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不是为了过上好日子,而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减轻一些负担,只要他们过得好,做父母的就会心满意足。所以很多父母都会省吃俭用,攒下一些财产和积蓄,等过了百岁再交给子女。 可人生总是不知道什么是明天,什么是意外,有时候父母都没告诉子女,银行为什么不通知子女去取钱? 有时候,父母告诉孩子密码,孩子去银行取钱,却拿不出来。 首先讲一下,为什么银行在父母去世后,没有通知子女将老人的存款取出来,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银行的客户很多,他们不知道储户是否还活着,更不可能通知他们的家人来取钱。 第二,银行就算知道了,也不会通知家属来取钱,毕竟银行是盈利机构,巴不得存款越多越好,而且他们也要保护储户的隐私,万一发生纠纷,那就得不偿失了。 如果子女知道钱和密码,那就只有两个可能了。 一是老人把钱存到银行卡里,孩子们就可以用ATM机把钱取出来,这是一种比较顺利的方式。 二是老人把钱存到存折里,需要去银行取钱,这就比较复杂了,而且大部分老人都不习惯用银行卡,所以很多子女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它”,银行可能连一毛钱都不给,就算有密码也没用。 这个“它”是一份公证书。顾名思义,公证书是经过公证处公证的,是有法律效力的,要把存折里的存款取出来,必须要有公证书才行。 公证书的作用之一,就是证明你有继承权,如果没有继承权的人拿着储户的身份证和密码取走了存款,那就麻烦了。 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要明确这笔钱的分配,如果有几个孩子,被一个人拿走了,那就麻烦了。 不过也有不少人表示,如果存款不多的话,就去取吧,手续繁琐,不取的话,又舍不得。 不久前,银保监会联合央行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如果存款人存款余额低于1万元,第一顺序继承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或公证遗嘱指定继承人,只要携带相关材料,即可取款。具体额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高限额为50,000元。 这项规定大大简化了子女领取老人遗赠存款的程序,并节省了公证费用。 总结下来,我们的子女继承父母的存款,大致有三种情况: 1、银行卡里存钱,只要知道密码,就能直接从ATM机提取; 2、存折里存着钱,只要知道密码,一万以下的可以拿到相关材料,超过一万就需要公证书。 3、没有银行卡,没有存折,也不知道钱在哪家银行,可以通过继承或者法院调令来查询存款。 再多的存款,也代表着父母对我们最深的爱,趁着父母还活着,多回家看看,再多的存款也换不来亲情。 |
|
来自: 子孙满堂康复师 > 《医保办 养老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