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标第21首|《浪淘沙·其七》——刘禹锡

 rwm1110 2023-02-19 发布于新疆
  浪 淘 沙 · 其七   
唐 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PART01  注释

八月涛:

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PART02  译文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

片刻,潮水便向大海退去,

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PART03  赏析


这是刘禹锡《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写潮来的时间及其声响、气势;后两句写大潮退去的情景。

第一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吼”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潮来的声音和气势,写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头高数丈触山回”,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头高数丈”写出大潮之形,体现大潮的壮观。一、二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

第三句:“须臾却入海门去”,描写退潮的情景。“须臾”写出退潮之迅速,由前两句的气势磅礴的动态描写,迅速转入潮去后的安宁。

第四句:“卷起沙堆似雪堆”,描写潮退后的又一奇景--潮水卷起的沙堆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表面写沙堆,但是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出数丈高的钱塘江大潮怒吼而来,触山而回的壮观场面。

【内容+情感】:整首诗描写的是钱塘江大潮涨落的壮观景象。前两句写的是潮来的时间及其声响、气势;后两句写的是大潮退去的情景。表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现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意境】:雄浑壮阔

【炼字】:“吼”

【手法】:

1.拟人:“八月涛声吼地来”的“吼”字,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潮来的声音,突出了潮水呼啸而来的壮阔气势。

2.侧面描写、正衬:“卷起沙堆似雪堆”,表面上写沙堆,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出数丈高的钱塘江大潮怒吼而来,触山而回的壮观场面。

3.比喻:把潮退卷起的沙堆比作洁白无瑕的雪堆,突出钱塘江潮水的壮阔和气势磅礴。


PART04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