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pgl147258 2023-02-20 发布于陕西

没专门读过历史的人,对姜子牙的认识多来源于《封神演义》,再加上通俗演义的流传比历史典籍更为广泛,久而久之,神话传说掩盖了历史真相,历史人物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仙,姜子牙就是个例子。

姜子牙不是神仙,历史上却有其人,早在《诗经》中就有关于他的记载: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诗经.大雅》

其中的“尚父”就是姜子牙。

但凡被神话的历史人物,都是古代大牛,比如“老子”、“关公”…,姜子牙也不例外,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被后世誉为“兵祖”,“百家宗师”。

姜子牙一生干过两件大事,一件是“辅周伐纣”,另一件是“建立齐国”,前者最为人熟知,《封神演义》就是以前者为故事原型。

姓姜还是姓吕

姜子牙名姜尚,也称吕尚、吕望。他的祖先姓姜,在上古时期曾经担任过四岳,“四岳”就是分管四方诸侯的官员,后来辅助大禹治水有功,其族人有的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一带),姜子牙就就是姜姓吕氏的后裔,所以也被称为吕尚。

得遇明主

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但80岁才是姜子牙的人生起点,在这之前,我们的姜太公“盖尝贫困”,一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凄惨生活,知道他遇到了文王。

关于姜子牙与文王的邂逅,还有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传说姜子牙在渭水边钓鱼,用的是直鱼钩,有人说:老头儿,你这鱼钩怎么能钓到鱼呢?姜子牙回答:愿者上钩。他钓的不是鱼,而是人,每天在渭水边蹲点儿,就为了等文王,听起来就像是买彩票,哪天能中看运气。

可巧,这一天,文王静极思动,想出去打猎,出门前先算一卦,看看哪个方位猎物多,算卦可是文王最拿手的,卦象显示,今天打不着啥猎物,不过能“逮”个人,这个人不一般,是“霸王之辅”。

西伯(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於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

《史记.齐太公世家》

文王大喜,带着随从就出发了,果然在渭水边,阳光下遇到了等候他多时的姜子牙。想必二人见面指定热泪盈眶,还得不约而同说一句:都是缘分呐!

辅周灭纣

姜子牙被称为两代帝师。先后辅佐了文王和武王,为周朝的创立立下汗马功劳。

文王时期,姜子牙提出“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的策略,文王暗修德政,交好诸侯,以提高自己在诸侯国中的影响力,为后续伐纣做好准备。

武王时期,是姜子牙坚定了武王伐纣的决心。诸侯齐聚,只等武王一声令下,就准备兵进朝歌,突然狂风大作,天降暴雨,武王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用龟甲占卜,卦象也不吉利,伐不伐纣,武王有些动摇,大臣们也心中惊惧。只有姜子牙力劝武王进兵,才有了后来牧野之战的胜利。

周朝建立后一系列的治国政策也大多出自姜子牙之手。

建立齐国

姜子牙为了周朝竭心尽力,武王也没有亏待这位功臣,周朝立国之后,武王把姜子牙封在齐国,建都营丘(今山东临淄)。

当时齐国的地理环境,虽然不利于发展农业,但濒临大海,有鱼盐之利,姜子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工商业,使齐国很快富裕起来。

总结:我认为姜子牙最厉害的地方是敢于打破传统,比如说所有的征兆都预示着不宜征伐,他却敢于违抗“天命”,坚持自己正确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