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兰不夜城游记

 印象黄陂 2023-02-19 发布于湖北

  

文 | 王治海

观赏木兰夜景,谱写盛世华章

——木兰不夜城游记


2023年1月19日(农历腊月廿八),我在微信群里分享了姚世廉同学转发的关于木兰不夜城“开业即爆火,3万人打卡武汉首座不夜城······”的宣传广告,我为木兰不夜城那灯火璀璨、精彩纷呈的画面深深震撼,并且作出决定:春节期间将和家人一起去观赏木兰不夜城的美景,去领略年关的热烈气氛。

大年初三,侄女一家专程来我这里拜年,也是慕名将去木兰不夜城游览。吃罢午饭,我们两家共八口人,分乘两辆私家车,从王家河街上出发,沿火塔公路向北挺进,途经木兰玫瑰园、胜天农庄、野村谷等旅游景点,穿越木兰湖,踏上长(轩岭)塔(耳)公路,跨过木兰大桥,进入长轩岭街,然后车辆转头北上,经过短岭村、穿过十棵松不多远,就进入了姚家集街道地段。

车辆继续向北行驶,跨越横跨于滠水上的姚集大桥,坐落在公路右侧的姚家集街赫然在目。记得四十年前的某个双休日,我和陈礼斌同学骑着自行车到姚集中学去造访姚世廉同学。印象中,那时的姚家集街道狭窄,房屋低矮破旧,呈萧索之态。而今的姚家集则是楼房林立、街道宽阔、白壁飞檐、红砖黛瓦、街面整饰一新,真是“旧貌换新颜”啊!

车辆进入姚家集地段后,公路两边竖立的宣传木兰不夜城的大型广告牌逐渐密集了起来。看到广告牌上那色彩缤纷的画面,我不由心旌激荡,恨不得插上翅膀,立马飞到景区。

木兰不夜城坐落在姚集街北面的杜堂村,距离姚集街大约一公里,可此时公路上车辆拥堵,仅1000米的行程,车辆走走停停,足足走了半个小时,好不容易到达景区外面的停车场,可此时停车场上停的车辆已是满满当当,没有一个空余的车位。车子只得顺着车道继续前行,在一处偏远的空地上把车停下。我们下得车来,跟随着川流不息的游客向景区大门走去。

景区大门楼坐落在一环形山凹处,四周山丘上林木葱翠,颇为壮观。门楼共有三层,面南背北,全是木质结构,颇具古色古香的味道。门楼底层是游客大厅,极为宽敞,几个售票窗口及通道一字排开。门楼前面是一品字型的广场,游客们顺着石阶而下,不一会儿功夫广场上就汇聚成了人的海洋。尽管北风呼啸,寒气袭人,但整个场地上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这是自疫情发生三年来我第一次见到的游人如织的热闹场面,我打心里感叹:年的味道又回来了!

下午四点整,随着一声哨响,游客大厅里所有的窗口及通道同时开启,游客们手持不同的票证(身份证、游园票据等)随着滚滚人流缓缓进入大厅,穿过通道进入景区。我们沿着一条起伏不平的小路迤逦前行,走不多远,前方呈现出一青砖黛瓦、颇具古典建筑特色的民俗村落。村落的正前方搭建有一高大的舞台,舞台上方张灯结彩、鼓乐齐鸣。几名穿着古装的俊男靓女正在舞台上欢快表演,赢得台下阵阵喝彩。

舞台上的表演结束,我们随着人流来到“东市里”牌楼前,放眼望去,牌楼里面是一庞大的仿古建筑集市群。这儿的房屋多为两层,阁楼、屏风、走道、回廊等格局靓丽抢眼,颇具古色古香之韵味。每幢房屋的廊柱上大红灯笼高高挂,书有《木兰辞》诗句的吊屏比比皆是。我想,“东市里”名称应该与《木兰辞》有关吧:“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可见景区设计者为街市取名的匠心独运之所在。


由东市里牌楼进入街市,我被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深深吸引住。牌楼后面的街市广场上搭建有一座圆形舞台,一名妆扮成木兰的年轻女子云髻高耸,身着红装,舞动长袖,正在舞台上来回走动,轻快地表演。对面阁楼上的木兰扮演者则与下方遥相呼应。

“唧唧复唧唧”的机杼声、黄河流水的滔滔声、燕山胡骑的鸣啾声、塞北战场的厮杀声等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把游客们带入距今约一千八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此时舞台忽然晃动起来,演员的身子离开舞台,且悬空左右飞动起来。她笑容可掬,向台下的观众频频挥手致意。游客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举起手机抢着拍照,并不停地鼓掌、欢呼、叫好。

这场演出结束后,我们又跟随着游人踏着起伏的街道向街市深处走去,准备去东市里观看更多的节目表演,因为在景区进口处,我们早就从栏目中看到了木兰不夜城的全部节目表演目录。

走不多远,我们又看到了一座转动的圆形舞台,舞台上方旌旗招展,锣声脆响,鼓乐铿锵。只见一名戎装女子手持长剑在不停地上下翻飞舞动。她目光如炬、神定气爽、英姿飒爽、一招一式、干脆利落,显示出木兰将军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刚毅果敢的英雄气概。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眀妃。”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正是对木兰光辉形象的最好写照。“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我边看演出,边吟诵《木兰辞》中的诗句,以示对这位巾帼英雄的敬仰之情。

夜幕悄然落下,街市上一片灯火辉煌,璀璨夺目、火树银花、繁花似锦、游人摩肩接踵,欢歌笑语,好一派节日的欢腾景象。在商业街上那一个个富有地方风味特色的店铺里,我们品尝了肉夹馍、酥油茶、手抓饼等风味小吃,围观了熊熊燃烧的篝火晚会,领略了抛绣球招亲的风趣画面,孩子们更是一展身手,亲历了弯弓射箭、托举气枪打靶的精彩场景······

东市里搭建的舞台大约有十多处,每个舞台演出的时间大约20分钟左右,一般是这个舞台的表演节目结束,另一个舞台的演出即将开始。我们边看节目边悟出了一些门道:即跟在不时流动的演员身后去观看每一场节目表演。我发现整个东市里的专业演员不是很多,演员们实际是充当了多个舞台的表演角色:一般这个舞台演出节目结束,没多久他们又出现在另一个舞台上,真是难为他们了。

在灯火辉煌的东市里牌楼小憩期间,我猛然忆起2010年夏季,应姚世廉同学之邀,我和田星、刘兆基、刘耀元等到姚家集逗留了三天,姚世廉同学特地用专车引领我等到黄陂与大悟交界处的河口镇参观游览。曾听我父亲讲过,当年的河口镇有“小汉口”的美称。抗战胜利之后,父亲曾同我姨父在河口镇待过一段时间,对此地的地理概貌、风土人情颇为熟悉。他曾言道,河口镇地理位置奇特,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两河夹一洲,此地赚钱此地丢。穷也穷不了三代,富也富不长久。”


我们一行进入河口镇后,主要参观了此地的小商品市场。在我的印象中,这儿的小商品市场顾客众多,生意兴隆,货架上各式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大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气势,怪不得那时人们称它为“小汉口”呢。今天,比邻河口镇的木兰不夜城已然开业,我相信,东市里集旅游、商业于一体的经济运营模式是绝不会逊色于河口镇的,我们拭目以待。

同时,我也联想到,木兰不夜城开业后之所以如此火爆,游客如此众多,气氛如此热烈,它得益于三年疫情后,党和政府的防疫政策重新调整,人们长期压抑的情绪终于得以释放,它也预示着黄陂的旅游业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其前景将无可限量。

晚上八点整,我们齐聚于灯火通明的东市里牌楼前再次拍照,以作纪念,然后步出东市里,离开游客大厅,乘车返程。车辆启动后,我再次回首眺望灯火璀璨中的木兰不夜城,心中默念道:“木兰不夜城,你实至名归。观赏木兰夜景,谱写盛世华章,我们不虚此行。”

本文作者王治海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王治海,男,武汉市黄陂区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怡情于山水,钟情于写作,诸多作品曾在国家级及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曾荣获“武汉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