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话“穷九不送穷,财气不登门”,正月二十九是穷九日:有啥习俗

 茂林之家 2023-02-18 发布于湖南

正月二十九是正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兔年的第一个晦日,也叫“穷九”,老话说“穷九不送穷,财气不登门”,正月晦日有啥习俗?要注意些什么呢?

初晦曾是个节日

农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都叫晦日,古代人认为这是个晦气、穷气比较聚集的日子。

正月的晦日叫“初晦”,在古代曾被当成一个节日来过,被称为“晦节”,最早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北魏时期。到了唐代,晦节还曾与三月三的上巳,九月九的重阳合称为“三令节”。

那时候,每到正月的晦节朝廷就会放假,人们相约出游泛舟,登高赋诗等,所以初晦也叫“休晦节”。

唐代最重视初晦,文人墨客们留下的诗句记录也多,比如宋之问的“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岑参的“春池满复宽,晦节耐邀欢”;张说的“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等等,写的都是休晦日人们开怀畅饮、欢聚游玩的情景。

《荆楚岁时记》里也说:元旦至于月晦,并为酣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乐。在正月的最后一天,连平时不怎么出门的女士,都可以出来划船聚餐、饮酒玩乐,可见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和它的流行程度。

其实人们登山出游,在河边洗衣服等,都是为了消灾解厄,袪邪祈福,希望一年顺利,吉祥如意。

初晦日必做两件事

1·送穷

初晦日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送穷”,唐代姚合有首送穷诗里写: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写的就是当时民间初晦送穷的情景。

据宋代《岁时广记》中记载:“穷”是“上古五帝”之一颛顼的儿子,也就是黄帝的曾孙。他生来个子矮小,还特别喜欢穿破衣烂衫,就算家里给他做了新衣服,他也要弄烂弄脏了再穿,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穷子”。

穷子在正月的最后一天过世,所以民间就在这天“送穷”。《图经》中讲得更明白:正月二十九为穷九日,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所谓“送穷”指的就是把家里打扫干净,把不穿的破旧衣服、脏东西等一起丢到门外,然后再用清水把屋子、衣服清洗干净就是把穷给送走了。送了穷,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福气、财气也就进门了。

2·祭灶

在民间习俗里,家庭之中“灶神”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他也是上天任命的“人类善恶监察官”,平时生活在家里,记录着一家人做的好事和坏事。

据说灶神身边还有两个童子,手里都捧着个罐子,一个装善,一个装恶。这家人做过的每件事都会被他们记录在案,装进罐子里。每个月的月底灶神都会带着罐子回天庭述职,腊月二十三年终汇报之后,玉帝还要亲自下界审查核实。

晋代的《抱朴子》里说: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告人罪状,大者夺纪,小者夺算。纪为十二年,算为一百天。

正月二十九晚上,正是今年的第一个月晦之夜,是灶神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所以民间要在这天把厨房打扫干净,再做些好吃的祭灶,给灶神送行,希望他“回宫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正月二十九是2023年的第一个“晦日”,也是传统民俗里的“穷九日”,要记得早早打扫卫生,清洗衣物,晚上要记得祭灶。晦日不适合外出和婚嫁,寅月戊申日是破日,少花钱、不争吵,不远行,不动土。#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