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将的反抗:清初明朝降将的反正

 licht3jh8evr0j 2022-12-23 发布于江西

1616年后金成立后和明朝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并在其中招徕了不少降将。据不完全统计,入关前降将有33人,如李永芳、孔有德、吴三桂、张存仁、祖可法、尚可喜等人。1644年一片石之战后,满清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延续了之前的招降政策。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将领迫于时势投降清朝,但由于清朝实行民族征服和压迫政策,加上对降将的不信任,他们随后又反叛,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帜,较为著名的有姜瓖、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贺珍、吴胜兆、王光泰、陈友龙、刘泽清、王永强等。
 


一、降将反清先声——陕西贺珍反清
1645年,在清军消灭了关中的大顺军主力,全军前往江南消灭南明后,陕西境内清军主力就十分单薄。在这种情况下,原大顺军余部贺珍因为在阻击李过、高一功南下和张献忠北犯陕西有大功,却被陕西总督孟乔芳阴谋解除兵权,想调贺珍离开汉中而愤愤不平。而此时孟乔芳手中只有12000人,其中只有4500名直属孟乔芳,其余凤翔总兵董学礼6000人,宝鸡总兵高汝励部属于降军,可信度如何难以估计。孟乔芳既然兵力不足,贺珍即在顺治二年(1645年)十二月中旬起兵攻取凤翔。
1217日,凤翔守将武大定、石国玺率部响应,贺珍占领凤翔,不久后因清朝援兵赶到,贺珍部撤离风翔"。贺珍反清后,原地方武装孙守法、胡间宸等主动领兵前来联络、共同抗击清军。孙守法原来是明朝陕西副总兵,1643年逃入终南山,此时正拥戴原秦王之子抗清。双方会师后,共计马步军7万进攻西安,陕西巡按黄昌胤以及泾阳知县张锡蕃也向义军投降,三边总督孟乔芳据城扼守,急请固山额真李国翰领兵来援。顺治二年正月五日,清军在西安西门外打败义军,正月二十五日,清军又在乾县消灭义军一部,不久后,清朝派定西大将军河洛会、肃亲王豪格带领大队清军到来,义军只能转到兴安一带。16466月,孙守法退守五郎山,8月,武大定败于兴安。16474月,孙守法据守兴安州乔麦山,48日孟乔芳擒杀孙守法,武大定逃奔入蜀。
1648年,正当清军步步紧逼,南明苟延残喘的时候,中国突然爆发了反清高潮:正月二十七日,金声桓、王得仁于南昌反清;三月十七日李成栋在广东反清;十二月初三日,姜瓖在大同反正。这几位将领都是明朝降将,他们本以为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应该得到相应赏赐。但清初,清廷执行的是首崇满洲的政策,中枢机构都是满洲亲贵重臣,六部实行满汉复职制,地方用人顺序按照投降先后录用,因而他们往往得不到赏赐,并且升迁无望,清廷也处处抱怀疑态度,予以限制。在投靠清朝的三年左右时间里,他们已经看清了清军的真正实力并不是所谓的满万不可敌,各地反清复明运动也使他们不能无动于衷,因此当他们揭起了反清复明的旗帜后,迅速造成了全国震惊的地步。
引发了降将反清复明高潮的是苏松提督吴胜兆和郧阳王光泰兄弟起义。吴胜兆原为辽东人,曾在明军中任军官,降清后随多铎大军南下,1645726日就任苏松提督,但他部下军纪散漫,最后因大肆抢掠和招降纳叛,同闽浙总督张存仁和江苏巡抚土国宝起了矛盾,在原为反清义军首领的部下戴之俊、吴著等人劝说和帮助下,和明朝方面原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牵线搭桥,陈子龙还联系舟山明军将领肃鲁候黄斌卿、定西侯张名振和户部左侍郎沈廷扬、监军张煌言,要求他们接应,还铸造一颗“平江将军之印”和拟写一道敕书交给使者,除了黄斌卿不愿意外,其他人均同意出兵。
本来在1646416日,吴胜兆以开“下湖剿贼”会议为名,捕杀松江府海防同知杨之易、理刑推官方重朗,随后即派督标中军副将詹世勋、左营中军都司高永义前往海边迎接舟山明军。但事有不巧,413日明军200多艘船遭遇飓风损失惨重,主要将领不是险些被抓就是被杀。詹世勋、高永义见人迟迟不到,于是和军官杨文启、沈兰反戈一击,抓捕吴胜兆递解南京处死,吴胜兆部下则被灭口。清朝则在苏州一带大力抓捕反清人士,陈子龙跳水死,顾咸正等34人被杀,妻子为奴。
同年襄阳王光泰兄弟起事,也极大地震惊了清廷。王光恩1645年投降清朝为襄阳总兵,但他在1647年因被郧阳抚院潘士良诬告被逮捕押往北京。清政府以总兵杨文富署理总兵、漆尚友任右营副将,企图完全消化吸收王光恩部。王光恩二弟王光泰,三弟王昌在429日率领部下8000人起兵,杀杨文富、漆尚友等官员。53日,率部转至郧阳地区处决了一批清朝官员。他们一方面和湖南何腾蛟联系,一方面进行宣传。明朝封王光泰为镇武伯,王昌为郧襄将军。清朝派遣孙定辽统领3900人从武昌出发,但被王昌击败,孙定辽毙命,所部大部分被歼灭。718日,清廷派喀喀木进攻,会合河南和湖广清军后前往郧阳,王光泰兄弟自知并非敌手,在烧毁郧阳后逃入四川,和大顺军余部共同抗清,号称夔东十三家。
 

夔东十三家

二、降将反清高潮
1.南方起义
1)金声桓和王得仁反清
金声桓本是明军左良玉部将,1645年左良玉向弘光朝廷进攻被迟滞在九江,此时清军追剿李自成也来到九江,左良玉病死,所部被左梦庚继承,左梦庚随即降清,左梦庚被命令带将领去北京。金声桓为保住兵权提出攻打江西,被授予提督江西全省军务总兵官的职务。王体中和金声桓同行,被授予副总兵的职务。
金王二人到九江后,恐吓南明称清军马步军20多万即将到来,江西官员逃散一空。金声桓和王体中分驻城东和城西,但金声桓忌惮王体中,后来借着王体中拒绝剃发笼络了他的部下王得仁,借他之手杀了王体中。随后,他们攻克了抚州、吉安、袁州等州府,除了赣州和万安外,江西全境都被清朝控制,他们本以为可以得到赏赐,但清廷只让金声桓当镇守江西等处总兵官,拒绝他节制文武的权力。而新任江西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眼红金王二人在战争中所获财宝,要求他们上交,由此金王二人决定起兵。
 

旧南昌地图

1648127日,金王二人起兵 ,处决清朝官员并宣布反清复明,只有江西掌印都司柳同春抛弃家庭逃奔清廷,并作为清军进攻向导。金声桓自称豫国公,王得仁自称建武侯,他们还请出明弘光朝大学士姜曰广,以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的名义号召远近,还招纳了不少降官,大肆任命幕僚为官员。在此风潮下,江西几乎全省反正,只有以赣州为中心的赣南地区被巡抚刘武元和总兵胡有升、副将杨遇明、高进库等据守,还有参将康时升等扼守的广昌府(府治在上饶)仍然在清方控制之下。曾与他们在左良玉军中共事的长沙总兵徐勇也拒绝了他们的劝降。


尽管如此,金王二人也决定进军九江,顺流直取南京。王得仁幕客胡澹提出:“乘破竹之势,以清兵旗号服色顺流而下,扬言章抚院(指章于天)请救者,江南(指南京)必开门纳君,其将吏文武可以立擒。遂更旗帜,播年号,祭告陵寝(指明孝陵),腾檄山东,中原必闻风响应,大河南北,西及山、陕,其谁得而为清有也?”王得仁很重视这个建议,一面派兵收取九江上下游地方,一面派使者回南昌请示金声桓。
受他们反正影响,湖广和安徽诸多州县都兴起了反清浪潮,清廷也因此将孔有德等三王退军回汉阳,在1648315日从北京派遣正黄旗满洲固山额真谭泰为征南大将军,同镶白旗满洲固山额真何洛会、降将刘良佐带领满、汉、蒙兵马镇压江西反清起义,同时,命固山额真朱马喇、江南总督马国柱领兵由江宁溯江而上,在安庆府同谭泰军会合。此时金声桓却犯了战略错误,不将主力调往北方,攻取汉阳和彭泽小孤山,封锁从武汉到九江航道,抑或是直取南京,反而担心赣州势力趁机偷袭,导致全军攻取赣州,白白浪费了两个月时间,南昌和九江守备兵力严重不足,此时清军已经进入南昌府。
519日,金王二人返回南昌后,63日,王得仁出战被清军击败,710日清军包围南昌,分兵孤立南昌,并抓民夫修建深广各2丈(6米)的战壕,由于天气炎热又只能吃一餐,民夫死伤不少,清军还奸淫妇女。为突破包围圈,从八月初九到十月二十六日,金声桓和王得仁多次领兵出击,仅正式记载就有9次,由于围城日久,城内米价暴涨,城内部分军民出城投降,清军将男性杀死,女性奸淫。1649119日南昌陷落,金声桓和姜曰广投水自杀,王得仁被肢解。城破后清军屠城,永历帝赠金声桓为豫章王,谥忠烈;王得仁赠建国公,谥武烈;姜曰广赠进贤伯,谥文愍。
(2)李成栋反正
16484月,两广提督李成栋宣布反正,他本人追随高杰长期在农民军中作战,1645年高杰被杀后,他投奔清军,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本来以为能当两广总督,清政府却用了佟氏家族的佟养甲担任。因此他心中不满,在听说金王二人反正后,李成栋在1648415日剪辫易服,用永历年号,宣布反清复明,各州县官员也都望风归附。总督佟养甲被迫违心地附和反正,广西巡抚耿献忠也在梧州同梧州总兵杨有光、苍梧道陈轼率部反正。
下图为李成栋画像: 

 

李成栋进军路线

李成栋反正之后,永历帝下诏封李成栋为广昌侯,佟养甲为襄平伯,升耿献忠为兵部尚书。不久,又晋封成栋为惠国公。本来李成栋想请永历帝驻跸广州,但最后还是以肇庆为行在。李成栋反正后不久,就发现永历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用人打仗没有标准可言,奸臣马吉翔把握朝政,毫无战略眼光。李成栋被永历朝廷耽误了时间,九月下旬才进攻赣州,被清军反冲导致阵脚大乱,损失了兵员和器械。16492月,李成栋再次进攻赣州,这次他先扫清外围,但229日在信丰之战李成栋战败落水淹死,李成栋部将杜永和掌管李军余部。
2.北方起义
1)山西姜瓖起义
清朝入关初年,北方反清势力的起义不亚于南方,只是较为分散。北方士绅一部分如陈名夏和冯铨与清廷合作,另一方面转为公开或秘密反清,如凌駧、韩昭宣、虞胤、叶廷秀、阎尔梅等,降将刘泽清也密谋推翻清廷,明末大学士惠士扬、李建泰也起兵反清,失败被杀。在这些有代表性的起义中,山东谢迁起义、榆园军起义较为知名,但真正险些危及到清朝统治的是山西姜瓖起义。
姜镶原是明朝大同总兵,主动投降大顺后又看到清军势大又杀害了顺军将领张天琳投降清朝,因为他不清楚清廷想占领中国的企图,所以拥立明宗室枣强王为监国,监国被清廷训斥,姜瓖只能上书请罪。但他在抽调精锐随同阿济格镇压陕北高一功部立下大功后,却被叫到北京训斥一通,姜瓖和前面两位降将一样自以为立下大功不但无赏而且被训,加上这几年清廷为平叛抽调山西人力物力,16473月清廷要求姜瓖将长子送去当人质,这一切导致姜瓖心中缘起日增。
164811月的蒙古喀尔喀犯边后,清廷派遣宗室将领率领大军驻扎大同,并且在降将金声桓和李成栋反清之后,清廷对手握军权的汉族将领非常防范,他认为这将对自己不利,加上清朝官员又奉命征集粮草加重了老百姓负担。于是,姜壤在123日起兵反清,阿济格于124日到达大同城下。大同举义后,山西各地的汉族官绅纷纷响应,共有11座城市响应。晋西北、晋中,晋东南、晋西南很快都被义军占领,姜瓖反正影响很快超越了大同一城,陕西也群起响应,各地军民都剪辫易服,军队打着明朝旗号,用永历正朔。他们同永历朝廷也有联络,16498月,永历朝廷遣太监马鸣图联络,这表明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反正,而是北方反清复明势力同清廷的决战,是波及全国的复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姜瓖起事之初,清廷最先的解决方案不是武力解决而是招抚,多尔衮给他台阶下,称是姜瓖误解了多尔衮企图,但这很难说不是清廷的缓兵之计,大同临近北京,地处山西高原,若不掌握在可靠之人手中,姜瓖居高临下,对北京的清廷始终是个威胁。姜瓖大概也是看穿了这一点,所以并未理会。多尔衮本就抱着能成最好,不能成也无妨的心态,转头就开始调兵遣将。
16492月,他先派遣敬谨亲王尼堪前往大同,自己亲统大军随后,在招降了一些州县后,多尔衮得知弟弟豫亲王多铎身患天花,命不久矣,于是做了最后一次劝降:“向使他人至此,尔或顾畏不从;予兹躬临,可欢然来顺。如来归顺,庶阖城获苏。予方欲天下之人戴吾恩德,尔姜瓖诸罪悉与赦免。谕到可即出降,自恩养如故。勿更怀疑虑,以贻害阖城官民也。予来尔不归顺,则再无生路矣。予言一出,脱有反覆,天下之人谁复信之?”姜瓖则回信称自己功高不赏,清军苦累百姓,再说全城军民决心守城,若不退兵则难以取信百姓。对话无果后,清军继续围攻大同。大同是坚城,1372年徐达亲自监督再次增筑大同城,完工后的大同城墙以条石为基础,城墙内芯为三合土夯筑,外包每块重达17斤的青砖,城墙高达14米。


16495月——-6月,清军切断了大同和外界联系,但山西大部也只剩太原和临汾在清朝手中,陕西义军也援助山西,山西义军甚至还突破省界占领了河南的武安、林县涉县,并任免了官员。多尔衮为扑灭大同明军,调来了一切可用军队,从164812月起,多尔衮先后调动了满洲正白旗25牛录、镶白旗15牛录、正红旗25牛录、镶红旗26牛录、镶黄旗15牛录,约32000兵力入晋。还有蒙古正红旗、正黄旗约15000人,汉军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白旗、镶红旗等约40000人,总共大约有9万左右的八旗军队在山西作战。下图为身穿蓝色布面甲的满洲八旗军:
 


除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外,还有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此外还从陕西调来了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等部清军。在清军几乎全部精兵强将围攻后,姜瓖终于撑不住了,姜瓖属下杨振威在828日杀害姜瓖投降,多尔衮下令除了杨振威官兵家属外,其余大同军民尽皆处死,将大同削低五尺,称为“斩城”。由于大同人被杀光,监狱内五名重犯找不到相关人员,只能结案。随后,山西义军被优势清军消灭。山西大规模反清运动被镇压下去后,义军残部仍坚持抗清,直到1658年才被镇压下去。
 


三、对降将反清复明行动的思考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党争不断,土地高度集中,财政破产,水利失修,灾荒频仍,军制败坏,到了崇祯年间已经是必亡,事实上崇祯后期官绅和老百姓已经不留念明朝。李自成建国后发起东征,一路势如破竹,而清军入关后主动投降的地方州县多不胜数,仅用一年就消灭了弘光朝廷,这表明了他们已经对明朝失去信心,不在乎谁是胜利者了,按照以往新王朝建立的套路,皇帝总是要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用人行政一碗水端平。但清廷入关后,所谓停明末三饷只是面子工程,后来他们又以九厘银的名目摊入田赋,用人也不公平,更有滥杀无辜、强迫汉民族剃发易服,放弃数千年的传统,更加之以圈地、投充、逃人等诸多弊政,引起广大民众不满,而且抗清不仅是明朝残余势力参与,几乎遍及了当时所有群体:官僚、士绅、农民、商人、武将、宗室等,常常是有人振臂一呼,无论领导者是高级官僚(右都御史金声、大学士黄道周),还是低级官吏(典史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无论是宗室(唐王朱聿键兄弟)还是士绅(侯峒曾家族),无论是农民军(英霍山区)还是商人(沈廷扬),所在地均是群起响应,虽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败,但他们留下来可歌可泣的故事,英灵不远,浩气长存。
综合清军入关以来降将的诸多反正之举,可以看出他们反清均不是出于对明朝的热爱和清朝的仇视,都是被清廷诸多政策逼反。清朝入关后,推行首崇满洲的政策,用人顺序上优先满人,其次为蒙古人,关外辽人,被掳关内人,明朝投降的文官武将,其中北方人优先南方人。而且清廷对于降将并不信任,只是将他们当成消灭敌人的工具,对其立功应得赏赐毫不在意,一旦犯错却轻则斥责,重则丢官罢职,将亲属扣为人质,而且监视严密。所谓反清复明,反清是真,复明却未必。从内心来说,他们未必是觉得明朝有多么好,但清朝所作所为却让人难以忍受,怎么看都不可能长久,原明降将刘泽清降清四年后就因为阴谋在山东和京师反清被杀。
诸多抗清势力的失败,其原因多种多样。首先,南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和一支可靠的军队。崇祯在煤山自缢后,南明总是被藩王争位困扰。福王和潞王,鲁监国和隆武帝,绍武帝和永历帝等,更别说各地抗清势力手里大大小小的宗室了。弘光朝中的东林党和北方降顺官员,隆武朝中郑氏和明朝官员,永历帝时西勋和东勋,楚党和吴党,后来还加入了大西势力。弘光受制于四镇跋扈,清军一来四镇军队多如牛毛,共计23名总兵,47名副将,士兵238300人,这就大大超过了多铎和阿济格兵力之和,更别说左梦庚部15名总兵投降,带去数十万军队,而他们在降清后战斗力居然能打八旗兵都不敢打的仗,而且颇为忠心。隆武帝虽然有宏图大志,但郑芝龙钳制隆武帝,不给兵员和粮饷,还大开仙霞岭隘口放清军通过,大大败坏了抗清局势。其次,各地抗清势力没有联络,孤立进行,使得清朝能集中兵力扫清。明朝内部有官员歧视农民军,不肯与其合作还常常拖后腿,典型代表人物就是何腾蛟。各地义军训练和装备差劲,更没有实战经验,根本无法打硬仗和大仗。第三,南明总是错过时机,苟且偷安。弘光时期,不北上山东和河南,建立防线,在降将反正时期不知道多加支援,不重视情报和肃奸工作,结果姜瓖反清吸引了大部分清军而不自知,反而陷入内斗,处置李成栋阵亡后残部主帅问题也失策,点点滴滴,累计起来就造成了失败。
当然,大顺、大西、南明诸多势力都犯下大错,通病就是喜欢内讧,结果白白消耗了抗清力量。郑成功的镇江大捷、厦门大捷,李定国的衡阳之战、桂林之战,马宝的永兴之战,无不证明了八旗兵并不是天下无敌,不可战胜。不然,大西军在四川被豪格一击即溃,到云南休养生息四年后却能打出衡阳大捷,难道人均超级赛亚人吗?这还少得归功于孙可望用心内政,组织好后勤,将遭遇了沙定洲之乱的云南变成抗清的坚实后方,可惜孙可望后期欲望膨胀,争权夺利失败降清,从而彻底断送了抗清希望。南明方面除了少数人外都存私心,清朝则能以汉制汉,善于运用汉人势力,所以南明失败并不能说明清朝多么强大和得人心,只能说明南明自身问题太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学社观点,敬请读者注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