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苏身边有蒙恬,还有三十万的秦军,为何仅凭圣旨就自杀了?

 gudian386 2023-02-19 发布于山东

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危,他自知命不久矣,于是亲自写下了遗诏,让亲信宦官赵高派人送到上郡去交给大儿子扶苏。

在很早之前,扶苏就因为劝说秦始皇不要使用严苛的刑罚,而遭到秦始皇的处罚,被发配到上郡去监督蒙恬修建长城。

那时候,蒙恬作为秦朝大将,手握三十万大军,在击败匈奴之后,就长期致力于修建长城,已经十多年了。

秦始皇虽然发配了儿子,却深知扶苏才是自己最合格的继承人,于是在遗诏中让扶苏赶快到咸阳去为自己操办丧事,言外之意就是传位给扶苏。

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赵高拿到遗诏之后,却没有马上派人送到上郡去,而是打开看了一下,发现秦始皇要传给给公子扶苏,就感到很不开心。

原来,赵高向来与扶苏关系不睦,他担心一旦扶苏继位,对自己的利益损害很大,搞不好身家性命不保,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个时候,赵高想到了公子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为人柔弱,年少无知,比较好控制,赵高与胡亥关系也很好,并且胡亥当时就在随行人员当中。

想到这里,赵高就拿定了主意,他将秦始皇的遗诏扣留下来,谎称已经送出去,其实他准备在秦始皇去世后,谋划拥立胡亥为新帝。

没过几天,秦始皇就在沙丘去世了,赵高便找到丞相李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李斯跟自己一起拥立胡亥为帝。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

赵高和李斯又找到胡亥,很容易就说服了胡亥,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阴谋计划开始浮出水面。

赵高认为,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蒙恬、蒙毅兄弟则是扶苏的支持者,位高权重,又手握重兵,如果不除掉这三个人,胡亥很难继承皇位。

于是,赵高和李斯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先隐瞒秦始皇的死亡消息,然后利用秦始皇与扶苏的矛盾,以秦始皇的名义,将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杀掉。

赵高很聪明,他知道以秦始皇的权威,没有人敢说个不字,所以他的计划可以说是很歹毒的了。

为了隐瞒秦始皇的死亡消息,赵高将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一辆辒辌车内,假装秦始皇还活着,依然每天让人送食物和饮水,百官的奏折也都一一呈送。

并且,为了防止秦始皇尸体腐败的味道散发出来,赵高还让人运送了许多鲍鱼过来,用鲍鱼的臭味来掩饰尸腐的味道。

在做好这件事之后,赵高开始谋划如何杀掉扶苏和蒙恬,最后还是李斯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在遗诏上大做文章。

很快,两人就一起将秦始皇的遗诏给篡改了,以秦始皇的口味,将扶苏和蒙恬说成不忠不孝之人,让二人赶紧自杀,然后用传国玉玺加盖了印章。

赵高和李斯篡改遗诏的具体内容如下:

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为了确保事情可以顺利进行,赵高还派遣了心腹太监去上郡传达圣旨,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在扶苏和蒙恬有所迟疑的时候,督促二人自杀。

赵高的使者来到上郡之后,宣布了秦始皇的圣旨,但扶苏和蒙恬的反应却很不一样。

扶苏认为,自己作为一个失宠的皇子,与秦始皇的矛盾很大,秦始皇下旨要他自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本着这个想法,扶苏就准备拔剑自杀,但蒙恬却拦住了他,还对他说,现在皇帝还活着,也没有立太子,又这么重用你,怎么可能杀你呢?你不能因为一个使者的到来,就真的要自杀,万一中计了呢?不如去面见皇帝,当面请示一下,再自杀也不迟。

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

可以说,蒙恬是个聪明人,将事情看得很透彻,他的话有以下几个重点:

首先,秦始皇还没有立太子,这就意味着作为皇长子的扶苏,不会有什么威胁,秦始皇不太可能杀掉扶苏;

其次,秦始皇即便打算杀掉扶苏,也不会这么草率,只派遣一个使者就让扶苏自杀,好歹父子二人要见一面才对;

退一步讲,即便秦始皇要立别人当太子,那也未必就一定要杀掉扶苏,因为扶苏一向仁孝,不是个悖逆之人。

最后,秦始皇如果真的要杀扶苏,扶苏也确实难逃一死的话,也不该马上自杀,而是去见一面秦始皇,万一秦始皇改变主意了呢?

当然了,蒙恬说这么多,也是为了扶苏好,他不甘心扶苏就此死掉,当然他本人也不愿意死。

但是,蒙恬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秦始皇已经死掉了,他与扶苏都认为秦始皇还好好活着呢。

这一点,也成为扶苏最终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扶苏听了蒙恬的话,觉得有些道理,就放下了剑,赵高的使者见状,就在一旁催促,这让扶苏感到很为难,认为秦始皇确实想让自己死,于是哭着对蒙恬说,“父赐子死,尚安复请”,父亲要儿子去死,还有什么好请示的呢?

说完,扶苏就拔剑自杀了,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中了赵高的阴谋了。

那么,扶苏为何非要自杀呢,就不能按照蒙恬的话去做吗?

其实,扶苏之所以非要自杀,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第一,扶苏认定秦始皇确实要他去死。

扶苏与秦始皇的矛盾,早就让扶苏感到心灰意冷了,再加上他戍边十余年,一直没有得到秦始皇的原谅,他由此认为秦始皇根本不打算立他为太子,还将他视为未来太子的最大威胁,所以派人杀掉他。

尽管扶苏觉得蒙恬的话说得有道理,但赵高派去的使者不断催促他,又让他认为使者的所作所为是基于秦始皇的态度,因此不再挣扎,而是选择自杀。

也就是说,扶苏之所以选择自杀,其实是误以为秦始皇还活着,确实要杀他。

第二,扶苏的性格,注定他只会选择自杀。

史书记载,“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说扶苏是个仁义之人,讲信用,是个好孩子。

从扶苏去世前的所作所为来看,他确实是个人品过硬之人,虽然敢于劝谏秦始皇,但对于秦始皇的命令,他却从不违背,要不然他也不会在上郡待了十几年,竟然一点怨言也没有。

由于扶苏的性格仁孝忠义,导致他在接到秦始皇让他自杀的圣旨之后,没有选择怀疑,也没有选择反抗,而是按照秦始皇的意志去办,也就是拔剑自杀。

当然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扶苏虽然有仁君的潜质,却不是个王霸之才,他自幼就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至于思想有些迂腐,再加上他性格中有软弱成分,对秦始皇十分惧怕,导致他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只能被被人摆布。

扶苏的自杀,反过来衬托出了赵高和李斯计谋的高明,他们已经将扶苏拿捏地死死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为扶苏精心设计的。

第三,扶苏其实也只能自杀,因为赵高和李斯还派人接管了军队,他没有其他选择,更无法去面见秦始皇。

前文说到过,赵高和李斯伪造的诏书中,让蒙恬将军队交给大将王离,王离出身武将世家,是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

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后,王贲、王离父子多次跟着他东巡,后来王贲退居二线,但王离却逐渐走上前台,成为秦始皇比较信任的武将之一。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王离作为裨将,也在随行之列,尽管他的职务不是很高,但他的家族地位注定他未来必定是军中大将。

赵高和李斯派人去赐死扶苏的时候,同时让王离也跟着一起去了,李斯还派遣了亲信之人,作为赵高使者和王离的护军。

可想而知,这样高规格的一个使团,来到上郡秦军大营之后,很难让人发现有什么异常,唯一一个觉得不对的人,是经验丰富、为人老道的蒙恬。

也难怪蒙恬会怀疑,因为他跟秦始皇一起长大,长期以来深受秦始皇信任,他的兄弟蒙毅更是秦始皇的近臣,兄弟二人同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

并且,长期以来蒙恬都是按照秦始皇的意图在办事,秦始皇怎么会说他没有功劳,还屡次上书诽谤朝政,甚至还说他没有匡正扶苏,这简直太奇怪了。

但是,即便蒙恬有所怀疑,但他没有猜到秦始皇已经去世了,因此只能将军权交给王离,没了军权之后,他就啥事也干不了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扶苏才没有听从蒙恬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如果不自杀,也不一定会有机会去面见秦始皇,结果也只有死路一条。

这件事,从扶苏自杀之后,蒙恬的遭遇也可以看得出来,当时他并没有自杀,而是准备去面见秦始皇。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但赵高根本没有给蒙恬机会,而是将他软禁起来,等到胡亥继位为帝了,赵高就下令将他也给杀死了。

可以说,赵高和李斯的计谋,已经非常接近完美了,让给扶苏和蒙恬留半点余地,尤其是让人接管军队这件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棋。

当然了,这里要多说一句,赵高和李斯选择让王离接管军队,是导致蒙恬不能反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王离的家族在军中威望很高,他是可以镇得住三十万大军的,如果换成是其他什么人,恐怕没有那么顺利了。

看完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赵高和李斯的计谋之所以成功,扶苏之所以选择自杀,蒙恬之所以不反抗,都是围绕着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秦始皇还活着。

虽然秦始皇已经去世了,但赵高和李斯知道,只要让众人都认为秦始皇还活着,但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

秦始皇生前扫除六国,建立秦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其功绩可谓旷世未有,在秦朝国内有着巨大的威望。

秦始皇还是个残酷暴虐、杀伐果断之人,他在世时说一不二,让天下所有人望而生畏,没有人敢违背他的意志。

赵高和李斯很好地抓住了秦始皇的这些特质,并以此大做文章,又结合扶苏的软肋,并对蒙恬做出了牵制,最终取得了空前成功。

扶苏自杀之后,赵高和李斯将蒙恬和蒙毅相继逮捕,等到他们将秦始皇的遗体运回咸阳,这才对外公布了秦始皇的死亡消息,并顺势扶持胡亥登上皇位,所有的谋划至此画上句号。

到这个时候,蒙恬才发现自己的直觉是对的,但为时已晚,胡亥的使者很快就到了,他的生命也就此终结。

蒙恬在临死前,对胡亥的使者说了很长一番话,其中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世无二心”,他说自己从来就没有二心。

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没有二心,是很好的一个特质,却也是扶苏和蒙恬之死,当初蒙恬虽然怀疑圣旨的是假的,但也不能完全确定,因此交出了军权。

但凡扶苏或者蒙恬有半点二心,他们都是有机会反抗的,而赵高和李斯也利用他们的这一特质,通过欺瞒的方式让他们交出了军权。

最后再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蒙恬和扶苏在接到圣旨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了,那扶苏还会自杀,蒙恬还会交出军权吗?

我认为,蒙恬还是会交出军权的,他或许会怀疑圣旨不是秦始皇的本意,但因为他对秦始皇的忠诚使然,他宁可先相信圣旨是真的,所以会先交出军权,再去判别真伪。

至于说扶苏,依然会选择自杀,理由跟蒙恬一样,宁可相信是真的,也决不能违背旨意。

历史上,关于扶苏和蒙恬之死,让人谈论最多的,不是赵高和李斯的计谋有多高明,而是扶苏和蒙恬的忠义,却成为害死自己的毒药。

扶苏死后,人们一直耿耿于怀,不到半年时间,陈胜和吴广就发动了起义,当时他们就以扶苏冤死作为口号之一,许多人因为有同感而加入。

可见,扶苏的名声天下皆知,他的品德虽然让人敬佩,却只沦为让人怜悯的悲情人物,这不得不说是个悲哀,也间接反应出他为何会选择自杀。

总结一下,扶苏与蒙恬手握三十万大军,之所以选择自杀,有很多可观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因为两人都认为秦始皇没有死,再加上二人也都是忠义之人,所以没有选择抵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