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自学基础:阴阳、五行在中医中的概念和应用

 参阳道长 2023-02-20 发布于四川

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于巫术,中医理论来源于《易经》。《易经》的“易”,在甲骨文中它的形象为上面是日,下面是月;太阳月亮位置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日月在一起组成“易”字,意思就是像太阳月亮那样随时都在改变。

        易有三层意思:变易、不易、简易。

        何谓变易?以日月为例,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位置,就是变易;它们每天的运行轨迹都是相同的,就是不易;它们都是此起彼落,就是简易。

        中医理论来源于《易经》,其中的哲学和道理也和《易经》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医的时候,一定要有“易经思维”,简而言之就是要懂得变易、不易与简易之间的规律与共性。不要被一些专有名词给吓住了,任何看似复杂的事情背后,必然都有其简单的逻辑。


阴阳

       无论是学习《易经》,抑或是中医,“阴阳”一词都是不可避免的。《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两仪”即是“阴阳”。《易传·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道者,真理也。

        阴、阳两个字是代名词,并不是实指,正如稍后我会介绍到的五行。阴阳代表着食物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我们将它们大致分类可以为: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明显的、进行的、机能亢进的,都属于阳;但凡沉静的、下降的、隐晦的、退行性的、机能减退的,都属于阴。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这是就人体整体而言,对于人体内部来说,我们人体的每一个内脏也有阴阳之分。我们常说五脏六腑,其中五脏就属于阴,六腑就属于阳。五脏即是:心、肝、脾、肾、肺;六腑即是: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正如《素问》所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从人体的生理病理来说,正常的生理活动,是阴阳协调的结果,即是所谓的阴阳平衡。如果人体内的阴阳失去了平衡,疾病也就跟着发生了。“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无论是阴、阳哪一方受到了损伤并有一定的程度后,都会导致另一方不足,就会阴阳失调,引起疾病。

        中医在诊断疾病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辨别阴阳。任何病证,不管它的临床表现有多么的错综复杂,最终都可以用阴证和阳证来做最简单最基本的分别和概括。《素问》云:“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为什么要辨别阴阳?

        这就是要对症下药了。中医治病,不过就是调和阴阳而已。例如,人体的“阴”不足,人体的“阳”就会比较旺盛,因而形成阴虚阳盛的病理状态,如头昏胀痛、烦躁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治疗的方法就是滋阴潜阳,把不足的“阴”给补起来,把过亢的“阳”给压下去,扭转阴阳失调的状态,让阴阳重归于平衡状态,病就自然好了。


五行

       五行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内容是没错,但是顺序有问题,这是非常不便于我们学习中医的,所以在这里我需要先为大家纠正一下五行的正确排序:木火土金水。为什么要这样排呢?这是从最根本的五行生克关系入手的。

       首先,无论是《易经》还是中医,五行的概念都很清楚,它们代表的不是五种物质,而是五种状态;它们是虚指,不是实指。所谓五行,就是比类取象,用一些具体的形象来阐述一些难以描述的东西,就像“道”,老子说他也不知道真正的“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勉强为它取了个名字叫“道”,最接近“道”的就是“水”了,老子说水“几近于道。”在这里,“水”就是“道”的象。

        初学者千万要注意,一定不能把五行给理解过头了,不要玄化它们。

        五行在中医范畴内,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生克乘侮。

        生克乘侮,是五行之间的四种关系。生,即相生;克,即相克;乘,即相乘;侮,即相侮。大多数人对于五行生克是比较了解的,但对五行乘侮却很陌生,有点费解。没关系,我们接下来就着重讲讲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行相生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为: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五行相侮为: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从上面的五行生克乘侮关系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五行相克和五行相乘的顺序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相乘”又称为“倍克”。我们理解了相乘,就反推相侮: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相侮”又称“反克”。

        想要更加具体地了解乘侮关系,请点击下面百度百科知识介绍,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百度百科:五行乘侮

        那么,五行在人体之中又是怎么运用的呢?

        首先,中医会运用五行来说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中医认为,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因此,中医认为肾(水)之精以养肝(水生木),肝(木)藏血以济心(木生火),心(火)之热以温脾(火生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土生金),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金生水)。这便是五行相生的应用。同样,中医认为,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行相克的应用。

        其次,五脏六腑之间可以相互影响。以肝(木)为例:肝病可以传脾,急性黄疸型肝炎后期会出现倦怠乏力、纳减、便溏等脾(土)虚症候,这便是木乘土。肝(木)病也可以影响肺(金),如支气管炎扩张咯血患者,可以在情志刺激、大怒之后诱发大咯血,这就是木侮金。

       在实际临床的时候,中医也可以根据望闻问切所得的材料,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变化规律来推断病情。简单举例来说,如果见来者面色为青色(木色青),喜欢吃酸味的东西,摸脉摸到了弦脉,就可以诊断为肝病(肝属木)。

       在治疗上,历代中医大家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提出了不少具体的治法,如“培土生金法”,“补土制水法”、“扶土抑木法”、“补火生土法”、“滋水涵木法”、“壮水制火法”等等,疗效非常的好。


总结

      经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其实都是非常简单且易于理解的,根本就不神秘,也不玄妙,尤其是对于自学中医的朋友,这些都是一定要铭记于心的基础知识,因为它们在知道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时候,非常有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