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为什么能坚持写作日更?”

 秦声何来 2023-02-18 发布于重庆

不讲正确的废话

只讲“有用”的土话

不脱离实际

就是真实成长

那天有一位朋友邀请我到他的社群里分享坚持两年日更写作的经验。他说这样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那些日更“痛苦”的人。

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义的。不过,我还是委婉地拒绝了他。

为什么呢?

因为我根本没有总结过自己为何能够坚持日更的经验。若答应了,那且不是去丢人现眼?

不过,当那时候的我,是写不出来的。

为何写不出来呢?那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也不知道写出来的内容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对别人有什么价值。

哪怕是勉强写下了一点点文字,也不过是宣泄情绪与文字堆砌。

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头脑中装下了太多所谓写作标准、观念和套路,并且对写作成果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越想动笔写越无法动笔。而写作的欲望与自我批评的小人常常在头脑中打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师父让我先写自我观察日记,先写给自己,而不对外发表。这样就没有压力。随着自我观察,自我记录、自我分析与自我认识。慢慢地我才恢复了写作的能力。

关于写作这事儿,之前我曾多次谈论过。如今重新回顾,我又有了新认识新启发新领悟。

人人都会写,但未必人人都能写。

人人都会写是说。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且不论作品好坏,写作这事儿,小学识字就能写。初中毕业已经能写好一篇文章了。

可是,为什么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写不了呢?

我想原因可能是:不愿写、不会写、不能写。

不愿写是态度问题。

不会写是能力问题。

不能写是选择问题。

态度问题是想不想的问题。能力问题是熟能生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都好解决。而真正影响写作的问题,其实是能不能写的选择问题。

选择写什么不写什么,这是一个价值判断的问题。价值判断就涉及到价值观,即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是无价值的…

例如,写给自己的东西无所谓好坏对错,反正没有人看。但对外发表的作品,别人会看到。那么,就得考虑作品对别人的价值。而写给自己还是写给别人,这就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

在自己能不能写这件事上,我们难免会判断不准。或许低估自己,或许高估自己。而更多的时候则是会高估自己,从而对自己提出不符合实际的要求。

比如,要想写出一篇爆款文章,要想提出一个惊世骇俗观点,要想给别人一套非常有用的方法论…

这些都没错,但这些选题、这些要求,这些标准是不是超过了自己真正的水平?写作的人未必会去思考,而且人性本能往往会让我们高估自己的真实能力。

另一方面,我们常常会把别人的观点和别人的知识当作自己的观点和知识来传递。但别人的终归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写着写着就不知道写什么了。

而在坚持写作方面,师父有两个学生最踏实进步最稳定。一个是秦小棒,一个是亲仁老师。他们也是每天坚持写,并且每天都在进步。

从他们身上,我发现除了踏实的态度之外,还有三个影响写作的重要因素:一是真实;二是深思;三清晰。

真实就是观察记录真人真事,把自己日常生活当作素材库和灵感源。基于真实的创作从来不缺选题。他们所写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

深思就是深度思考,洞见本质,发现寻常现象背后的规律与逻辑。深思的起点是触点和感悟。他们能够保持对日常事物的敏感。而触动、思考、启发、领悟和记录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清晰是表达的艺术。他们能抓住重点,把话说清楚,把事说明白。而这与他们坚持大量阅读、思考和持续书写分不开。

与他们相比,我在写作上的观察思考与踏实程度都不足,所以我在写作方面的进步也就比较慢且不稳定。

进一步分析原因,主要问题还是我对写作这件事的认识不到位。

师父常说的:认识到什么程度就能做到什么程度。先有意识,再有认识,然后才有行动。这个过程不可跨越。

而现在的我正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之后,才重新思考和认识写作的。而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要想提高认识水平,光靠看书是不行的,还得实践和做事。这就像写作不能仅仅靠看书,还得有生活体验和生活观察。而一边做事一边写作,这是写作常态化的基本结构。

不过,我们过去受到的教育往往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而这种方式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对我们造成了许多困扰。

这事儿我们明天继续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