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藏记(一):沿茶马古道进藏

 二班毛豆 2023-02-20 发布于广东

梅里雪

考虑到有小伙伴没去过西藏,或者没走过滇藏线,线路不太明白,先上几个地图,介绍一下本次进藏及回程线路。

这次走的是滇藏茶马古道,即214国道进藏。从德钦(图上标的飞来寺)进藏到盐井,盐井至八宿,在八宿北上至昌都,从昌都到类乌齐,与唐蕃古道重合至拉萨。

唐蕃古道即文成公主的足迹,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到拉萨走的路线。有人把这条路线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古道”。这次走过才知,为什么会这么说。

回程是第一次进藏的线路,自拉萨至林芝,在八宿南下至然乌,再走丙察察,察隅、察瓦龙出藏到云南丙中洛,走个滇藏环线。

滇藏环线

本次进藏线

古道西藏段

2023年1月24日(年初三),我们从茨中出发,直奔盐井。

天气非常好,天空连一丝云都没有,蓝得有些炫目。到了德钦飞来寺,平常云山雾罩的梅里雪山太子十三峰,毫无遮挡,清晰可见,主峰6740米的卡瓦博格也露出了真容,有种朗朗乾坤,盛世太平之感,仿佛预祝我们旅途顺利。

收下这份祝福,与神山合影留念,挥手作别。

卡瓦博格

从德钦到盐井100公里,没感觉就进了藏。相比第一次进藏的丙察察,简直易如反掌。

我想起高德地图里林志玲的语音,“今天走过了所有弯路,以后都是坦途。”可不是嘛,穿越过丙察察,214国道真是坦途。

盐井马路

路边有卫生间,遂停车休息。

盐井是芒康的一个镇,历史上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也是茶马古道滇藏线的必经之路。盐井是“茶马古道”上唯一的人工原始晒盐地,至今保留着最古老、最原始的制盐生产方式,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西藏吐蕃王朝以前,这里已有盐田。传说在朵康六岗当中,芒康岗是产食盐的岗,非常出名。当时格萨尔王和纳西王羌巴为争夺盐井,发动了“羌岭之战”。最后格萨尔王战胜,占领了盐井,并活捉了纳西王的儿子友拉。吐蕃王朝后期,纳西王子友拉成为格萨尔王的纳西大臣,盐田也给了友拉。

盐井山上的流沙

盐井路边的山上,有个小流沙,旁边盘山公路一直通向雪山。说来也怪,云南的高山峡谷,植被茂盛,极少见到流沙。一到西藏,地貌就变了,山上只有少许草甸,常见流沙。德钦到盐井不过百来公里,差别如此之大。不过,盐井还算好,可以见到绿色田野,气候也较温暖。

原本想多看会儿,陈同学催促了,今天要开到左贡歇息,中间翻好几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任务较艰巨,不能耽搁时间。

盐井路边

又开了100公里,见到“红拉山明洞”。穿过明洞有个可停车的观景台,路边停了七、八辆车,我们也停车观景。

山风很大,几乎无法站稳,与在德钦感觉完全不同。有条小路可徒步上山到观景台,那里可看澜沧江大峡谷。

红拉山明

路边有个“红色214滇藏最美景观道”的路牌。214国道的确可以称得上滇藏最美景观道,这条路南起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北至青海西宁,全长约2961公里,跨越了从热带雨林到高原极地几乎所有的气候带。

在滇藏路段,214国道是茶文化之路。南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大理等地,是中国最大的茶叶产区。目前世界最老的茶树群落均分布在这里。沿茶马古道一路北上,有盐井,茶与盐在古代都是重要的经济战略物资。

214滇藏最美景观道路牌

达美拥雪山

红拉山是滇藏线在西藏境内的第一座神山,海拔4448米。“拉”在藏语里有“神、佛”之意。这里还是滇金丝猴保护区,栖息着世界濒绝物种滇金丝猴。

红拉山是眺望达美拥雪山的绝佳之处。达美拥雪山又叫神女峰,海拔6434米,当地传说此山峰是梅里雪山第三个女儿。说她来到这一带来体验生活时,见这里的百姓生活贫困,于是点洞取水,点出股股温泉,用温泉水洗澡能治百姓的疾病。从此以后,这里的疾病少了,人民生活也好起来,身体也更健壮了。

红拉山垭口

红拉山垭口上有块大石碑,上面标注了海拔4448米和自然保护区的介绍。一上4000米身体会有点感觉,但不难受,不过也不敢大意,没爬楼梯,只在下面拍了张照片。

翻过红拉山垭口,便进入了芒康,到了芒康县城,214国道就与著名的川藏318汇合了。

接下来要攀登更高的山峰,我暗暗捏把汗,希望一切顺利。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进藏记(序)

视频推荐:天外有天

跬步之行:1:5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