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燮传-黄画郑题

 西游花卷 2023-02-19 发布于江苏

郑版桥在扬州枝上村卖画时,发现一个身穿破旧衣衫的年轻人,经常来看他作画,还时时看着墙上贴的价目表。杨桥便问那人:“你这人是不是要买画?”那人脸一红:“不,不,不买。”说着就要出去。板桥想:这人一定是想我的画又给不起钱。便问:“你喜不喜欢我的画?”那人说:“早就听说老先生大名,虽然买不起,看一眼也是好的。”板桥说:“你着凑不居六两银子,三两有没有?”那青年人羞羞答答地说:“钱倒是有一些,只是还有用场....”板桥又问:“那么,你打一壶酒来行不行?”“酒?好!”青年人高兴得拔腿就跑。

不一会,青年人打来一壶酒。郑板桥给他画了一幅墨竹中堂。

第二天,扬州高是寺庙会,郑板桥去看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忽听到叫卖声:“郑板桥真迹,二十两一幅!”板桥循着声音走去,原来叫卖的人正是昨天用一壶酒换画的青年不禁勃然大怒,喝道:“我来买了!”那人拾头一看,见是郑板桥,拔脚就跑。游客们见状,以为此人必是小偷,遇到了物主,便把护平来。那人急切之下,无话可说,便嚎啕大哭起来。郑核桥是个软心肠的人,见他一哭也就动了怜悯之心级和了口气间,“你年纪轻轻。怎么做这没出息的投机事情?那人扑地跳下来说,“老先生,我实在对不起你,可也是没办法呀!”板桥道:“你有什么难言的隐情,可从实说来,我帮你判析、判析。"那人站起来,说出了他的一番苦衷。

原来,此人叫吴汉,在一家织坊做织工,他从小与邻居杨凤青梅竹马,订下婚姻。三年前杨凤的父亲得病亡故。杨凤不得已到盐商徐虎家当丫环,以换得四十两白银葬父。他在徐家吃尽了辛苦,好不容易挨过了三年。吴汉想把她接出成家。可徐虎对杨凤早心怀不轨,想纳她为妾,他知吴汉穷,便故意刁难。说原卖身价四十两,连同三年的利钱,给足八十两才让接,还限他要接就得在十天内接出,否则就纳之为妾。

吴汉接着说:“我这几年省吃俭用,才积下二十几两。不得已,欺骗了老先生,想早点凑齐八十两。”

板桥听了,既恨徐虎贪婪,又同情吴汉、杨凤的不幸。便说.“我替你去找徐虎说情,要他宽限几日,如何?”说着,

就拉吴汉一起回城。板桥、吴汉来到徐家,徐家人说.“老爷到黄寥瓢先生家了”

黄痿飘名慎,也是“扬州八怪”之一,最擅长画人物。板桥想,徐虎找黄慎,必是求画,且让我去看看,见机而作。板桥来到黄慎家,徐虎正在嬉皮笑脸地请黄慎作画。原来,徐母快要过八十岁生日,徐虎想要黄慎画一幅祝寿图。黄慎是以孝母出名的,但他对徐虎这样借孝道求炫耀自己的作法很看不惯,便一口拒绝。徐虎见板桥这个怪老头到来,心里一证,觉得事情还有转机便满脸小堆笑,转请郑板桥帮助说情。板桥说:“徐先生既然事母至孝,笔酬一定会从厚的。”徐虎是个精明的人,忙接着说:“只要黄先生肯到寒舍,兄弟愿以六十两为酬。”板桥说:“既然如此,一言为定,就包在我老郑身上了。”

徐虎走后,黄慎埋怨板桥“你常说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黄慎怎能为这六十两银子献媚于奸商,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板桥把吴汉、杨凤的遭遇说了一遍。黄慎叹了口气,道:“罢!罢!就随你走这一遭吧!”

次日上午,徐虎派了两顶轿子,请黄慎和郑板桥。郑板桥把吴汉也带了去。

徐虎还特地请了几个扬州的名人前来看黄慎作画。大家先寒喧了一番,然后相继入席。饭后,徐虎先请他母亲出来,让黄慎看一下,这才正式作画。

不一会儿,黄慎画成了一幅“东方朔上寿图”。图中东方朔脸型酷似徐虎,手中捧着寿桃,中央端坐一老姐,脸型酷似徐母。徐虎又令杨凤把母亲换出来看画,徐母笑得嘴都合不拢了。

徐虎捧出一盘白银相赠。黄慎、板桥一看,只有三十黄慎气得不知说什么好。板桥道:“昨日徐先生讲好以六两,十两为酬,料想不会食言吧。”徐虎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讲定六十两,一两也不会少。

只是,这六十两已开支了三十两:方才一桌酒席,十五两。纸、墨二两,轿夫二两····..”黄慎气得脸上青筋直冒,把银子打翻在地,袖子一甩,说:“罢! 罢! 算我黄慎晦气,你郑板桥太忠厚。以后再也不声和奸商打交道了!”板桥一把拉住黄慎道:“慎兄都来了,说得也是,他并没有少我们一文钱...”黄慎用力一挣,拔脚就跑,板桥不慌不忙,把地上三个银元宝且息怒,拾起来,交吴汉拿着;又转过身来对徐虎说:“此次塞离先生硬是我郑某把他拉来的。”

徐虎忙说:“承情! 承情!”板桥接着说:“不怕徐先生见笑,我拖嬷瓢先生作画,就是因为我有一项急用,需六十两白银,如徐先生不嫌,我再在画上题小诗一首,笔酬三十两,以凑足此数,如何?”徐虎一听郑板桥主动愿意题诗,真是喜出望外,将来这“黄画郑题”可真是无价之宝,忙说:“好极了! 好极了!”板桥又道:“我还得把小气话说在前面,这三十两不能再扣饭食钱。纸墨钱了!”徐虎道:“这些费用,方才黄先生账下已经扣除,不再扣了。”说着,先捧出了三十两银元宝。板桥接过来又交吴汉拿着。

板桥在画上题了两行字,第一行是“这个老娼不是人”,第二行是“养个儿子会做贼”。

徐虎一看,暴跳如雷:“你这疯老头,题这混账诗句,我可要你重赔一幅黄慎的画来!”郑板桥“哈哈”大笑一阵,从容地说:“请徐先生息雷霆之怒! 我这诗才题了一半,待我把另一半补上后,若不满意,再发怒不迟!”徐虎道:“你这混账诗句,若再加上两句,岂不更混帐!”板桥道:“你既不放心,我就此告辞了。”说着,拉吴汉的手就走。徐虎岂能眼睁睁地看六十两白银买了一张废纸,便一把拖住板 桥,说:“你想就走?我同你见官府去!”“见官?”郑板桥又大笑起来,说:“我倒愿意陪你走一遭。”

一行人来到扬州府衙。知府升堂后,徐虎先把事情的过程讲了一遍。板桥道:“启察大人,这徐虎告我嫌早了一点。是呀!我诗才题了一半,他就把我拖来了。”知府对徐虎说,岂不你不让他题完,我也不好判决。”徐虎说,更混帐?”知府说;“这倒不要紧,他题得越混帐,我就罚他越重,谁的理输了,再加罚五十两"徐、郑二人齐声说“好极了!好极了!直是明镜高悬!”

徐虎反过来催板桥:“你快把半首诗补上呀!”板桥道:“要补上另一半,谈何容易。原来约好,作画一幅,笔酬六十两。可是,徐先生光天化目之下,却敢赖账,只给了一半才三十两。知府大人先令他把另一半银子补上,我自然补起后一半诗。”

知府问徐虎:“你为什么赖账?”徐虎无可奈何,只好又拿出三十两白银。他侥幸地想:待官司打赢了,不愁郑板桥不退还。

郑板桥接过三十两白银,又交给吴汉,在府堂上当众补诗。“这个老娼不是人”句下补了句“九天玄女下凡尘”。“养个儿子会做贼”句下补了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四句连起来就是:“这个老娼不是人,九天玄女下凡尘。养个儿子会做贼,偷得仙桃献母亲。”众人齐声赞道:“好诗!好诗!高手!高手!”徐虎忘了在打官司,也在叫好。桥不慌不忙,打开印盒,在题诗下盖了一方印。

知府问:“原告、被告还有何话可说?”徐虎官司没打赢反面又罚了五十两。板桥接过银元宝,又递给吴汉。这时,吴汉手上已有一百四十两白银了。

知府刚要宣告退堂,板桥道,“请大人暂留步,还一事还请大人作证,以免日后再打官司。”于是,他把昊汉、杨凤的事说了一遍。又对吴汉道,“你还不赶快归还徐老板连本带利的八十两”吴汉恍然大悟,连忙拿出八十两来给徐虎,知府让其把杨凤带来,当场宣布吴汉把杨凤带走,临走时,吴汉要把多下的六十两给板桥,板桥说,“多余的你们置办些嫁妆、新衣吧!”出了府衙门,郑板桥不禁仰天大笑,随口吟道,“是谁了却风流债,记取当年郑板桥。”而徐虎呢,却呆若木鸡。一个使女,还陪上一百四十两白银,换了一幅画。

然而,徐虎毕竟得到了一幅“黄画郑题”的画。他把这幅送到裱匠店,高价精裱。画

徐母生日那天,徐府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徐虎把“东方朔上寿图”拿出来,众人齐声喝彩。上寿图挂在大厅正中。说也奇怪:上寿图挂到墙上后,因改变了视线角度,图上两人都变了脸型:老娼活象蟾赊老母,东方朔则既象徐虎,又有点象《十五贯》上的娄阿鼠。起初,众宾客却不敢相信自已的眼睛,揉揉眼睛再细细地看。一个青年人,自作聪明,念起诗来,念到末了,忽然嚷道:“疯子!疯子!”大家忙问什么事,他指着题诗下面的印章道;“这不是“疯子’二字吗?”原来,郑板桥在府堂上盖的一颗图章,就是“疯子”一大家明白了,这些颂扬的字,当时徐虎并没有在意。这时,话,都是疯话呀!徐虎羞愧异常,连忙把画取下。一场热热闹闹的寿庆喜日,就这样不欢而散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