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弘净 2023-02-18 发布于河北

  本报记者  郭苏民

  森林防火感知系统、一年三季造林、生物活性肽提取……这些科技名词不断刷新着老林区人的传统认知。“林区的发展变化太大了!”感叹的背后,是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坚持实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成果。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重新组建两年多来,坚持科技引领,突出创新驱动,通过国家林草局科技司、集团公司、林业局三级联动,推进科技元素与全生产要素紧密结合,为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搭建创新驱动平台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与中国林科院、国家林草局华东调查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等6个高校院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筛选发布适合集团公司应用的科技成果285项,共同开展产学研用合作项目20余个。与合作单位共建了国家林草局大跨度胶合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6个。中国林科院在院所长基金中每年列支300万元为集团公司创新发展课题立项。集团公司、林业局两级分别成立科技协会,设立400万元专项资金,解决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技术难题。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对集团公司给予项目和资金支持,共同谋划“林草科技进兴安”三年行动,组织全国涉林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专家走进大兴安岭集团公司,开展科技项目合作,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集团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国家林草局《“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发展,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为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等国有林区定向培养人才”,为集团公司创新驱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集团公司党政“一把手”到基层主要领导,抓住机遇,全力支持科技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在中国林科院的帮助下,集团公司成功承办了“国家林草科技大讲堂——大兴安岭森林质量提升与生态系统监测”全国直播培训活动、全国林业企业自主创新高端研讨会,直播观看量分别达到138万人次和10.68万人次。

  以党建共建为切入点,集团公司10个林业局分别与林草局部分司局建立工作常态化联络机制,共建双方开展学习交流1229人次,共建司局向各林业局输送有效信息146条,面对面培训技术骨干75人。集团公司与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支林计划”,第一批15名大学生已走上林区科技岗位。此外,集团公司还注重挖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连续3年开展生态修复职工技能竞赛,评选“技术能手、集团工匠”;组建了74人的乡土人才专家库,其中有15人被列入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名单、3人被评为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人才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集团公司在大兴安岭林区构建起全波型三维雷电探测、雷击火气象监测、瞭望塔和地面监测、遥感卫星监测“四网融合”的雷击火感知体系。呼中林业局建成国内首个雷击火综合试验基地,大气电场仪监测雷击火预警设备可提前30分钟感知周边20公里内静电场变化。14套远山雷电高发区等离子拒雷测试证明,落雷次数比过去下降84%。

  以集团为中心、以林业局为节点的一体化森林防火感知平台全面投入使用后,发挥了“预防管理、预警监测、指挥扑救、通信保障和实训演练”五大功能与作用。90个专业扑火队营区、73处卡口、44座瞭望塔接入视频监控设备,1300余名巡护员安装使用“北斗巡护系统”,形成了防灭火“天空塔地”一体化格局。集团公司还面向全国征集或研发可承载风力灭火机、载重无人机等小型扑火装备的小型机械设备,以解决人力肩扛扑火设备上山等问题。

  集团公司探索并实施了在重点国有林区应用飞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可快速、精准、全要素采集支撑林业森防、灾害应急、森林资源监测、绿色碳汇储量等方面的基础数据;搭建了森林经营“一张图”数字化网络云管理平台,实现了生态修复项目数据实时共享,为合理规划经营提供技术支撑。以此为基础,依托森防感知系统,集团公司建立了“林长制智能管护系统”,利用“3S”技术对管护过程精细管控、巡护实时精准定位、事件发生及时上报,图强林业局作为典型代表,搭建了“云智图强”和林长制森林感知智能中心,实现了从“传统管、人工管”向“数字管、智慧管”转型升级。同时,探索多源高分影像、树木生长反演模型等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和森林经营工作中的应用。

  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集团公司委托中国林科院组建森林经营、森林碳汇、森林防火、轻基质育苗4个科技服务团,深入大兴安岭林区开展实地调研、科技咨询等服务;集团公司在10个林业局选派25名科技特派员对接37个林场,分别在森林抚育、轻基质容器育苗、北药种植、食用菌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应用。集团公司大力推广轻基质育苗技术,引进轻基质生产线19条,生产容器2624万个,完成育苗1323万株,实现一年三季造林,提高了苗木成活率,缓解了春季造林和春季防火时间重叠的矛盾。开展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组织蓝靛果高效培育加工、香菇生物活性肽提取、耐寒经济作物或经济树种、分解林下腐殖质层明显的食用菌或真菌等林下经济技术和成果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