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田芳评书的六大缺点

 东西二王 2023-02-19 发布于重庆

原创2023-02-01 11:52·处女座老顽童

深夜失眠,打开手机,歌曲太吵,故事太静,单老正好。

审美疲劳

年轻人或许并不熟悉单老,但对于90年代以前出生的听友,单田芳的名字绝对是如雷贯耳。虽然对于单田芳的评书,我几乎都听了无数遍,但还是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重温一下。

可这次重温并没有从前那么美好。

当然了,因为听众对于单老的评书套路和内容了如指掌,这就大大地降低了悬念和趣味性,但好的内容是值得多次欣赏的,那么单老的评书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对于单田芳的评书和其本人,我们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赞美,从听众角度来说,单田芳绝对是近代评书第一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单老的评书没有缺点。

人物类似

也许再伟大的创作者也无法做到每部作品都毫不相干,并且全都卖座,单田芳更是不例外。他有很多经典的评书,如《白眉大侠》《乱世枭雄》《童林传》《隋唐演义》等作品,单拿出来听全都是佳作,但如果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去把单老的评书挨个听完的话,未免会有些失望。

单老的评书套壳十分严重,有些评书内容依托于自身的故事背景,尚且能加以区分,有些评书则完全是相似的情节换成不同的人名,就连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形象都是完全一样的。

《童林传》中的病太岁张方,《大明英烈》中的徐昆和《白眉大侠》中的翻江鼠蒋平都属于武功平平,但轻功出众,能做大事的人物;而《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大明英烈》中的胡大海则都属于德高望重且脸皮厚的老前辈;《三侠剑》中的金头老虎贾明和《白眉大侠》中的细脖大头鬼房书安则都是评书中的丑角。

不但这些配角互相搬运,就连主角也往往是千篇一律,主角往往帅出天际,并且完美无瑕,他们武艺高强,刚正不阿,不近女色,根本没有缺点。罕有的《童林传》中的童林和《三侠剑》中的胜英胜子川和《连环套》中的窦尔敦才鲜有特色,可惜里面的其他角色也十分相似。

情节相似

人物高度相似,情节自然也是生搬硬套。所以听迷在听到某个桥段时就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弥补我国男性地位的缺失,单老的评书中永远都是女追男,而且都是超级女神追男主角,并且还是几个美女同时追一个男士。而这个时候男主角一定不会答应,此时必定会出现一位程咬金或房书安似的人物从中撮合。

无论是两军交战,还是剑侠互斗,我方必定会中毒,然后由一位老侠客稳住局面,让其他人去找名医,最终皆大欢喜,谁也死不了。

每当主人公遇到危险,必定有世外高人相助,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并且再次升级,武艺大增。

只要不知道去哪的时候,必定会随机找一家饭馆或者人家,偶然获得重要信息。

人物脸谱化

皇帝永远是昏庸无能的,他莫名其妙的迫害官员,导致自己的江山摇摇欲坠。而皇帝的身后必定会有一个妖艳的红颜祸水,而这些曾经的马上皇帝在取得江山之后,智商都变成个位数。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而单老的评书基本上都是非黑即白。白的一方完美无瑕,黑的一方毫无人性。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但单老的评书中永远是好人不停的吃亏,而坏人不断的追击,最终好人忍无可忍,采取反击。

这种故事脉络出现次数太多未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其实如果把情节改成黑白两方面都各有对错,这样下面的情节才更站得住脚,而人物也更加丰满。

内容夸张

毕竟是评书艺术,并非严谨的学术讨论,所以夸张是不可避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这样观众听起来才有过瘾。但因为过度夸张而产生的前后矛盾就让听众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听众的所有信息都是从说书人的口中获得的,说书人所以评说,就会导致听书人获得相应的信息和价值观。单老在评价一个男人帅气的时候不吝任何赞美之词,比如“气死吕布,不让罗成”,这种描述本没有太大问题,但评书中的帅哥实在太多,因为前面单老已经把弓拉得太满了,到后面再出现类似的人物就不知道怎么说了,只能还是老一套“气死赵云,帅过潘安”。

而只要单老想树立谁,就会不遗余力去做,不管是否经得起推敲。这就造成了前后矛盾,但毕竟都是演义中的人物,我们不必过于当真,可有些历史类的评书再这么讲的话,就显得有点不合适。

比如《千古功臣张学良》一书,单老着力塑造张学良的光辉形象,于是把很多黑说成了白。且不说张学良将军是否为千古功臣,但说张学良特别帅,特别有男子气概,而我们在看到张学良将军的真实影像中却大失所望,因为远远没有单老说得那么高大威猛。

当然,作为历史人物,尤其是一代名将,我们不应该用凡人的审美去衡量他们。所以当一个男人穿上笔挺的军装,并且拥有令人恐惧的人设之后,我们可以认为他很帅。但单老在评书中说张学良身高有180cm左右,这就太不符合事实了。

虽然没有明确看到张学良的身高记载,但从他和其他人站在一起的情况来看,张学良不会超过175cm,大概率就是168-170cm的身高,他的父亲张作霖身高还不到160cm,他明显比父亲高一些,但并没有高出那么多。这种吹嘘实在不太应该,毕竟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原貌,更何况张学良才刚刚离世不到半个世纪。

而对于张学良生性风流,始乱终弃的行为,单老则给出了非常冠冕堂皇的解释:“张学良拿夫人于凤至当姐姐,二人并没有太多的男女感情。并且于凤至很理解张学良。”我才于凤至不是理解,而是无奈吧?

前后矛盾

过度夸张的描述也让单老的评书前后矛盾。小矛盾不断,大矛盾也有。比如为了喜剧效果,单老在《隋唐演义》中说侯君集瘦小枯干,手无缚鸡之力,而到了需要的时候又变成“两臂一晃有千斤之力”。《大唐惊雷》中,书胆薛丁山武艺冠绝大唐,但遇到樊梨花就怎么打都打不过,并且不堪一击,于是才有了三请樊梨花,仿佛没有樊梨花,大唐的江山都不复存在一样。

而到了后面的《薛刚反唐》,薛丁山的本领已经完全拿不出手,虽然该书只字未提薛丁山和樊梨花,但二人在贞观年代已经是顶级高手,生下的儿子薛刚则远远超过两人,可薛刚在之后的表现又严重拉胯,随便一个年轻人就能把薛刚打得落花流水,而薛刚的儿子薛魁则完全照搬隋唐时期的英雄李元霸。

为了增加吸引力,单老的人物一山又比一山高,但一直这样下去,未免会让观众觉得无趣。而更大的矛盾在于评书之间的联系,比如《三侠剑》中的胜英胜子川是个老好人,其徒弟黄三泰也是个十足的正面人物,只是武功非常一般。而到了《连环套》中,为了树立窦尔敦的形象,就把胜英说成奸诈无比的人物,徒弟黄三泰更是不讲武德,用暗器战胜了铁罗汉。此时窦尔敦成了正面人物,而黄三泰成了反面人物,并且武功奇高。而老前辈夏侯商元的武功却跟黄三泰仿上仿下,和之前的人物情节完全不搭配。

粗制滥造

尽管单田芳老师已经足够伟大,但他的确有一些低质量的评书,上面说的《薛刚反唐》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很多评书都是单老自己创作出来的,完全照搬其他评书的情节,只是人物名称换了一下,老听众一听便知。

单老的评书大体上为七分佳作,三分烂作。而这七分佳作中也同样存在上述提到的那些问题,但《乱世枭雄》《隋唐演义》等评书问题并不大,因为这些书是有历史依据或者有迹可循的,因此在伟大的著作和史实上面进行二次创作,自然得心应手。而一些单老自主编排的评书则差强人意。说到底还是说书人的文化程度不够,不足以独立编排一部优质的评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