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887

 毕天增 2023-02-20 发布于黑龙江

0887-1

溪舲春影图,集者为弢庵阁学师、陶斋尚书、苏堪提刑、

乐庵工部、康伯、梅痴、剑丞三观察、

子勤、桢庭两太守暨余,凡十人

大者鲲鹏小斥鴳,各乘天运相遨嬉1)。披襟散发对风物,猥肯龌龊同醯鸡2)。江南况饶山水窟,当春草树交芳菲3)。闽峤丈人命游屐,诏以弟子从其师4)。探历桥渠越堞坂,众峦殊壑笼朝曦5)。钟山气变最葱茜,辇道策蹇穿烟霏6)。草间石像未剥蚀,布列犀象争瑰奇7)。孝陵惨澹数百载,龙盘走势犹见之8)。归途折入半山寺,溪泉㶁㶁鸣城陴9)。绿坡构架蔽丛木,小憩腰脚醒肝脾10)。万古一墩俯樵牧,尚想倔强蹲孤罴11)。啼鸦引步蜂蝶伴,鉴园在眼觞榼随12)。顿出荦确就夷坦,缀英紫翠环参差13)。临流有会骋逸兴,横舸取影嵌玻璃14)。主客次第篙桨,澜漪荡漾山风吹15)。尚书干略匡时危,吾师汪汪千顷陂16)。郑卿锋棱敛颊颐,玩世工部霜雪髭17)。馀子各负鶱腾姿,各毗狂狷各瘠肥(18)。孤生折号樗散,更倒涧壑供点嗤19)。万牛不博径寸效,身手惭与群贤跻20)。凌烟生面待蓝本,渴羌但解浆流匙21)。纪游饯别夕阳裹,一霎胜趣难摹追22)

【笺注】

此诗所写与《三月二十七日陪同弢庵阁学师登鸡鸣寺,杨子勤太守、吴康伯观察亦从游》是同一天的事。原来上午探赏鸡鸣寺,中午赴半山寺桢庭的招饮,除了上午在一起的弢庵(即陈宝琛,详见0668《实甫由闽寄新刊诗卷,次其卷中与陈韬庵阁学师唱酬韵,却寄》笺注)、康伯和子勤(即吴璆、杨钟羲,详见0878《三月二十七日陪同弢庵阁学师登鸡鸣寺,杨子勤太守、吴康伯观察亦从游》笺注)外,多了乐庵(即程志和,详见0836《赠程乐庵工部》笺注)、梅痴(即李瑞清,详见0613《题李梅痴太史所画扇》笺注)和剑丞(即夏敬观,详见0435《夏剑丞太守见示元旦诵春辞,次韵奉酬笺注》)和桢庭等同席。午后,苏堪(即郑孝胥,详见0423《夜读郑苏龛同年新刊<海藏楼诗>卷,感赋》笺注)又来到,陈三立遂邀众人同赴鉴园。这时陶斋尚书(即端方,详见0824《题陶斋尚书陶公亭雪夜评碑图,图后为天发神谶精搨本》)也来了,于是弃步登舟,并摄影留念,此照即是陈三立所称“溪舲春影图”。

桢庭,饶士端(1861-?)字桢庭(又字直方)。江西南城(今属抚州市)人。光绪十八年二甲二十七名进士,授编修,官国史馆协修。曾典试甘肃,又以知府衔分发江苏任用。有《屣云山馆诗文集》。

此诗描写了出游钟山、孝陵、半山寺,重点描写了鉴园水畔船边摄影,以及陈三立的心中感触。

1)“大者”二句:有如大鸟鲲鹏,小鸟斥鴳,各自凭借天命相互嬉戏遨游。

大者”句,语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此以“大者”鲲鹏,比喻陈宝琛等,而以“小者”斥鴳自喻

天运”,天命、气数。晋陶潜《责子》诗:“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2)“披襟”二句:敞开衣襟,披散头发,面对着风光景物,肯于屈尊和气度狭小的蠓虫一样的我在一起。

披襟”,敝开衣襟。多喻舒畅心怀。战国楚宋玉《风赋》:“有风颯然而至,王廼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散发”,披散头发。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猥肯”,屈尊肯于。猥,指降低身分,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诸葛亮《出师表》:“猥自枉屈。”

龌龊”,器量局促;狭小。《文选·张衡<西京赋>》:“独俭嗇以齷齪,忘蟋蟀之谓何。”薛综注:“《汉书》注曰:齷齪,小节也。”

醯鸡”,醯鸡,即蠓,酒瓮中生的一种小虫。比喻见闻狭隘的人。《列子·天瑞》:“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此陈三立自谦自指。

3)“江南”二句:况且江南是富有山水佳胜的地方,正当春天各种草木的芳香交相散发。

山水窟”,风景佳胜之处。宋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馀杭自是山水窟,侧闻吴兴更清絶。”

芳菲”,芳香。南朝宋谢灵运《江妃赋》:“留眄光溢,动袂芳菲。”

诗的首六句,开篇即抒写自己作为小人物能参与如此胜游的感叹。

4)“闽峤”二句:福建山中的老人下令出游游山,告诉学生我跟从自己的老师。

闽峤”,福建境内的山地。清余怀《板桥杂记·丽品》:“龙友( 杨文骢 )父子殉难闽峤。”“闽峤丈人”,福建山中老人。此指陈宝琛。

游屐”,出游时登山穿的木屐。典出《宋书·谢灵运传》:“(谢灵运)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以“游屐”指游玩山水。“命游屐”,下令出游。

弟子”,学生。《论语·雍也》:“ 哀公 问曰:'弟子孰为好学?’”此陈三立自称。

5)“探历”二句:探赏游历桥下渠水,越过矮墙的山坡,众多特殊的山峰沟壑,笼罩在早晨的阳光中。

堞坂”,有矮墙的山坡。堞,指矮墙。

朝曦”,早晨的阳光。唐韩愈《东都遇春》诗:“朝曦入牖来,鸟唤昏不醒。”

6)“钟山”二句:钟山的云气奇异,草木最为青翠茂盛,皇帝车驾走过的道路,我们骑着跛足毛驴,穿过山中云雾。

气变”,即“变气”,奇异的云气。《汉书·天文志》:“迅雷风祅,怪云变气:此皆阴阳之精,其本在地,而上发于天者也。”

葱蒨”,草木青翠茂盛貌。南朝梁江淹《池上酬刘记室》诗:“葱蒨亘华堂,葐蒀杂綺树。”

辇道”,指皇帝车驾所经的路。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南除輦道,北清禁林。”

策蹇”,乘跛足驴。喻工具不利,行动迟慢。唐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诗:“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

烟霏”,烟雾云团。唐韩愈《山石》诗:“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7)“艸间”二句:草丛间的石像还没有受侵蚀,犀牛、大象排列着,争相显示着珍贵和稀奇。

艸间”,同“草间”,艸,泛指草。《说文》: “艸,百 卉也。”

剥蚀”,受侵蚀而损坏脱落。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汉隶岁久风雨剥蚀,故其字无復锋鋩。”

犀象”,犀牛和象。常用为陵墓前的石像。

瑰奇”,珍奇。唐韩愈《郑群赠簟》诗:“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瓌奇。”

8)“孝陵”二句:孝陵的风光暗淡已经数百年了,还能看见钟山走势如龙盘旋。

孝陵”,明太祖陵,在今南京市东北钟山南面。明初置卫守护,故其地名孝陵卫。《明史·太祖纪三》:“辛卯,葬孝陵。谥曰高皇帝,庙号太祖。”

惨淡”,暗淡。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治水五行》:“金用事,其气惨淡而白。”

龙盘”,形容雄壮绵延的样子。唐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从第七句“闽峤丈人命游屐”到第十六句“龙盘走势犹见之”,具体些出游钟山,看见的山间即孝陵景物。

9)“归途”二句:归途转弯走入半山寺,溪水淙淙,响在城池边。

半山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门内,始建于北宋元丰八年(1085年),原名“报宁禅寺”。

㶁㶁”,流水声。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水㶁㶁循除鸣,斯立痛扫溉。”

城陴”,犹城堞。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野莲侵稻陇,亚柳压城陴。”

10)“缘坡”二句:半山寺沿着山坡建造,树木丛生遮蔽,休息了一会身体,内心也清爽起来。

    丛木”,丛生的树木。三国魏曹植《七启》:“素水盈沼,丛木成林。”

肝脾”,比喻内心。宋苏辙《题王詵都尉画山水横卷》诗之一:“山光盎盎著眉睫,水声活活流肝脾。”

11)“万古”二句:站在万古之久的石墩上,俯视着樵夫和牧人,还想起了倔强的王安石,像蹲踞墩上的一个熊罴!

一墩”,古迹名。晋谢安与王羲之登临处。在今南京市城东隅蒋山半山上。 唐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冶城 访古跡,犹有谢安墩。”自注:“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余将营园其上,故作是诗。”

倔强”,此指王安石性格倔强,以其与谢安争此墩。见于王安石《谢安墩》诗:“我名公字偶然同,我屋公墩在眼中。公去我来墩属我,不应墩姓尚随公。”

孤罴”,一只棕熊。罴,棕熊。此指宋王安石,其有《次韵公辟正议书公戏语申之以祝助发一笑》:“老罴岂得长高卧,雏凤仍闻已闲生。”

从第十七句“归途折入半山寺”到第二十二句“尚想倔强蹲孤罴”,写一行人来到半山寺和谢安墩的所见与所思,特别是提及王安石,称其“倔强”,称其为“孤罴”,亦可见陈三立对王安石的评价。

12)“啼鸦”二句:行走中引来了啼鸦与蜜蜂相伴,看到了鉴园,有酒具相随。

鉴园”,即吴学廉的吴氏草堂,又名鉴园。

觞榼”,泛指酒具。明欧大任《方太常邀饮谢驸马山亭避暑得微字》:“觞榼暑轻千日酒,藤萝秋挂六时衣。”

13)“顿出”二句:顿时走出了怪石嶙峋的山间,来到平坦的地方,点缀紫色翠色的花,纷纭繁复地环绕。

荦确”,怪石嶙峋貌。唐韩愈《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夷坦”,平坦。唐张九龄《荆州卧病有怀》诗:“世路少夷坦, 孟门 未嶇嶔。”

参差”,纷纭繁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怪萝参差,使人骇惧。”

14)“临流”二句:水边聚会,有了超俗豪放的兴致,横过画船来取影,好似嵌在玻璃似的水面上。

逸兴”,超逸豪放的意兴。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玻璃”,比喻平静澄澈的水面。金高士谈《减字木兰花》词:“涨緑涵空,十顷玻璃四面风。”

15)“主客”二句:主人和客人依次地靠近竹篙船桨,水波荡漾,山风吹来。

    次第”,依次。唐刘禹锡《秋江晚泊》诗:“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16)“尚书”二句:陶斋尚书有匡救时事危急的才能谋略,我的老师有叔度“汪汪千倾陂”似的度量。

尚书”,此指端方。

干略”,才能与谋略。《三国志·吴志·诸葛恪等传评》:“诸葛恪才气干略,邦人所称。”

汪汪千倾陂”,形容度量宽广。《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17)“郑卿”二句:郑卿的脸上收敛起刚直方正的气势,玩世不恭的程工部,一头白发胡须。

郑卿”,此指郑孝胥。

锋棱”,指刚直方正,气势凌厉。清曾国藩《祭汤海秋文》:“凡今之人,善调其舌。君则不然,喙刚如铁。锋稜所值,人谁女容?”宋晶如注:“棱,四方木也。比喻刚方之意。”

颊颐”,即腮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莲香》:“李晕生颐颊,俯首转侧而视其履。”

玩世”,游乐于人间。明唐寅《荷花仙子》诗:“不教轻踏莲花去,谁识仙娥玩世来。”

工部”,此指程志和。

18)“馀子”二句:馀下的人各自都有飞腾的身姿,各自都或近狂或近狷,各自有的瘦,有的胖。

鶱腾”,飞腾。清吴伟业《行路难》诗之二:“游鱼扬鬐肆瀺灂,飞鸟奋翼思鶱腾。”

狂狷”,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中行,行能得其中者,言不得中行则欲得狂狷者。狂者,进取於善道。狷者,守节无为。欲得此二人者,以时多进退,取其恆一。”“毗狂狷”,或与狂者相近,或与狷者相近。

从第二十三句“啼鸦引步蜂蝶伴”到第三十六句“各毗狂狷各瘠肥”,写一行人前往鉴园,在水畔船边留影,并描写了众人各个的才能、性情、形貌。

19)“孤生”二句:我这个孤陋的人,受挫而泄气,自称是棵无用的臭椿树,更醉倒在山水间,让人嗤笑指点。

孤生”,孤陋的人。常用为自谦之词。《后汉书·周荣传》:“荣曰:'荣江淮孤生……今復得备宰士,纵为窦氏所害,诚所甘心。’”

折洩”,即“折泄”,受挫折而志气消失。宋晁冲之《赠张琪君章》:“我将俎豆之,折泄恐不欲。”

樗散”,樗木(臭椿树)材劣,多被闲置。比喻不为世用,投闲置散。语出《庄子·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又《庄子·人间世》:“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石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

点嗤”,即“嗤点”,讥笑指摘。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20)“万牛”二句:有万牛回首的重负之力,不在乎径寸之木的作用,惭愧我的身手,与群贤跻身一起。

万牛”,“万牛回首”之省,一万头牛回过头来用力拉,极言负荷之重。语出唐杜甫《古柏行》:“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博”,不比。宋陆游《秋思》:“黄金不博身强健,且醉江湖万里天。”

径寸”,指径寸之木。比喻微才,小才。含有自谦意。宋苏轼《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再和》:“谁惜异材蒙径寸,自惭枯枿借凌霄。”

21)“凌烟”二句:凌烟阁上画出生动的面目,要依靠这蓝本,嗜酒的我只知道拿匙去舀美酒!

凌烟”,凌烟阁的省称。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生面”,生动的面目。宋陆游《溪上杂言》诗:“古人谁谓不可见,黄卷犹能覩生面。”

渴羌”,晋王嘉《拾遗记·晋时事》:“有一羌人,姓姚名馥……好啜浊糟,常言渴於醇酒。羣辈常弄狎之,呼为'渴羌’。”后因以称嗜酒的人。此陈三立自称。

”,琼浆,美酒。《楚辞·招魂》:“华酌既陈,有琼浆些。”

流匙”,古代舀食物的器具。唐杜甫《佐还山后寄》诗之二:“老人他日爱,正想滑流匙。”

从第三十七句“孤生折洩号樗散”到第四十二句“渴羌但解浆流匙”,抒发了摄影时陈三立的心中所思,虽称“孤生”、“樗散”、“身手惭”、“渴羌”等语,似自谦,实则倔强自傲。

22)“纪游”二句:夕阳光中摄影,记载了这次游历,那一霎的幽美情趣,难以追忆描写。

胜趣”,幽美情趣。宋梅尧臣《: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叙之 》:“又忆游嵩山,胜趣无不索。”

摹追”,亦作“追摹”,追忆描写。《花月痕》第八回:“一路上凝神渺虑,细细追摹。”

诗的最后二句,说摄影这一霎,留住了出游的“胜趣”,难以用语言描写。归结到诗题的“溪舲春影图”的照片上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