,服务人类。

敬佩于这样的医者仁心,2023年2月18日,墨子沙龙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请他谈谈他对心血管器械-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思考;同时还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箴李清,将为我们讲述血脂与高血压方面的健康知识,让我们一起关爱自己,守护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