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系列 漫评水浒(八十二)艰苦、漫长的谈判

 正哥与泪痕春雨 2023-02-20 发布于山西
招安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讨价还价的过程。因为,双方都想按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完成招安。
在这种背景下,双方边打边谈,打完再谈;谈完再打;打完再谈;于是,《水浒》足足用了十一回的篇幅,写了这个招安的过程。

基于大宋帝国的角度,自然希望梁山会无条件的接受招安。总而言之,他们希望自己以胜利者的姿态,去招安梁山。
大宋帝国,第一次派到梁山的代表团,就是用这种居高临下的的姿态与梁山谈判的。结果,李逵撕了诏书,梁山好汉,都拔出刀剑,一副要杀光大宋代表团的架式。在这种背景下,第一次招安,自然是不欢而散了。
我们看原著:
萧让却才读罢,宋江已下,皆有怒色。只见黑旋风李逵从梁上跳将下来,就萧让手里夺过诏书,扯的粉碎,便来揪住陈太尉,拽拳便打。......
鲁智深提着铁禅杖,高声叫骂:“入娘撮鸟,忒杀是欺负人!把水酒做御酒来哄俺们吃!”赤发鬼刘唐,也挺着朴刀杀上来。行者武松,掣出双戒刀。没遮拦穆弘,九纹龙史进,一齐发作。六个水军头领,都骂下关去了。......这一干人吓的屁滚尿流,飞奔济州去了。

作为大宋帝国,退而求其次,自然是希望,可以趁招安之机,削弱梁山、瓦解梁山。
大宋帝国,第二次对梁山进行招安时,代表团玩了一个小把戏。意思是想合法的杀掉宋江。结果,花荣一箭,就把宣读诏书的人射死了;而梁山好汉,都是一句,反了!
刚刚接受招安,朝廷就敢对梁山玩这种把戏。以后,还用说吗?于是,高太尉终于自吃了苦果。
我们看原著:
当时军师吴用正听读到“除宋江”三字,便目视花荣道:“将军听得么?”却才读罢诏书,花荣大叫:“既不赦我哥哥,我等投降则什?”搭上箭,拽满弓,望着那个开诏使臣道:“看花荣神箭!”一箭射中面门。众人急救。城下众好汉一齐叫声:“反!”乱箭望城上射来。高太尉回避不迭。.......

作为大宋江帝国,退而求其次的方法,自然是分化瓦解梁山;把梁山好汉分散到各地。
我们看原著:
“原是京师有被陷之将,仍还本处。外路军兵,各归原所。其余之众,分作五路。山东、河北,分调开去。”
听到这个消息,梁山好汉当时就炸窝了;总而言之,如果这样玩,我们就继续回梁山替天行道。
我们看原著。
众头领听的,心中不悦。回道:“我等投降朝廷,都不曾见些官爵,便要将俺弟兄等分遣调开。俺等众头领生死相随,誓不相舍。端的要如此,我们只的再回梁山泊去。”

一看梁山好汉如此不服管教。当时就有人给皇帝支招。“不若陛下传旨,赚入京城,将此一百八人尽数剿除。然后分散他的军马,以绝国家之患。”
但是,有人告诉皇帝。“陛下!宋江这伙好汉方始归降,百单八人,恩同手足,意若同胞。他们决不肯便拆散分开,虽死不舍相离。如何今又要害他众人性命!此辈好汉,智勇非同小可。倘或城中翻变起来,将何解救?如之奈何?……”

于是,大宋帝国只能让梁山集团保存完整的编制。
当然了,讨价还价的各方。那是漫天开价,坐地还钱。既然,大宋帝国开的各种招安条件,你们都不愿意接受。那你们提一种招安的条件吧!

如果招安的条件就是,保证梁山的完整编制,给你们按编制发饷,并给你一块足够的地方当军营。这种条件,大宋帝国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请你们再往下说。否则,这样招安你们,大宋帝国招安的利益,体现在什么地方?如果没有下文,你们愿意招安,大宋帝国政府还不愿意接受呢。

是的,这样一来。你们不会四处抢劫了、大宋帝国也不用派兵围剿你们。问题是,大宋帝国以后,需要定期破费一笔巨大的军费开支,因为,梁山也成了吃公家饭的集团。
更主要的是问题是,大宋帝国还承担这样的风险,因为,你们保持着完整的编制,你们明天一个不高兴,寻点理由要搞兵变,我们能拦住吗?

从这层意义上,如果以这种条件完成招安的谈判,大宋皇帝岂不成了傻子。
总而言之,你们说要招安。总得给大宋帝国政府,能带去一定的利益吧!否则,大宋帝国政府,凭什么跟你们谈判。如果以这种条件谈判结束,无非等于你们“借粮”,借到了皇帝头上。
总而言之,我们以后不四处抢劫,但是政府得定期给我们交一笔保护费。收保护费收到了皇帝头上,帝国政府能接受吗?

所以,最后大家都退了一步。大宋帝国愿意接受,保存梁山完整编制的招安条件。但是,梁山必须得给大宋帝国当打手。
这种条件,放到哪里去说,应该也不算过分。
于是,经过一系列艰苦、漫长的谈判。其间打打停停、争争吵吵。最后,终于谈判成功了。

总而言之,大宋帝国愿意保持梁山的完整编制;并且可以保证他们的补养;承认他们的合法身份。但是帝国政府也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梁山必须得给大宋帝国当打手。
如果悲观的说。梁山给大宋帝国当打手,肯定是不会有前途的。
问题是,如果梁山给大宋帝国当打手,害怕越打越弱,最后打残了、打没了。那占据梁山,与大宋帝国没完没了的打下去,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结果。
从这层意义上,乐观一点看。梁山给大宋帝国当打手,也是有前途的。总而言之,不就是替大宋帝国看家护院吗?我们梁山干这些事,那就是小菜一碟!

乐观的想象,只要梁山能保持着完整的编制,梁山就是无敌的。
换而言之,梁山还会在未来的争战之路上,越变越强大的。

好了,条件谈妥了。梁山终于放弃了,大不了再回梁山的念头。
我们看原著。
回到梁山泊忠义堂上坐下,便传将令,教各家老小眷属,收拾行李,准备起程。......随即叫阮家三弟兄,拣选合用船只。其余不堪用的小船,尽行给散与附近居民收用。山中应有屋宇房舍,任从居民搬拆。三关城垣,忠义等屋,尽行拆毁。一应事务,整理已了,收拾人马,火速还京。

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梁山与大宋帝国谈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整个过程,梁山也是一直死守底线。那就是,大宋帝国政府,必须尊重梁山的地位;必须保持梁山的完整编制。
为了守住这条底线,梁山与大宋帝国打打停停、争争吵吵、商商量量。最后守住了这条底线。而等谈判完全成功后,宋江才真正放弃了梁山老巢。

这种结果,对梁山而言,是好是坏?谁也不知道。
从结果去看,梁山因此走向了没落。问题是,如果梁山没有选择招安,会是什么结果呢?谁也不知道!
大宋帝国虽然接受了梁山的招安。但是,梁山与大宋帝国的控制与反控制,并不会因此结束。

如果你是大宋皇帝,面对一股自成系统、保持完整编制的军队,你会怎样看待?
不要说他们是体制之外的力量了,就算他们是体制之内的力量,皇帝如果不瓦解掉他们,也会睡不着觉的。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传说中的“杯酒释兵权”看出来。

大宋太祖皇帝,看到那些从前的战友、同事,拥有着半独立的军事权力。也是明着告诉他们,我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我一直也睡不好觉。为什么呢?因为枪杆子抓在别人的手中,我能睡好觉吗?

大宋太祖皇帝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你们识相,就赶紧把枪杆子交出来,否则,到时我误伤了谁,你们也别怪我不客气。
因为,大宋太祖皇帝面对的军政大佬,都是从前的战友、同事,他们之间有一定的默契。关键是,经过五代历届皇帝的层层削夺,军政大佬手中的枪杆子,已抓得不太牢了。如果抓着这种枪杆子,与皇帝斗起来,恐怕是没有好果吃的。所以,这些军政大佬,一听皇帝这种话,都纷纷请求告老还乡。

梁山集团呢?是不是也可以交出枪杆子呢?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梁山集团一直都害怕大宋帝国政府与他们秋后算账。所以,梁山集团在选择招安时,一直都恪守这条底线,那就是梁山的枪杆子绝不交出去,换而言之,任何试图打破梁山完整编制的条件,都是免谈的!
既然如此,梁山与大宋帝国的控制与反控制,自然只能继续玩下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