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漪澜波光 会友佳处

 singer0852 2023-02-19 发布于北京

原标题:漪澜波光 会友佳处

▌户力平

漪澜堂位于北海公园琼华岛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帝后读书、宴饮、休憩、看戏、礼佛、赏景、阅视之所。民国时期为文化名人交友、会客、设宴之地,鲁迅、张恨水、沈从文、冰心、邓云乡等都曾在此品茶用餐。20世纪50年代末始为仿膳饭庄,至2016年迁出。2019年起,北海公园对漪澜堂建筑群开展整体修缮,历时三年,如今已恢复历史风貌,正式对外开放。

漪澜堂本报记者程功 摄

旧时漪澜堂前石栏杆

老舍所题写的“仿膳”

仿镇江金山寺而建

漪澜堂是北海公园内一组格局独特的庭院古建筑群,地处琼华岛北侧,南临白塔,北望太液池,由漪澜堂、碧照楼、道宁斋、远帆阁、晴栏花韵、戏台等建筑组成。漪澜堂为“本堂”,位于中路院落南侧,是这组建筑群中单体结构最大的建筑物。“漪澜”为水波之意,典出左思《吴都赋》:“理翮(hé)整翰,容与自翫(wán)。雕啄蔓藻,刷荡漪澜。”

据《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正月十三,乾隆帝自京师起驾,沿京杭大运河南下,经扬州、镇江、丹阳、常州至苏州。三月到达杭州,返京时,绕道南京,于五月初四抵京。在寻游镇江金山寺时,乾隆帝对独特的“寺包山”建筑极为欣赏。所谓“寺包山”,即寺院依山而建,亭台楼阁以游廊和步道相连接,层层建筑将山体包围,只见寺不见山,又因其山体坐落于江(湖)心,整体建筑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回到北京后的五月十九日,乾隆帝便传旨:在西苑(北海)永安山(今白塔山)北侧添建宫门楼(碧照楼)一座三间,大殿(漪澜堂)一座计五间,西边耳房一间,正房一座计三间,偏厦抄手游廊二座计十四间,曲尺游廊七间等多处建筑。

兴建漪澜堂等建筑时,乾隆帝亲临观览,且令工部官员时有督查。建成之后,初为乾隆帝的读书之所,置典籍万卷,时有御览,并与词臣在此吟诗唱赋。此后这里又成为帝后宴饮、休憩、看戏、礼佛、赏景、阅视之所。

乾隆帝对漪澜堂的景致格外青睐,多次赋诗赞咏,其中《乾隆皇帝咏西苑北海御制诗》就收录了26首以“漪澜堂”为题的诗作。他在《御制漪澜堂诗》赞曰:“山北读书堂,液池俯槛旁。因风常得态,无月定何妨。早识人情似,惟惭笔阵方。子舆观有术,切已勉成章。”

在《塔山北面记》中,乾隆帝还详细地记述了漪澜堂的建筑布局特点:“其东乃漪澜堂。盖山之北,以堂与斋为主室,而围堂与斋,北邻太液,延楼六十楹,东尽倚晴楼、西尽分凉阁,有碧照楼、远帆阁分峙其间。各对堂与斋之中,南瞻窣堵,北俯沧波,颇具金山江天之概。故登楼与阁,偶有吟咏,无不以是为言。由漪澜堂而东,则莲华室,以奉大士及妙法莲华经得名。出墙门而南,则为塔山东面之境矣!”

据《北海景山公园志》载:乾隆帝还为漪澜堂各室内“或题额、或联语,率铭意寄兴”,其正堂内联为“萝径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润独超群”“籁动风满谷,波澄月一奁(lián)”。西暖阁联为“四面波光动襟袖,三山烟霭护壶洲”,堂后檐匾为“秀写蓬瀛”。

闲暇时,乾隆帝除了常在此读书,还临湖垂钓,钓上的鱼令御厨就近煎炙,与陪侍的近臣们一品美味。当年西洋画家郎世宁、蒋友仁等就曾于此被“赐宴”。

乾隆十年(1745年)腊月,乾隆帝作《冰嬉赋》,由此将“冰嬉”作为一项制度,即每年农历腊月,在西苑太液池冰面上检阅八旗冰鞋营的滑冰技术,而漪澜堂的碧照楼是他阅视“冰嬉”的地方之一。此后的帝后们也多在此阅视“冰嬉”。光绪二十年(1894年)腊月初八,光绪皇帝侍奉慈禧皇太后来到西苑太液池。辰刻(上午七时至九时),老佛爷登上琼华岛北坡漪澜堂之碧照楼。遂由领侍卫内大臣、礼亲王世铎传旨,“冰嬉大典”仪式开始。随后表演者穿顶翎衣装,施展技艺。

文人相聚的茶楼

宣统年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无力再营葺西苑北海。1913年,逊清室将西苑三海移交给北洋政府,直至1925年8月,经内务部呈准北海辟建为公园,并“将房屋指定部分招商承租经营茶点、饭菜、古董、玩具、烟酒、照相等业务”。漪澜堂是北海公园中位置最佳、营业面积最大的茶楼,可以容纳500位客人。当时不少文化名人到此交友、会客、设宴,其谈笑风生之场景为漪澜堂增加了不少传奇色彩。

1926年,鲁迅先生将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临行前友人在北海漪澜堂设宴,为他饯行。他在8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九日,昙。上午得黄鹏基(北京大学法文系学生)、石民(北京大学英语系学生)、仲芸(即莫瑛,青年作家)、有麟(即荆有麟,京报馆职员)信,约今晚在漪澜堂饯行……晚赴漪澜堂”。

而鲁迅同乡好友许羡苏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曾提及,当年鲁迅在八道湾11号居住时,“还陪老太太(鲁迅母亲鲁瑞)去过几次北海,夏天在漪澜堂吃了一次冷拌的核桃仁,冬天则看了一次化装滑冰和吃了仿西太后吃的那种小窝窝头,还在北海冰上坐了一次冰床。”

张恨水也是漪澜堂的常客,多次在此会友,并在其作品《啼笑因缘》《春明外史》中提及到漪澜堂。他在散文《冰雪北海》中写道:“北海塔涂上了银漆,有一丛丛的黑点绕着飞,是乌鸦在闹雪。岛下那半圆形的长栏,夹着那一个红漆栏杆、雕梁画栋的漪澜堂。又是素绢上画了一个古装美人,颜色是格外鲜明。”

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执掌《大公报·文艺副刊》时,定期邀请在《文艺副刊》上崭露头角的新秀作者们到北海公园的漪澜堂和五龙亭小聚。他在《篁君日记》记述到:“请客就是请这些小姐们吃东西,漪澜堂的小窝窝头为客的全体所同嗜。”而在《老实人》中写道:“出了图书馆,时间约五时……漪澜堂,充满了人声,充满了嘻笑……”

冰心与漪澜堂也有着不解之缘,曾多次与友人同游北海,并在漪澜堂品茶、用餐。她在散文《北平之恋》中记述到:“漪澜堂和五龙亭以及沿着北海边的茶座,一到晚饭后,游客便坐满了。他们有的陪着女友,有的带着全家大小,有的邀集二三知己,安静地坐着,慢慢地喝着龙井香片,吃着北平特有的点心豌豆糕,蜜枣,或者油炸花生。他们的态度是那么清闲,心境是那么宁静。”

邓云乡也多次到漪澜堂与友人小聚,他在《燕京乡土记》中回忆道:“几十年前北海的茶座有十几家之多”“漪澜堂和道宁斋茶座一律摆在白石栏杆边上和走廊上的栏杆间,靠石栏的桌子三面坐人,北望湖水、游船、五龙亭、小西天,一派金碧辉煌”。他还说在此品茗观景,“会自然想起王子安的'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的诗句。虽然这里不是滕王阁,而艺术的意境会促使你产生共鸣”。

老舍题写“仿膳”二字

1925年,私商赵仁斋承包北海北岸房屋,与曾在御膳房当差的孙绍然等七八位厨师合伙在北岸澂观堂旁边开设茶点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也有史料称最初名为“仿膳斋”。主要经营宫廷糕点小吃,其中以肉末烧饼、小馒头、豌豆黄最为出名。

据《北海景山 公园志》载:“1955年2月15日,仿膳茶点社申请歇业,2月16日由公园正式接受。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对外开放接待游人。聘请原仿膳厨师,专门制作清宫风味食品。1958年,周恩来总理在仿膳设宴招待外国来宾,认为北海公园风景优雅,仿膳烹调艺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接待外国来宾理想的活动场所。根据周总理的建议,为扩大经营规模,经上级批准,公园对漪澜堂、晴栏花韵西院房屋进行了修缮和室内装修,竣工后将仿膳茶点社从北岸迁至房屋宽敞的漪澜堂,易名'仿膳饭庄’,并特邀老舍先生书写'仿膳’匾额。”

据传,仿膳饭庄以“佳肴多四”而知名,即仿膳的镇堂名菜多以“四”为组合,如“四抓”,即抓炒腰花、抓炒里脊、抓炒鱼片、抓炒大虾;“四酥”,即酥鱼、酥肉、酥鸡、酥海菜;“四酱”,即炒黄瓜酱、炒胡萝卜酱、炒榛子酱、炒豌豆酱。这菜肴过去深藏于御膳房中,形成了与众多菜系迥然不同的清廷风味,在仿膳饭庄众多菜肴中颇受食客青睐。

2016年,在漪澜堂经营了50多年的仿膳饭庄停业迁出,次年5月推出“漪澜堂历史文化展”和“乾隆皇帝文化生活展”。自2019年起,北海公园对漪澜堂建筑群开展整体修缮,并基本复原清代皇家室内陈设,恢复了历史风貌。(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