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寺】中国“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神禾原西。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香积寺名源于佛典《维摩诘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之句。在唐代曾盛极一时,唐高宗李治曾到香积寺礼佛,并赐予舍利千余粒,还有百宝幡花,令其供养。“安史之乱”和“会昌禁佛”中,香积寺遭到严重破坏。宋代,净土宗流行,香积寺又得到修复。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香积寺改名为“开立寺”,后香积寺在改名后不久又恢复了原名。香积寺坐北朝南,庙宇建设完全遵循佛教建筑规制,有五重主要建筑。寺门面朝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展布,有牌坊,山门殿,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等。中轴线以西,是第二条轴线,从南至北依次为地藏殿,僧房,斋堂等,西北角是善导大师供养塔。善导塔建于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亦称善导舍利塔,或称善导灵塔,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舍利塔系青砖砌成,塔顶因年久残毁,现存11级,高33米(据载原为13级),周围广200步,呈正方形,每边长9.5米,壁厚2米,密檐仿木结构,外观奇古秀丽。历经1300年之风雨浸蚀及地震、兵燹之灾,塔身遍体鳞伤。新中国成立以后,对善导塔重新整修,塔内有木梯直通塔顶。善导师弟子敬业舍利塔建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为方形五级楼阁式空心砖塔,底层边长四点五米,南面有券门,以上各层南面均有券龛;台基高1.8米,通高14.7米。敬业舍利塔位于善导塔东侧,两塔相距约200米距离。因处香积寺墙外,基本上处于无人照顾状态,所在台基杂草丛生,只是简单的在台阶处设置了保护性的铁栅栏。除善导弟子敬业灵塔外,善导塔南还有万回、平等灵塔。香积寺陀罗尼经幢,立幢年代为唐代,称唐幢,共十通。第一通位于天王殿台阶左侧,其余八通位于大雄宝殿前的花坛内。东侧两通,西侧八通。其中的“施灯功德经幢”所刻文字尚清晰可辨,为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所建,上刻《佛说施灯功德经》。
香积寺南临镐河,北接风景秀丽的樊川,濠河与潏河汇流萦绕与其西,整个寺院幽而不僻,静而不寂。香积寺殿宇庄严整齐、环境优雅、规模广大,王维《过香积寺》一诗:“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也使名寺增添许多历史文化色彩。 古松阴,寒石净,翠微深。望山中、玉斧修沉。灵根不老,隔花鸟自报春深。行来古,路回环、别有清音。 非相外,烟云起,泉泻井,雨鸣琴。更谁识、尘世浮沉。一龛花木,依然明净照虚岑。大千世界,桂花秋、尽入黄金。 词林正韵第十三部,辛弃疾体
2020年9月,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