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尿毒症中医治疗

 风声之家 2023-02-19 发布于江苏

本人母亲从生我开始就一直身体不好,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严重贫血,37岁就绝经。从我记忆懂事开始父亲就带着母亲到处求医,无论大医院专家,还是走方郎中。只要哪里听说能治愈母亲疾病的医生,父亲就带着母亲去求医。所以我的童年是看着母亲在疾病折磨中度过,从小我内心就萌生学医治好母亲疾病的想法。因为家里穷我16岁初三没有毕业就踏入社会,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中医。

    我17岁母亲疾病开始有转机,在村医用三种西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挫情况下母亲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算彻底治愈了,因为药物的副作用2007年因为全身浮肿去医院查出尿毒症,哪时候我学习中医七八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尝试给母亲治疗,治疗两个月母亲就全身浮肿消退各项指标正常。到2020年母亲因为带女儿操劳尿毒症又复发,而且指标肌酐,尿素氮都很高,当时家里最好医院西医专家要母亲住院透析我没有同意,因为这时候我已经正式行医很多年,中医经验丰富。特别对尿毒症治疗经验丰富,于是要母亲当天带着女儿过来广州用中药治疗。

   口渴,失眠不易入睡,夜晚腿软、时抽筋夜尿四五次形体干瘦 脉弦滑涩数 (之前一直脉沉细涩弱)长期贫血,指甲嘴唇没有血色易疲劳,肌酐630.5,尿素31.17,尿酸582.3,尿葡萄糖1+,尿蛋白1+,白细胞、红细胞都高,双肾囊肿、病理性图像改变,右肾结石,

生黄芪50克 党参30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15克生地30克 菟丝子30克 巴戟天15克 泽泻30克香附15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10克   

                            2020年3月8日 5剂

舌淡,舌中前裂纹,舌根苔稍白腻 右脉沉细、结代弱,左寸关稍弦滑、左尺沉细涩弱

不易入睡,易醒、醒了很难在睡着。口渴好转很多,稍微运动就气短、心慌,腿软无力,整个人乏力。夜尿有好转现在两次,之前四五次。喝中药后大便两三次,肛门有坠胀感觉,大便后总是有想拉大便感觉。

生黄芪80克 党参30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15克 生地20克 菟丝子30克 巴戟天20克 泽泻20克 香附15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10克   

                                2021年3月13日 5剂

舌淡 裂纹多,舌前中无苔,舌根有剥落白腻苔,脉弦细结代,双尺偏沉细,没有之前搏动有力。大便日两三次,有时一天一次。夜尿两三次,白天小便两三小时一次。不易入睡,醒后更加难入睡,夜晚腿酸软,抽筋好转。稍运动后腿软乏力心慌,腰部胀痛。口干好转

生黄芪60克 党参30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15克生地30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 炒山药30克 陈皮20克 焦三仙各5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10克

                           2021年3月19日 6剂

大便有时一天两三次,第二天就一天一次。夜尿两次,轻微口干,手脚面部麻木,晚上不易入睡,晚上只能睡四五小时,醒后更加不能入睡。晚上腿软有时腿抽筋,乏力、心慌好转一点。口中时有痰,白色为主有时稍黄。

舌淡,裂纹多,舌头上面现在有津液,舌后 根有薄苔 ,脉稍用力弦细涩结代,左脉更加弦细。

生黄芪60克 党参30克 麦冬30克 五味子15克生地30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 炒山药30克 陈皮20克 焦三仙各5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10克 鹿角片20克

                            2021年3月28日 10剂

大便日两三次,夜尿两次。大便有排便不净的感觉,乏力心慌不易入睡,醒后更加难入睡脉沉细涩弱 双尺尤沉弱 晨起有少量白痰

生黄芪80克 党参30克 麦冬30克 苍术15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 炒山药30克 陈皮20克 焦三仙各5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5克 鹿角片20克

                          2021年4月8日 10剂

不易入睡,醒后更加难入睡。晚上有时腿酸软,抽筋。大便日一两次,夜尿两三次,白天有少量白痰,现在吃一点辣的才会觉得口干,平常不口干。乏力心慌有好一点,脉弦滑结代 双尺偏沉弱

生黄芪60克 党参30克 麦冬20克 苍术20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  覆盆子30克 陈皮20克 焦三仙各5克 金钱草60克 泽泻15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6克 鹿角片20克
                          2021年4月18日  10剂
舌淡白舌中裂纹 脉沉弦浊细涩 双尺偏沉弱 稍口干 大便一两次,夜尿两三次
生黄芪60克 党参30克 麦冬30克 苍术15克 菟丝子30克 补骨脂30克 覆盆子30克  炒山药30克 陈皮20克 垂盆草30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5克 鹿角片30克 
                         2021年4月29日  5剂

医院检查肾结石消除,肌酐630.5,尿素31.17,尿酸582.3降到肌酐344,尿素24,尿酸496。尿毒症已经控制恶化。但母亲已经64岁,气血阴阳都虚,又见湿热瘀毒要想彻底治愈很难。第一次尿毒症年轻容易治愈,但现在已经64岁体质大虚大实 只能用中药控制尿毒症没有痛苦。

脉弦滑稍涩数 双尺偏沉细涩弱 舌淡中厚根稍白腻 早上起床有白色痰 心慌 乏力 

生黄芪80克 党参30克 麦冬20克 苍术15克 菟丝子50克 补骨脂30克 五味子15克 炒山药30克 陈皮20克 泽泻15克 金钱草60克 益母草30克 荆芥5克 鹿角片30克 石菖蒲5克 皂角刺5克

                             2021年5月3日 10剂

    母亲尿毒症治疗两年,也没有去医院在复查过。身体状况都挺好。一些不可逆转的慢性病,如慢性哮喘、尿毒症等,治疗的关键在于让老人舒服地活着,多活一天赚一天,不要去指望痊愈。现在社会上有些人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的,到处吹牛水平如何神,于是有些老人信以为真,结果上当被骗钱。医生能治病,但要面对客观现实。

母亲最近照片拍摄于2023年2月14日,我和姐姐给母亲过情人节

  尿毒症中医治疗分析

中医学上没有肾炎这一病名,针对临床症状的区别,散见于水肿、关格、虚劳、腰痛、淋证等病论中。我治疗肾病较多, 现将个人见解整理成文。

虚、瘀、湿、热是肾病的核心。虚是元气亏虚,瘀是瘀血闭阻,湿是痰湿阻滞, 热是病邪之热。不论哪处肾病,都有上述 4 种因素存在,哪怕是急性肾小球肾炎,也一样要考虑到虚和瘀的存在。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补虚化瘀,是治疗一切慢性病的核心大法。但怎么补, 怎么化瘀,这就要去仔细地考虑和分析了。

肾主藏精,肾又处于下焦,肾病以肾气不固和气机下陷为核心,所以治疗肾病, 要以固养精气,辅以升提为要。《黄帝内经》对于治疗下焦之病,以“下而竭之”,指的是用通利的方法来治疗。下焦的病用通利之法,主要是针对下焦病邪盛实,急去病邪的方法,比如水肿严重,用茯苓、泽泻、猪苓、川木通、车前子等利尿药通利,严重的用商陆、京大戟、牵牛子等药性更猛的药来利水。利尿药是药性直向下行的, 利尿药一是会使阳气下陷,二是伤阴伤阳, 肾病本就是因为气机下陷不能升发,再用利尿药下利,只会使气机更陷不升,所以通利之法只能短时间的临时应用,而不能作为一种常规方法来治疗。从来没有一个肾病的患者是靠利尿药治愈的(当然西药的利尿药比中药更强,所以服用西药利尿, 一样是竭下之法,一样是临时应用的治疗方法,而不是长久之计)。我治疗过很多面黧暗、形体干瘦、脉弦细弱偏数的精亏患者,都是过用利尿药而误治成重症。

对于肾病的补,以补气固肾为核心, 补气药用黄芪为主,见脉细再加党参;固养肾精以菟丝子、覆盆子、桑螵蛸等药为要。养肾精的药,有些偏腻,比如枸杞子, 主要用于女性月经干净后或见脉象弦细者,应用时还得再加用苍术、厚朴、陈皮、半夏等药来运中,以免生湿浊不利病情。有些补肾药则偏温,主要应用于脉沉弱无力者,比如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等,应温肾阳药,得配合泽泻等药以制约, 否则药热会和湿邪相合而使湿热更甚。虽说肾病多见于阳虚之人,但对附子、肉桂等较少应用,因为附子和肉桂太燥, 不能养精,反而燥精。如见患者阳虚很严重,亦会应用,但都是在润养的基础上酌用,以免伤精不利病情。另外,见肾病晚期的关格症、或水气凌心的心力衰竭时, 要回阳,笔者亦会用大剂附子来振奋阳气, 但亦不会久用过用,阳气一复,还是一样的恢复到用巴戟天之属。

促进气机升发的药,主要集中在风药。对于风药的应用很讲究,一是因为病情的寒热之区别而选择温性或凉性的风药,二是根据病情的临时变化进行选择。阳虚之人用温药,阴虚之人用凉药,这是中医治病的常理,但有时会有变化。比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遇外感,此时就要加大风药的用量。如近来浙江下雪大降温,受寒湿之邪,外见风寒闭表,内见湿阻加重,此时就要加大风药的用量以散外邪,同时考虑到内湿的问题又要化内湿,紫苏叶就是一味很理想的药。治疗见舌苔白腻的肾病患者,多用紫苏叶,一般用 10 ~ 15g, 但外感寒湿之时,会用到 30g,如果寒邪严重,还会加生姜以发散,治疗 3 ~ 5 天, 外邪一去,又恢复原来的用量。如果是育龄妇女的肾病,还要考虑到月经周期问题, 在月经干净后几天内,因为经水下泄,精气亏虚,此时不用风药,以免动摇肾气根本,二来风药都燥不利精血生成,但排卵期过后,可以加大用量,以促进黄体水平。月经来了,这时要看患者的情况,如果患者气机下陷严重,则在月经期间加大风药用量,以对抗月经排药时的气机下行,如果患者瘀热太过,则去风药,以利排泄病邪(病邪可以通过月经期外排,因为血行一身,中风吃承气汤排大便以去脑中之邪, 月经期间排月经也一样可以去肾中之邪); 如果患者气陷明显,又见行经不畅,则只有加大活血药,而不能减风药。这些临时的变化,一定要注意,中医治病,没有哪个效方一吃到底不变动的。

活血化瘀是治疗肾病贯彻始终的一大法则。肾是一个过滤血液的筛子,充满了很多的毛细血管,全身的血都要通过肾来过滤,过滤过程中,把好的物质留下,不要的排到膀胱成为尿液,如果肾脏发生病变,就会形成紊乱,把好的物质(比如血和蛋白)排出,而肌酐、尿素氮等物质则不能及时排出。肾发生病变时,肾中的毛细血管就会阻滞,形成瘀血,所以治疗肾病,活血化瘀一定是贯彻始终的。

活血化瘀药很多,有弱有强,弱的有益母草、泽兰、丹参、牡丹皮、赤芍等;活血中等的有红花、桃仁、当归、川芎、鸡血藤、地龙等;活血强而猛的破血药有水蛭、三棱、莪术等。

肾病以虚为主,治疗得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所以攻瘀不能过急,不能过用猛药,攻瘀过猛,反生他变。笔者一般用药性较弱的活血药来通瘀,对于破血药从没用过。

湿邪是一切肾病的共同点,也不是说治疗肾病一定要化湿。但化湿不等于利尿。

叶天士说“通阳不在温,在于利小便”,指的是湿温病,湿温病是时病,治疗在于攻, 湿去则阳通,所以重点在于利小便。但肾虚是虚证,过利小便则使人更虚。所以对于肾病的湿来说,笔者觉得用化湿来理解较好。化分为气化和运化。气化之本在肾, 运化之本在脾。补气固肾在于促进气化而使湿易化,另外还要考虑到脾的运化。

脾和胃处于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脾的升健在于胃的通降,而胃的通降根本又在于脾的健运升清。上文所说的补气升气机,已使脾之升发有力,所以运中在于运胃,所以笔者素以苍术、白术、厚朴、焦三仙等药运中化滞,促进中焦气机的通畅不滞,使气机升降有序,则湿邪自消。

但对于利水药的应用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患者有明显的湿邪,还是要加用的, 但量不要过大,不要选择药性很猛的逐水药。比如整个处方中,100g 固肾药,加用20g 泽泻,这样的方法,就是使湿去而不伤肾气。

另外利尿药多寒凉,见有热象之时, 也可应用,使热从尿去。但病情一旦好转, 需马上减少利尿药的用量。另外,对于育龄妇女患者,在月经期间的治疗很关键。现在很多中医师治病,一见女性月经期间都停止用药,不知对于体内有病邪的人来说,月经期间的攻邪,是最佳时机,治疗肾病也是一样。如患者水肿,在行经期间加大利尿药的应用,能使病邪速去,提高治疗的效果。

说到肾病的热邪,很多中医师会觉得不能理解,觉得不外在急性期间湿热明显时会有热象,但对于慢性患者,还有一些患者见明显的阳虚为患,不可能存在热象。这只能说明是对中医基础理论把握还不到位,对肾病和其他疾病的理解还不透彻。

瘀血日久会化热,湿阻日久也会化热, 这是必然的。所以治疗肾病,一定要考虑到热的成分,千万不能死套《伤寒论》的温阳利尿法不知变通。古人教我们治病的规矩,不是叫我们去死套他们的成方。如果患者见阳虚只知道温阳,忽视体内的湿邪、瘀阻等病邪,过用温热药,反使药热和原有的邪热相合,病情变得更复杂。

对于是否有热的问题,临床上很好诊断。主要在于舌诊。患者如果全舌都偏红, 这是热,只要看过《中医诊断学》教材的人都知道。但有些患者是舌的整体偏淡、胖,但舌面会有数粒火红的芒刺,这是血中伏热的表现,治疗得清透伏热,笔者会用益母草、桑叶、小蓟等药;有些患者整体舌诊是阳虚,但舌尖明显偏红,这是上焦有热,治疗得清泄上焦之热,使上焦之热下潜于肾。见舌尖红的治疗,还要看舌根苔厚不厚,如果舌根苔厚腻,这是下焦有湿,可用桑白皮和泽泻合用,一般桑白皮的用量是泽泻的两倍,这两味药用于补气固肾的药中, 能使上焦之热很好地下潜于肾。如果患者见气喘胸闷,则用葶苈子逐泄胸中之水气,上焦水气去则阳气下潜;如果舌苔是正常的, 则用黄芩;舌整体淡红、苔薄,只是舌尖明显偏红,用麦冬;见心烦则用百合。这都是临床治病选药的一些精细之处,一定要细心对待。看似一个对证的处方没效果,往往就是这些精细之处不到位。

但辨别肾病的热,还要结合脉。数脉为热,这是书上所说的。但数脉主虚更多。数脉主热,要见脉实大有力的数脉,但就算是实大有力的数脉,也不一定表示热。如肾病后期的关格症、水气凌心等尿不能外排,病情越严重,则脉表现得越数实有力。中医学上有舍脉从证之说,指的就是这些特殊情况。

治疗肾病,见肾实有力而数,一定要问患者的尿量,如果尿量偏少,就得攻水, 强用利尿药。使体内的水气速去,缓解心脏的负担以保命。如果见脉实数有力而误诊为热,用清热药,这是要命的,切记。

而对于肾病的脉代表热,在于脉见沉细而偏数者,这样的脉象最多。极少数肾病患者脉象为浮数。如果一个患者见脉沉细而偏数,舌上又有上述的情况,治疗上得加大清热药。

肾病很复杂,哪怕是肾结石也一样的复杂,切不能一见肾结石就是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等套药为治。还是要从人体的整体观去对待,特别是一些重复几次通过医院红外线碎石治疗还复发的肾结石患者,更不能机械地套方治疗。肾病其复杂性在于热、瘀、湿等邪混合而成,治疗上切不能见一点而攻一点,要用分消的思路。如果单纯用利湿则伤阳而使湿反复;只攻瘀则徒劳伤耗精气;只攻热则用寒凉太过, 阳气一损气化无权,病情反而更麻烦。

当然,肾病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患者的饮食习惯、起居环境等因素,病邪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偏重,有的偏于湿,有的偏于瘀,有的偏于热。如偏于湿的,湿邪明显的尿毒症,还是有必要配合血透,千万不能觉得寻找中医看病就一定要排斥西医的治疗。患者体内湿邪太盛,血透则是保命之法,千万不能放弃。但可以在血透的同时,配合中医治疗,使血透的间隔时间延长,直至不需血透。这和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样,患者一直用大剂量的激素控制, 如果中医接手治疗后停用激素,患者是受不了的。应在使用激素治疗的同时,配合西医治疗,慢慢地减少激素的用量,直至不用激素后,再用纯中医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