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里斯博士“视角”理论浅析(23)

 培训班文摘 2023-02-20 发布于山西

图片

43、为了把我们的领会能力之所及看成本质上有限,就必须在某种意义上超越我们这些有限的认知者。无论上帝存在与否,我们能够形成关于上帝无限性的某种观念,都预设了人的自我超越能力能够达到无限。

浅析:

哈里斯博士用一种西方式的哲学的思辨,探讨了人类达到无限的可能性。

西方文化通常认为人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可是能够做出这种判断的前提是,我们承认存在着与“有限”相对的“无限”。

可是如果人类根本不知道“无限”是怎样的,那么也就不知道“有限”是怎样的。

假如一个人在“有限”之内,那么他就无法清晰地观照所谓的“有限”和“无限”究竟是什么。只有清晰地看到了“有限”和超越“有限”的“无限”,这时才能说,嗯,那的确是“有限”的。

无论上帝存在与否,我们能够形成关于上帝无限性的某种观念,都预设了人的自我超越能力能够达到无限。

哈里斯博士进一步阐明,人类能够形成对无限性的观念,并把它归属于上帝,认为只有上帝才能达到无限,这种观念的形成,本身就说明了人已经超越了自我。超越即意味着对“有限”的突破。人类的文化史即是人类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这种突破和超越永远不会终结。这本身就是一种无限。而当人能够彻底超越自我,达到“与上帝合一”的时候,就彻底融入了无限。

这是西方文化视角对于有限与无限的解读。

在“心-视角-视界-世界”的东方视角学中,视角本身就是无限的。当然这种“无限”本身也有诸多境界上的不同,但不妨碍它的确是无限的。

视角是无限的,首先代表着视角的无限可能性。这种无限可能性,体现在视角的深度、广度、高度、维度等各个层面。

任何一个生命所开创的新视角,都是对视角无限可能性的贡献。

就人类而言,任何一个人类生命所开创的新视角,都是对人类生命视角无限可能性的巨大贡献。

这种新视角,既包括生命存在本身,也包括生命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识,无论体现为什么形式。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其“无限性视角”的达成,则在于彻底地超越“个体”而达到“整体”。“个体”是一个幻相,“整体”才是实相。

达到整体,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与上帝合一”,但连“上帝”的名相也需要超越。包括东方文化中的“佛”、“道”等名相同样需要超越。

让生命回归于本然的无限性。无限,是生命的本色,是生命的本性,是生命的本然。

当这种本色、本性、本然呈现出来的时候,就会发现,“有限”其实仅仅是一种错觉,或者说仅仅是一种视角。

有限与无限,本自一体,无限以有限而彰显,有限以无限为依归。

有限是一种视角,无限亦是一种视角。转变视角的当下,有限与无限即可自在地转换。

而视角本身,则超越了有限与无限,当它实现了究竟超越的时候,就实现了自由

44、表现为意志的心灵朝着无限超越了有限的理解力。正如我对上帝有清晰分明的认识并不意味着我能理解上帝,我对作为思想实体的自我拥有一种清晰分明的观念也并不意味着我能完全理解自己。自我超越了它自身的理解力。任何自由活动都显示了人的自我超越性。一切人类行为就其是自由的而言最终都是不可理解的。

浅析:

哈里斯博士这段阐述,可以说是对“理性”其局限性的说明,同时表明,人类的心灵可以超越有限达到无限,而这种对无限的达到是超越理性理解的范围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心灵一直被理性的理解所束缚,那么就没有机会达到无限。要达到无限,必须放下理性的理解,回到心灵本身,依靠心灵本身的智慧超越有限达到无限。

哈里斯博士举得两个例子也别有深意。一个是“上帝”,一个是“自我”,正是人们理性认知中的对“上帝”和“自我”的理解,束缚了人类的心灵。只有放下固有的认知,完全地消融掉对“上帝”和"自我”的概念化认知,人的心灵才有机会向着无限敞开。当心灵中所有的局限完全消融了之后,自我也就完全消融了,关于“上帝”的概念也消融了。而那正是真正的上帝——无限,显现之时。“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你会发现,原来那光一直都在。光,在哪里呢?无处不在,处处皆在。人类所有的生命活动中,都有这光的照耀。就像哈里斯博士说的,任何自由活动都显示了人的自我超越性。一切人类行为就其是自由的而言最终都是不可理解的。——当你去理解,你就会错过,只有放下理解,完全地臣服于心灵,向着无限敞开,那时,你就会发现,光其实一直在照耀,从未停息。

45、我们的概念或词语不足以描述实在,其根源在于思想和语言的本性,它通过为某物在人为建立的概念空间或语言空间中指定一个位置来确定该物之所是,因此是通过一种并非属于实在本身的量度来量度实在。语言最终是与实在不可公度的(这不是语言的错,而是语言的特点)。

浅析:

哈里斯博士深刻地指出了语言的局限性——无法触达“实在”(实相)。

概念,完全是人类大脑思维的产物,是人类大脑在认识世界、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时候所创造了思维工具。

概念,构成了一个概念的世界、语言的世界,这个世界与实相的世界平行存在,而没有实际的交集。

它是人类理性思维构建出的一个独特的世界,但我们常常会把这个世界叠加在真实的世界之上,并把它当成了真实的世界本身。

哈里斯博士指出,这并非语言的错,而是由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它本来如此。

但人类却被自己创造出的语言和概念的世界所迷惑,把幻相当成了真实。

看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看破概念的虚幻性,从而超越概念的束缚,向着“实在”、“实相”前进。

用视角学的“透镜”来透视语言概念,就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一点。

所有的概念都是一种视角,甚至可以说是某一个视角下的一个定格的画面。但这种定格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之中,而并不真实地存在于鲜活的视角里。特别是当你不断地变换着不同的视角,就会发现视角下的对象会呈现出无穷多的变化,没有任何一种变化是静止不动的。即使你用相机将画面定格下来,但那所谓的定格也仅仅是相对的定格。一起都在快速地变化之中,包括那所谓的定格,最终也必定会烟消云散。

而当所有的概念被揭去,整个概念的世界完全消散之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个无限鲜活的世界。

它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鲜活,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千变万化,如梦如幻。

一切都在眨眼之间就变幻了无数种样子,而你却只能欣赏、惊叹!

而更令你惊叹的是,你自己就是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中的一部分,你的一切都在变化着,你也无法将找到清晰的界限,无法分清哪里不是自己。

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也似乎,所有的一切都不是自己。

连这个所谓的“自己”也同样是个虚幻的概念,你清楚地看着它消散在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就像一朵浪花融入了波涛无尽的海洋。

深深地呈现着无限变化着的你,再看那概念,是多么地轻薄如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