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洗澡的南北之争,权威解答来了

 带娃文艺女中年 2023-02-19 发布于广西

洗澡虽是小事,也有南北之别。我曾亲眼见一位南方女士和一位北方男士,为了这一小事,争的面红耳赤。南方人坚持说北方人懒,一个冬天不洗澡;北方人面子上过不去,坚持认为北方人也一样爱洗澡。我在北方农村长大,又在北方城市读书多年;嫁到南方,生活在城市,婆家又在农村。我的意见才最客观最全面。可是只有在非常友好的状况下我才能有条有理的发表看法,一到剑拔弩张脑子就短路。而且,三言两语也讲不清楚,也就作罢。当然,这场争论发生在二十年前。二十年过去,情况又有不同。

夏天就不说了,南北方差不多,只要条件具备,人人恨不得一天洗三次。只说冬天,而且只说农村,因为城市以前至少有公共浴池,而现在应该是家家都有独立浴室,和南方没大区别。

时间倒退二三十年,北方农村的洗澡条件确实很差。整个寒冷的冬天,没地方洗澡。生了炉子,可是屋角缸里的水仍然结冰,窗户上仍结窗花,洗个脸都是挑战,洗澡就甭想了。县城有公共浴池,可是,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的农村人,花几块钱去县城洗澡,无疑是太奢侈了。所以,老实说,上高中之前我冬天没洗过澡;高中在县城,一个冬天会去一两次。大学在郑州,学校有公共浴室,同学来自天南海北,都是每周一次。研究生在北京读,洗澡条件和郑州一样。但这是学校,我不清楚市民家庭洗澡的频率如何。

南方农村条件也不好,都没有卫生间。冬天也很冷,但偶尔天气暖起来就像小阳春,趁着大太阳擦擦澡还是可以的。就我所知,洗澡频率也不高。

后来,农村条件渐渐改善,北方多安装了太阳能,南方多装上了电热水器。但是,最冷的三个月太阳能用不成。好在公共浴池应运而生,就在几村交界之地,淋浴和盆浴都可以,热水充足。年轻人勤快,一个月可能洗一两次;老年人可能一个冬天就一两次。和南方人相比,这个频率当然有点低。但是也有客观原因:北方人体味轻,一个冬天不洗澡,也闻不到异味;而南方人体味重,尤其是农村人,从事重体力劳动,几天不洗澡就让人无法靠近。

但是,近几年国家治理环境整治燃煤,村头的公共浴室关门了。冬天又回到无法洗澡的状态。要洗就得去远处。但难住的是老年人,年轻人还是有办法的。电车小汽车出门方便,甚至去县城开个房间就为洗澡也有的。再说,农村的年轻人不多了,都在城里呢。

来南宁工作近二十年了,发现南方人大多是天天冲澡,不管天气多冷。北方人只在需要洗澡(感觉到该洗了)才会洗澡。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比如北方缺水,北方人骨子里都有惜水的观念。我自己还部分保留北方人的习惯,冬天偶尔会偷懒。但也不一定:有时天太冷了,只有洗澡才能取暖。洗着洗着就成习惯了,一天不洗像少了点儿什么。

洗澡次数多少不应成为自豪或者自卑的理由,不过是视野和角度问题。北人看南人,好好的肉熏成一团黑,说着呜哩哇啦的鸟语,不由的撇嘴;南人看北人,多久才洗一次澡,天天吃面条子,也撇嘴。孰不知,世界之美好诱人,正在于它的差异性。若全世界都说同一种语言,保持同样的生活习惯,未免乏味。

而且我发现,越是阅历少见识短浅的人,越爱嘲笑自己不了解的东西。“少见多怪”,当指斯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