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金沙江、黑河、白河、雅砻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乌江、渠江等。 涪江 涪江,因流域内绵阳在汉高祖时称涪县而得名 ,长江支流嘉陵江的右岸最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与平武县之间的岷山主峰雪宝顶。涪江由南依次流经四川省平武县、江油市、绵阳市、三台县、射洪县、遂宁市、重庆市潼南区、铜梁区等区域,在重庆市合川区汇入嘉陵江。全长约670千米,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572立方米/秒。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早流域内有唐代的折脚堰、云门堰灌溉工程;现代主要有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干支流上建有多处梯级电站,柳树电航工程也于2017年7月全面完工。涪江中下游是四川省蚕茧生产的重要基地,三台县的产茧量居全省第一。涪江中游人口众多,城镇密集,交通发达。沿江城市已初步建成各具特色的轻、重工业体系。 干流概况 涪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藏语:哈肖冬日,意为东方海螺山)东北坡三岔子。据清《蜀水考》所载:"涪水源出松潘卫(今松潘县)风洞顶兴龙泉";"兴龙泉在卫东六十里,源出雪栏山风洞顶黄龙寺后";"其山平坦,上有龙潭。"雪栏山俗称宝顶山,即雪宝顶。涪江的江源,与龙有密切关联,雪宝顶下有藏龙山、黄龙寺,平武县城龙安镇,古称龙安府。在松潘、平武有许多带龙的地名:龙溪、龙池、龙峰、龙岩、龙凤、龙治、龙归寺,还有龙王包。涪江从松潘县的黄龙寺东南(卫风洞)而下,流经黄龙乡、施家堡乡、小河乡,接纳了众多的溪流,出黄龙,进入平武县界。在平武县境内,经水晶镇、阔达乡、过龙安镇(平武县政府驻地),在平武县城以北约10公里的铁龙堡,接纳了从左岸汇来的第一条支流火溪河,过古城镇、坝子乡、南坝镇、转向南流,至响岩镇,冲过兵家重地江油关,进入江油市境。自江油市境,涪江开始迂回曲折于四川盆地北麓,江面宽阔,流向盆地东南。涪江在流经北城乡、武都镇,至中坝镇(市政府驻地)分为两支,过中坝镇又合二为一(区间右为太平镇,左为三合镇)。流过川北重镇江油县后,约5公里,至彰明镇,左岸支流平通河从北而来,汇入涪江。又过青莲镇(李白故里),通口河(湔江)(该河经青莲镇)。区间沿青莲镇、龙凤镇、九岭镇边界南行,出江油界。涪江继续下行,进入了流域内最大的冲积平原-绵阳平原。流经绵阳市北部涪城区(原涪县)的龙门镇、游仙区的石马镇、涪城区(原涪县)的青义镇,进入绵阳市区。芙蓉溪在市区东部游仙区的游仙镇自左岸汇入,安昌河自西而来,在绵阳市区东南汇入涪江。涪江南出绵阳市区,再过涪城区的塘汛镇、丰谷镇,出绵阳。绵阳平原面积170多平方公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川北重镇绵阳就座落在平原西北缘。涪江过绵阳市区后,进入绵阳市的三台县境,转向东南流,经芦溪镇、花园镇、刘营镇、灵兴镇、新德镇,县城潼川镇,在潼川镇东塔山下,接纳右岸支流凯江。涪江接纳凯江后,经三台县百顷入射洪县境。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境,经香山镇、金华镇、广兴镇,在唐代诗人陈子昂墓地独座山下,左岸支流梓潼江又来汇合。过县城太和镇、大于镇、瞿河乡、青堤乡、沱牌镇(原杨树镇),出射洪县。涪江向南流,过遂宁市蓬溪县、大英县边界,在大英县的郪口镇,右岸支流郪江在郪口汇入涪江。郪口是涪江干流上最宽的河谷所在,也是射洪、遂宁两县交界之处。入遂宁市船山区,经桂花镇、唐家乡,遂宁市区,仁里镇,老池乡,蓬溪县荷叶乡,有一段遂宁市、重庆市界河,在潼南县玉溪镇西进入重庆市境。南流经重庆市潼南区的玉溪镇、安兴乡、桂林镇(桂林街道),城区梓潼街道,上和镇、别口镇,合川区太和镇、小河乡,成为合川区、铜梁区界河,经铜梁区高楼镇,在铜梁区的安居镇纳入右岸支流琼江。东流,经川北门户合川区的铜溪镇、渭沱镇、皂角镇,最后一条支流小安溪由右岸汇入涪江。涪江接纳小安溪后,在合川城南钓鱼城下,结束了670公里的流程。汇入由合川城东北而来的嘉陵江。 主要支流 主要支流有10条。除火溪河、梓桐江自左岸汇入外,其余各主要支流均自右岸汇入,涪江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火烧河(火溪河)、平通河、通口河、安昌河、凯江、梓潼江、郪江、安居河、小安溪等9条。涪江流域内山区占37.9%,丘陵占56.9%,平坝占5.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众多的支流呈下对称状分布;右岸就有8条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而在左岸支流却较少且短。 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40公里,形成不对称的羽状水系。 涪江主要支流 风景名胜 涪江流域有众多的风光景物、名胜古迹,它们把这条江点缀得更加多姿多彩。源头就有被人们赞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天然公园"-黄龙寺自然保护区。那一带上有莽莽雪岭,下有清泉淙淙,尤以重重叠叠、美如璞玉、明净无瑕、流红荡绿的湖沼蔚为奇观,号称人间瑶池。黄龙位于松潘古城东侧约70华里处,背靠"川西第一峰"雪宝顶,巍峨壮丽的皑皑雪山象是她忠实的卫士,满山的青松、冷杉苍翠欲滴,碧蓝如缎的溪水清澈见底,漫坡淌下,在浓密的树丛中穿行,淙淙地流向远方,象是要把黄龙的圣浩带向人间。山上有寺,名为"黄龙寺",又叫"雪山寺",亦称"白鹿寺",其实这是三群寺庙,他们依次在山脚、山腰、山顶,因而又分别称为"前寺"、"中寺"、"后寺"。 "前寺"在山脚,整个建筑面积约有400多平方米,可惜现只留下几块残存的基石和四周高大、粗壮的云杉、冷杉。 "中寺"座落在一处小山岗上,周围丛林密布,瀑布众多。四壁上残留着许多明代以来的诗句,忧国忧民、叙怀述志,或赞颂黄龙美景,或记述黄龙传说。 "后寺"在山顶,庭堂整齐,结构严谨。从山门起直至后殿,四周题满了历代墨客骚人各种字体的诗句。最使人赞不绝口的是大门外那块匾额。从正、左、右三个方向看,分别呈现出"黄龙古寺"、"山空水碧"、"飞阁流丹"四个不同的字。 黄龙风景区的主体结构是从山顶到山脚互相衔接、紧密相连的30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水池",大者有一、二亩,碧波荡漾,宛如天池,小者仅一平方米左右,池中绿树婆婆,婷婷玉立。每个水池均有金黄闪光的边壁,碧如翡翠的池水充盈其中。从山顶望下去,整座山恰似一条鳞光灿灿的大黄龙,俯卧在这雪山幽谷之中。 涪江流到平武,在那万山深处,隐藏着一座金碧辉煌的"王宫",它就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武报恩寺。这座宫殿,相传为明朝英宗时,镇守龙州的世袭土官王玺,用重金招聘曾修建过北京"紫禁城"的工匠,仿其形制,大兴土木而建的。它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之一,现占地近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布置在一条长约300米的中轴线上,共分二进院落,由东而西,地势次第升高,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装饰华丽,工艺精湛。是宫殿、庙宇兼而有之的旅游名胜。这里有9999条龙,有1004只手的千手观音,有堪称稀世珍宝的转轮藏,被誉为报思寺的"三绝"。报恩寺独特的建筑结构、优美的艺术造型,动人的故事传说吸引着四方游人。 江油是涪江干流流经的第三个县,这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故乡,太白故里遗址有:宋朝时建,清代又重建的陇西院;李白妹月圆旧居的粉竹楼,竹影婆娑,清幽雅静,殿宇辉煌、芳草四溢的太白祠;松柏苍翠、枝叶扶疏的李白衣冠墓;水泉清澈、清雅幽静的太白洞,还有洗墨池、月圆坟等古迹;以及20世纪60~70年代建成的李白纪念馆;数十亩的庭园,地势开阔,溪流环绕,林木森森,颇富田园野趣。 窦山,在江油县城北的涪江东岸。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县)主簿窦隐居于此,故名。由麓至顶约5公里,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山巅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唯一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的悬桥相连。峰下不远处的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毁于兵火,清代重修,殿宇五重,建筑雄伟。地势开阔。殿内有工艺精美、世所稀有的宋代木作转轮经藏(又称飞天藏、星辰车)一具。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山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滚滚涪江,直奔绵阳,绕城而过。绵阳,在战略家眼里,乃是"控扼西川,推为要害"的军事重镇;在政治家和历史学家眼中,它是川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在神州大地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的当今,它又是"涪水荡荡,绵山丽丽",魂系中外游子的旅游胜地。绵阳境内有名扬天下的西蜀子云亭,乃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扬雄曾经读书、作赋的地方。它亭阁宏丽、高雅。登其顶可俯览全市风貌,那郁郁街树,浓浓花香,峨峨新楼,浩浩东流的涪江,连同那远山近水,历史风云皆跃然于目,奔来眼底;平阳府君阙,是保存较好的全国重点文物,对研究我国汉代历史、艺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富乐山,是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和蜀郡主刘璋曾经会聚的地方,而今是林木葱笼。风景优美的苑囿;蒋琬祠墓,是三国蜀汉著名大将军蒋琬的陵园,庄建肃穆,引人遐想,玉女泉摩崖造像,为隋唐时代作品;碧水寺(又称观音堂),是寺庙与园林相结合的游览胜地,寺中有众多的摩崖观音造像,尤以唐代巨型圆雕观音石像最珍贵,越王台,是唐太宗第八子李贞封为越王,当年在锦州作刺史时所建,六一堂,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出生在此的纪念堂,李杜祠,是现存罕见的李白、杜甫合祠;仙云观,是传说蜀中八仙之一尔朱先生的道观,还有抗日爱国将领宋哲元陵墓、环秀楼、北亭、南湖、白鹤林、南山公园、人民公园等游乐场所。 绵阳不仅风光绮丽,而且地灵人杰,这里出生了许多历史名人:有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第一代君王大禹;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宋代著名诗人、画家文同;清代著名文学家李调元,当代著名作家沙汀等。而司马相如、杨雄、诸葛亮、王勃、唐玄宗、杜甫、唐僖宗、白居易、苏轼、陆游、杨慎、张向陶等等历代名流骚客,则都在绵阳旅居过,他们留下的胜迹华章,为绵阳;平添了不少光辉。 汤汤涪水继续向前流去,三台县的云台观,射洪县的金华山又迎面而立。云台观绵延1公里余,楼台殿宇,翠柏参天,始建于宋,重建于明清,至今保存完好:金华山居涪江西岸,是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读书台所在地,早为蜀中名胜。满山古柏,茂林森秀,"白日沉沉不到地,秋风飒飒生寒烟。"山中道观建筑鳞次栉比,其间亭台错落,斗拱飞檐、古朴雅致,历时千余年,迭经修葺,独具艺术特色。站在金华山巅,滚滚涪江,阵阵松涛,悦耳涤胸。 涪江干流中游下段的遂宁有川中著名佛寺广德寺,下游潼南的大佛寺,建于唐代,涌地插天,凌空而立,十分雄伟壮观,慢步亭楼,诗画满壁,尽收眼底,临窗远眺,奔腾的涪江,万舟千帆,输货载客,来往如梭。潼南大佛寺还有许许多多的洪水题刻,它是整个涪江涪域洪水刻记最完整的,对流域洪灾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涪江的最后一站合川,更是一座历史名城。那里有明清时期建造的古圣寺,有南宋时期留下来的英雄名城钩鱼城,它更为涪江增添了可歌可泣的壮烈景观。 涪江,不单干流多姿多彩,就是支流也不乏其美。支流火溪河源头就有以保护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为主的王朗自然保护区。区内还有金丝猴、牛羚等多种其它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这里自然植被完好,原始森林和竹类茂密,山水奇丽,景色幽深;梓江上有"九曲潼水七曲山"的梓潼七曲山大庙,被誉为"三百长程十万树"的蜀道翠云廊,蓬溪河上有省管文物宝梵寺大殿及壁画,凤光旋丽的赤城湖等。 嘉陵江
嘉陵江水向西流,乱石惊滩夜未休。岩畔苍藤悬日月,崖边瑶草记春秋。 板居未变先秦俗,刳木犹疑太古舟。三十六程知远近,试凭高处望刀州。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 (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 )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八渡河、西汉水、白龙江、渠江、涪江等。全长1345千米 ,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6万平方千米 )是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 长度仅次于雅砻江,流量仅次于岷江的大河。 干流概述 嘉陵江干流,发源于秦岭,起凤县,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345千米, 干流流域面积3.92万平方千米。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以上为上游,昭化至重庆市合川区为中游,合川至重庆河口为下游。 河源 传统上,嘉陵江有两源:东源陕西省凤县代王山的东峪河和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齐寿乡齐寿山的西汉水。还有专家认为发源于甘南碌曲县郎木寺镇若尔盖草原的白龙江,2011年10月长江水利委员会确认东源陕西省凤县秦岭代王山为正源。东峪河发源于陕西省凤县秦岭主脊--海拔2598米的代王山南侧大凤沟,上源称大南沟,由东南向西北流,与发源于秦岭主脊以北的渭河支流清姜河上源平行,到煎茶坪以后,东峪河与清姜河分别转成西南和东北流向,相背而流。根据凤县县志记载,嘉陵江在陕西省内的河段称为"古道河",流入四川盆地才称为嘉陵江。现代所称的嘉陵江,是泛指从凤县东河桥以下的所有河段。 陕西段 陕西省境内,嘉陵江流经凤县,入甘肃再回陕西,经略阳县和宁强县出陕。它在陕西境内属于河流上游段,长244千米,约占总河长的30%左右;在陕西境内的流域面积为993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6亿立方米。在陕西省凤县境内,古称故道河、东河,又称县河,源出秦岭北麓的代王山,循东峪沟由东南流向西北,至东河桥老街附近转向西南。流经黄牛铺、龙口、凤州、双石铺等乡镇的23个村,入甘肃省两当县境。县境内长72千米,有一级支流52条,二级支流69条,三级支流19条。年自产径流5.81亿立方米,入境客水2.44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8.28秒立方米。河道属山区峡谷型束放式河流,呈宽谷峡谷相间的串珠状。河床比降6.6‰,沉积物分选性差。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谷坡陡峻,曲流深切,河床与谷顶相对高度在200~400米之间。沿河无连续性阶地,宽谷内有草凉驿、龙口、凤州、双石铺等面积较大的曲流阶地,为沿江重要的经济区。在略阳县境内,嘉陵江由甘肃省徽县鱼关石土地庙进入县境,河床宽60余米,由北而南,过白水江、徐家坪、略阳县城、乐素河等区镇。汇流甘溪沟、小河、青泥河、麻柳塘沟、乔井沟、水银沟、周家山沟、史家庄沟、西汉水、石沟、秦家坝河、金家河、石庄沟、八渡河、东渡河。城区段河床宽度150余米,岸宽200余米。其下又汇入夹门子沟、一里沟、青白石河、贤草沟、乐素河、中坝子河、石瓮子河等主要河道。下游岸宽200余米,于石瓮子乡登蹬垭出境,流入宁强。在县境内流程86.75千米,集水面积2014.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的71%。干流平均比降1.35‰,实测最大流量8630秒立方米(略阳站1981年8月),洪水位644.96米。最小流量11.5秒立方米(略阳站1973年1月3日)。年径流总量为44.36亿立方米,其中平水年年径流量39.92亿立方米,偏枯年径流总量27.95亿立方米,枯水年径流量为17.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1.9万千瓦。多年平均输沙量3230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8.57千克/米,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千米1680吨。在宁强县境内,嘉陵江自曾家河乡石滚坪进入本县,由北向南,至阳平关折向西南,至岛湾复南折,在青滩庙入川。县内流长65千米,流域445平方千米。 【嘉陵渔歌】 甘肃段 在甘肃省境内,古称西汉水,自陕西凤县在两河口入甘肃省境,再西南流,经两当县和徽县,在吴王城复出省境至陕西略阳县。其中,在两当县境内,有红崖河、两当河汇入嘉陵江干流。在徽县境内,纵贯县境东部,自县境吴王城以上全长165千米,境内长自嘉陵乡大山村明洞口至虞关乡吴王城40.2千米,流域面积6925.0平方千米。河流平均比降5‰。境内面积2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6.4立方米/s,年径流总量14.6327亿立方米。境内自产水量0.6875亿立方米,入境水量8.44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9.1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380万吨,水力资源蕴藏量3.79万千瓦。 四川段 在四川省境内,嘉陵江干流自陕西凤县向南与西汉水汇合后流径略阳县、阳平关入川。过广元市,在昭化区接纳白龙江,南流至阆中市,东河自左岸来汇,在南部县和蓬安县接纳西河至合川区,渠江、涪江分别在左、右岸汇入,于重庆市朝天门注入长江,在省境内河长796千米。在南充市(地级市),嘉陵江从北自双女石流入市境,向南依次流经舞凤乡、城市区、新建乡、火花乡、文峰乡、在鹞子岩进入南充县境。境内长26千米,先后接纳荆溪、螺溪、西河、泥溪、清水溪等支流,河道蜿蜒曲折。洪水期最大流速为4.09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速为0.38米/秒,洪枯季节河道宽250-2500米,洪枯水位相差7.19米。多年平均最小流量115秒立方米,洪峰流量为1.35万秒立方米。洪枯差117倍。江心洲众多,漏港、叉道纵横,河流稳定。嘉陵江流至蓬安县镇源场入县境,流经渔溪、江陵、凤山、、搬罾、龙门、小龙、荆溪、高坪、永安、曲水、青居、河西、溪头、羊口、新场、李渡、土门、临江等18个乡(镇),36个村,县内流长121千米,流域面积788.2平方千米,累年平均流量878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2740万立方米/秒。1965至1982年的22年平均含砂量2.61千克/立方米,加权平均比降为0.377,县境以上为0.416,县境以下为0.27。多为卵石河床,间有大型磐石横亘中流,或露水面,或潜水下,逼为曲流,或阻流成浪,河道弯曲特多,故有"九曲回肠"之称.青居街一段最为突出,上下游达17.1千米,而陆路相隔仅370米,故群众中流传着"青居女儿嫁曲水,来去都坐下水船"。在广安市岳池县,嘉陵江由县境西部的石鼓乡入境,经镇裕镇、嘉陵乡,从县境西南部的坪滩镇流出,县辖段长17.70千米。43年均均流量891立方米/秒,年均径流总量278亿立方米。在广安市武胜县。从县西北烈面镇苏家坝入境,向东南流经烈面、礼安、金光、龙女、石盘、华封,至沿口折向南流,经旧县、中心、清平、真静等乡(镇),在真静乡的何家溪出境入重庆市合川区,县境干流长117公里,千里嘉陵、武胜最长。武胜中心水文站断面以上流域面积79714平方公里。江水流经县境为浅丘或深丘地带,河道经多次切割变迁,河曲发育,构成西关、礼安、黄石、华封、中心五大河曲,蜿蜒曲折,有"九曲回肠"之称。嘉陵江武胜段水能蕴藏量40万千瓦,至2005年已开发28.8万千瓦。可全年通航,500吨级船只可溯江而上。利用西关、礼安河曲,截弯取直,于1995年建成东西关电站,东西关电站建成后,干流航程缩短40公里,库区容量1.9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51平方公里。桐子壕电站建成后形成的库区容量1亿立方米,水域面积17.5平方公里。 重庆段 在重庆市境内,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 流经合川区,汇入渠江、涪江(河口在重庆境),北碚区纳黑水滩河、后河,经渝北区、江北区,在渝中区的朝天门汇入长江。在北碚区,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而过,北碚段长45.1千米,支流有璧北河、黑水滩河、龙凤溪、马鞍溪、明家溪等。最高洪水位214米,最低枯水位176.61米。在渝北区,嘉陵江沿区境西南边境流过,有后河注入。在江北区,嘉陵江从石马河街道梁沱流入区境,区境段为18.8千米。在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流。 水系结构 在陕西省境,嘉陵江主要支流有21条,其中一级支流共有12条。较大的支流有旺峪河、八渡河等。左岸支流长而多,右岸多短小干沟,塘坝河、麻峪河、瓦房坝河、南星河和河口河等主要支流,皆来自左岸即紫柏山的北坡。由于紫柏山向北延伸的近西北-东南向的平行支脉,分别构成了它们的次一级支流的分水岭,因而其支流流向也为西北-东南向。 主要支流 陕西省境内嘉陵江主要支流概况表 甘肃省徽县境内,主要支流有:永宁河:系嘉陵江上游较大支流之一,是该县第二大河,发源于秦岭南麓,该县西北部边境大山梁(2064.8)北坡,流径天水县娘娘坝、李子园、党川马家坪流入该县高桥、柳林、永宁等乡,于嘉陵乡黄沙河汇入嘉陵江,全长144千米,河流平均比降6.5‰,流域面积2161平方千米。境内河长68千米,面积81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0%。多年平均流量15.3立方米/s,年径流总量4.823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自产水量1.9681亿立方米,入境水2.855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侵蚀模数467(吨/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输沙量96.8万吨。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3.5万千瓦,是该县重要能源和农田灌溉的天然资源。 四川境内,嘉陵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8条(不含渠、涪江的支流),其中白龙江、渠江、涪江流域面积均在8万平方千米以上。干流、渠江、涪江三大水系,在合川附近汇集,构成了树枝状水系。 重庆市境内,主要支流有:渠江、涪江、黑水滩河、后河、璧北河、龙凤溪、马鞍溪、明家溪等。西河,嘉陵江西岸支流,源于南充市西充太平壁山垭西南。全长96千米,流域面积769平方千米,平均比降1.75。多年平均流量6.3秒立方米。从南充县兴复乡圆池坝入境后,又称滑滩河、明家河、西桥河、环子河等,在都尉坝外注入嘉陵江。境内长约19千米。 羌水 羌水(天池白水), 又名强川。即发源于今甘肃岷县东南之岷江。因在羌族地区而得名。屈曲东南至今舟曲县东与古桓水(今白龙江)合, 又东南至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注入西汉水(今嘉陵江)。故今白龙江、白水江与岷江合流的一段,古时皆有羌水之名。《汉书·地理志》羌道县(在今甘肃舟曲县西北):“羌水出塞外,南至阴平(在今文县西)入白水。”《水经·漾水注》:“白水又与羌水合,自下羌水又得其通称。”宕昌羌曾经是陇南历史上的主体居民之一,曾经于南北朝时期在陇南建立了宕昌国,与氐族、藏族、汉族等多民族分庭抗礼,最终又相互融合,汇入到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许多专家学者对宕昌羌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探源,但还是遗留下了一些疑问,有待进一步考证。笔者不才,也想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做一番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大小诸国林立的分裂局面,天下复归大一统。在此之前,羌水流域一直活跃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羌族。羌水的得名,就与这个民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关于羌水的历史记载,却有诸多错误,诸多混乱,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江河地理不尽相同。笔者认为,要研究陇南历史上曾经的主体居民宕昌羌民族,就得首先搞清楚古羌水确切的地理位置,及其流经地域,否则,就会人云亦云,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羌水的发源地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卷三十二《羌水》篇目里说:“羌水出羌中参狼谷。”与其可以印证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它在阐述秦朝的疆域时说“西至临洮羌中”,当时的“临洮”治所在现今的岷县。那么,“羌中”又在岷县的哪个方位呢?从历史地理上得知,羌水的流向是自西北到东南的,属于长江流域,是长江众多的三级支流之一。而洮岷则属于黄河流域,过去人们把古羌水的宕昌河,称作“岷江”,说是发源于岷县而得名,这是一个严重错误,长江的支流,怎么会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岷县?后来有一种解释,说“羌中”即今甘南,这就说对了,但需要纠正的是,甘南是个大地名,而且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交汇之地,确切地说,“羌中”应该是在今甘南境内。宕昌河,亦即岷江,上溯至南河高桥有两条支流,一叫南河,一叫北河,皆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县。有人考证,古羌中在今甘南碌曲县,实际上是泛指。碌曲与迭部交叉接壤,迭部又与宕昌交叉接壤;而这些地域又都与岷县毗邻接壤。所以,古羌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具体地名,应该包括今碌曲、迭部和宕昌交界之处的大片地域。 参狼谷 两汉期间,羌水流域的主要地区包括现在宕昌县的阿坞、哈达铺、金木、牛家、庞家、木耳、南河、何家堡、大舍、理川、八力等乡镇,都属于历史地理上的参狼谷所在地,生活在这里的“参狼羌”,确切的说应该是“参狼谷诸羌”,因为汉代参狼谷中还生活着昌氏羌人大部落,宕昌牛家乡拖藏村汉代古墓葬群遗址中出土的灰陶罐上刻写着“昌”字,是汉代昌氏部落姓氏的实物遗存,充分证实了汉代参狼谷中存在着昌氏羌人部落;同时还存在着梁氏领导的部分流迁进入的抱罕罕羌,以及种存羌、烧党羌、先零羌等。其根据是,2013年田野考察发现参狼谷地带的八力庄村不但有古人类生活生产的遗址,而且还有大量的战国与两汉时期的古墓葬出现,和古遗址、古墓葬相对应的有战汉军营,俗称“营盘”;理川地区战汉古墓群、古城堡;南河乡寺卜寨村战汉墓葬群、占地20余亩的古城堡;南河乡前贯战汉墓葬群、古城堡;何家堡乡吾族村战汉古墓群、古城堡;该乡瓦藏坪战国墓葬群,在瓦藏坪古墓群中发现了五座陪葬大量羊头骨的墓葬,均为西戎墓葬;城关镇官鹅村官鹅大山连片的战国西戎墓,同样出土了大量的陪葬羊头骨,并且建筑有规模较大的古城池;将台乡下巴山村和邻近七个村庄均连片分布着大量的战汉古墓群,在下巴山古墓群中一座墓中就出土了20匹马头骨陪葬品;城关地区的曹家山、高庙山分布着大量的战汉墓葬群,并建有规模很大的古城堡。汉魏晋南北朝及其以前,宕昌羌又叫参狼羌,以此来印证,参狼谷就应该包括迭部的一部分,以及包括宕昌县城在内的宕昌西北全境。 几条羌水 《汉书·地理志》曰:(羌水)“出陇西羌道。东南流迳宕昌城东,西北去天池五百馀里。羌水又东南迳宕婆川城东而东南注。昔姜维之寇陇右也,闻锺会入汉中,引还,知雍州刺史诸葛绪屯桥头,从孔函谷将出北道,绪邀之此路,维更从北道。渡桥头入劒阁,绪追之不及。羌水又东南,阳部水注之,水发东北阳部溪,西南迳安民戍,又西南注羌水。又东南迳武街城西南,又东南迳葭芦城西,羊汤水入焉。水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迳北部城北,又东南迳五部城南,东南右合妾水,傍西南出即水源所发也。羌水又迳葭芦城南,迳馀城南,又东南,左会五部水。水有二源,出南、北五部溪,西南流合为一水,屈而东南注羌水。羌水又东南流至桥头合白水,东南去白水县故城九十里。” 从上述“弯弯绕”、表述含混不清的记载来看,西晋以前,将整个白龙江的中下游都称作“羌水”,其中包括宕昌河、白龙江、白水江、羊汤河、让水河等。在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有关白龙江的记载语焉不详,只有与陇南有关的西汉水的记述,特别是西汉水的一条极不起眼的支流平乐河,只有几十公里长,却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即便是西汉水,从发源地到汇入嘉陵江,也没有白龙江长,这可能与当时白龙江的主要发源地和流经区,历史上的甘南、陇南正处于羌氐藏等少数民族政权治辖,不便考察统计有关。岷江是白龙江的主要支流,曾名白龙江,乾江,在宕昌县境内又名宕昌河。流经宕昌县城的宕昌河,至两河口注人白龙江,全长100多公里,流域面积2235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07亿立方米。白龙江历史上曾名桓水、羌水、白水。《尚书·禹贡》说:“西倾因桓是来。”西倾即西倾山,桓即桓水。南北朝时,又称垫江(今嘉陵江)源,至今甘肃省舟曲县东合支流古羌水(今称岷江)后,又称羌水。唐时,全流均称羌水。实际上,把白龙江叫作“白水”也是错误的。从四川九寨沟发源、流经陇南文县、与白龙江会合后到汇入嘉陵江之前的那一段江水,才叫作“白水”,与甘肃文县毗邻的四川青川县有白水镇(古白水关所在地),便因此得名。三国志里记载的姜维在白水带兵屯垦,就是在这里。说白龙江和白水江,曾名羌水,也值得商榷。不能因为历史上,这两江流域曾经都是羌人久居之地,就把它们也称为羌水。 综上所述,历史上被称作“羌水”的江河至少有三条,或者更多,把白龙江的支流说成是主流,或者干流,这就给历史上“羌水”的实际地理位置造成了混乱,也给研究宕昌羌民族的发源地带来了不便。笔者认为,羌水就是以南河北河为主要支流,而汇聚的宕昌河(即岷江);其他江河被称为“羌水”是以讹传讹,是历史地理书籍作者相互照抄照搬的结果。 参狼羌定居宕昌及其消亡 大约在秦献公时,从湟水流域南迁的参狼羌定居宕昌。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宕昌设羌道。秦人在宕昌设道,具有划时代意义。一是秦人认为,宕昌参狼羌势力足以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二是对宕昌参狼羌的巩固和壮大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是宕昌由此脱颖而出,成为地方政权中心。自此,参狼羌将宕昌作为发展壮大的根据地,与宕昌的山水融为一体。东汉时,羌人频频起义,参狼羌冲锋陷阵。遭到东汉政府残酷镇压后,羌人势力大衰,唯宕昌参狼羌仍盛势不减。近年在宕昌城关发现了两方铜印:一方是“汉率善羌君”,是东汉朝廷为宕昌羌最高首领封授的印鉴,另一方是“魏率善羌佰长”,是曹魏政权为宕昌羌君下属部落封授的印鉴。印鉴是浓缩的文字,也是宕昌羌权势的象征。东晋末年,宕昌参狼羌豪梁氏乘群雄争霸的有利时机,独自坐大,称宕昌王,建立了宕昌国羌人地方政权。参狼始称宕昌,参狼羌始称宕昌羌。始光元年(424年)北魏承认其为附属国。至天和元年(566年),被北周灭亡。宕昌羌立国259年,以附属国地位存在142年。陇南历史上长期居住着羌、氐、藏、汉民族,相对于藏民和汉人,羌氐要弱势得多,所以在漫长的民族大融合时期,陇南的羌氐民族,逐步被汉化、藏化,也是历史的大趋势使然。但是,羌水悠悠,沧海桑田,千百年来,陇南的羌氐民族后裔虽然都被统称为藏族,虽然他们自己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同,但其保留下来的傩舞、宗教、语言、风俗、习性、服饰等文化传统,依旧是本民族的,历经千年而不变。可见,一个民族的称谓是可以改变的,但其文化传承却很难消亡。 沱江 沱江,长江上游支流。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发源于川西北九顶山南麓,绵竹市断岩头大黑湾。南流到金堂县赵镇接纳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条上游支流后,穿龙泉山金堂峡,经简阳市、资阳市、资中县、内江市等至泸州市汇入长江。全长712公里。流域面积3.29万平方公里。从源头至金堂赵镇为上游,长127公里,称绵远河。从赵镇起至河口称沱江,长522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径流量351亿立方米,其中岷江补给约占33.4%。水力资源蕴藏量约186.7万千瓦。干流长年可通木船、机动船,中下游支流多已渠化。沱江流域森林覆被率仅6.1%,为四川各河中最低者,沱江流域内有成都、重庆、德阳、内江、自贡、资阳、绵阳、遂宁、泸州等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厂多达千余座,是四川省工业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高冠于其他各河。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产地。 干流概况干流走向 沱江发源于海拔4984米的九顶山。上源分三条水流。东源:绵远河长180公里,中源:石亭江长141公里,西源:湔江长139公里,在金堂县赵镇附近相汇,成沱江主干流。另外,沱江源头活水还来源于清白江和毗河,这样它就有了5个源头,并且,岷江水网交错其间,流域被打乱,沱江里还流淌着岷江的水。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那样泾渭分明 ,是一条混血的江。但最后,由于绵远河最长,就把它定为正源。在金堂县境内,沱江主干河道流经县境西部,正源绵远河自北向南,流经清江镇,其三条主要支流(即北河、中河、毗河)在县城赵镇附近汇合,流经三星镇、穿截龙泉山后折南而流,经淮口镇、白果镇、五凤镇五凤溪进入简阳市境。其他支流以龙泉山和隆盛--石龙为分水岭,分别向北西、南东方向流入沱江。沱江多年平均入境径流总量76.7亿立方米,出境径流总量79.4亿立方米。在资阳市境内,沱江干流入口高程225.3米,平均比降5.51‰,在资阳市以上长345千米,流域面积11775平方千米。河道平缓弯曲,漫滩丘谷相间,一般河宽200-300米,漫滩宽300-1000米。资阳市位于沱江中游,是沱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城市,人口集中,污水排放量大,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排水管网系统落后且不配套,污水有未达标就排入沱江的情况,是沱江污染源之一。沱江有机物污染严重,特别是枯水期,河水超标严重。沱江自简阳市宏缘乡林荫寺进入资阳市境内,南向流经简阳市养马镇、石桥镇、东溪镇(右纳绛溪),至新市镇南出境,南入雁江区境,在简阳境内流长84.9公里。平均流量为255立方米/秒至275立方米/秒。在雁江区,在区北部的老君镇北入境,始为本区与简阳的界河,至临江镇北入境,左纳阳化河,南向流经雁江镇(九曲河汇入)、松涛镇、宝台镇,南津镇、忠义镇,在雁江区伍徨镇龙门村罗家坝出境,长171.5千米。流经简阳市、资阳市两城区,以及十余个乡镇。在内江市境内,沱江流经资中、东兴及市中区,是市内水路运输要道,自古有"万斛之舟行若风"的繁忙景象描写。沱江水流缓急交替,滩沱相间,蜿蜒曲折,常年平均流量为375立方米/秒,自然落差135.5米,平均比降0.45%,水能蕴藏量有14.5万千瓦供开发。较大支流有资中的球溪河、内江的大清河等。这些河均有灌溉、航运和发电之利。加上沱江河的水能资源,年发电量可达9.2亿度,已开发的水能资源仅占可开发量的21.7%。在资中县,在顺河场镇北纳球溪后入境,东南向流经甘露镇、归德镇、水南镇、县城重龙镇、苏家湾,银山镇出境,入内江市区。沱江资中江段86公里。在内江市区,在东兴区的富溪乡入境,东南向流经史家镇、东兴区、市中区、乐贤街道(左纳小清龙河、清流河)、椑木镇,曲折转为南流,经白马镇,在沱江乡出境,入自贡市区。在自贡市境内,沱江下游段流经市境127公里。釜溪河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旭水河、威远河注人,流域总面积为3490平方公里。沱江干流南向流经大安区的永嘉乡、庙坝镇、牛佛镇、回龙镇岩槽,入富顺县境内。在富顺县境内,南流经狮市镇、县城东湖镇,下游右纳釜溪,转为东南流,经琵琶镇,安溪镇、赵化镇、万寿镇、怀德镇、长滩镇境内。在泸州市境内,沱江从富顺县流来,在泸县的海潮镇小柏村入境;沿泸县与江阳区边界,经海潮镇、通滩镇,进入龙马潭区,沿龙马潭区、纳溪区边界,经胡市镇,左纳濑溪河,经安宁镇、红星街道,在小市街道东南汇入长江。泸县境内流长34公里,水域面积0.94万亩,流域面积355.66平方公里,落差17.33米,出境处平均流量463.6立方米/秒。 河道特征 沱江的发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缘的九顶山,又名茶坪山。这座山里的东、中、西三处分别流出许多溪流,逐渐汇成三条较大的支流:西边一条湔江,长139公里;中间一条石亭江,长141公里,东边一条绵远河,长180公;它们汇合在金堂赵镇附近,才正式成为沱江干流。因为绵远河最长,所以现在把它定为沱江的正源,另外两条上源支流就算旁支。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许多不同的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桥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后江,绵远河又叫绵阳河。《汉书·地理志》中,就记载了它们的情况。当时湔江称为湔水,出自绵县玉垒山;石亭江称为雒水,出自雒县章山;绵远河称为绵水,出自绵竹县紫岩山。这三条河从深山走出的地方,都形成比较大的冲积扇,我们的祖先们就模仿岷江都江堰那样,让水流象一把摺扇似的分成许多股,化为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湔江山出口处名叫堋口,在历史上水流曾被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最多时竟一分为九;清末民初就建有湔江堰;石亭江出山口处名叫高景关,清代就将水流引作三股,建成朱家堰、李家堰、火烧堰,民国时合称朱李火堰,绵远河出山口处名叫汉旺场,清代形成绵江堰,以后发展为官渠堰、宋家堰、硼砂堰,民国时合称官宋硼堰。这些引水渠,与平原上的河道差别不大,经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变化多端,与现代引水工程有很大的不同。沱江在金堂峡河段:古代称为金堂江,以下又称中江。过了金堂峡,进入汉代叫做牛县的简阳,所以江名又称牛水或牛江,唐代那里又称雁水或雁江。接着,江流通过资阳、资中县境,古代又有资江之名。资中县东南江边有个唐明渡,相传安禄山造反时,是唐明皇带着杨贵妃逃亡摆渡的地方,这段江流又称珠江。接着,沱江又流过内江,包围城市绕了半圈,留下李白的著名诗句。接着流过富顺县,那里的江名又称金川,宋代方志上称力釜川,釜就是锅,说江流环绕县城,很象一口锅。沱江两岸崩落的大石留在江心里,叫作"三台七曜石",实际上那是七块巨石分为两层,也算是古代的一处名胜。接着,江流到达泸州,汇入长江,在泸州,晋代《华阳国志》提到江中有"大阙、小阙",那可能是十分巨大的礁石。相传沱江汇入长江之处,江面十分宽阔,夏天涨起了洪水,"两江环合,弥漫浩渺",好象大海一般,泸川人把这种景色称为"海观",而且曾在江边盖起了一座海观楼。据说《封神榜》里的周朝大官尹吉甫就生在那里。尹吉甫的儿子尹伯奇,因为忍受不了后母的虐待,曾在山腰一块大石上作曲弹琴,抒发心中的悲愤,最后跳进江中自尽。那块石头后来称为抚琴台。由于诸葛亮《出师表》里有"五月渡泸"这句话,于是后人在泸州江边上修起了一座渡泸亭:东面的堡子山。又称得功山,相传是诸葛亮渡江前扎营的地方,山下有条小溪,名叫马谡溪,相传马谡的部队就驻扎在那里。不过,从宋代起,考古家们研究过孔明渡泸的地方,大家都认为他渡的是金沙江,而不是这条沱江。 它从绵远河的头算起,总长634公里;计算下来的流域面积是2.78万平方公里;干流平均比降是3.35‰;天然落差有23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是455立方米每秒。汇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60条。 沱江源头处的九顶山,属于北东向的龙门山脉中段,主峰狮子王高程4982米,高出成都平原4400米以上。龙门山脉因为严格受着秦岭褶皱带、华夏系褶皱断裂带的控制,山脉的排列走向与大地构造的走向完全一致,亦步亦趋。在地质史上距今8000万年开始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山岩被强烈地推掩,于是形成一系列"飞来峰",使山形更加特异。古代称为玉山,不知有多少诗人为它吟咏过美妙的词句。杜甫诗中有:"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岑参也曾高吟过:"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旷野看人小,长空共乌齐。" 沱江上源三大支流顺着地势横切大地构造,由西北向东南进入四川盆地,挟带着由龙门山前的大量砂石,堆积成了一层又一层的冲积扇,逐渐成为成都平原这块天府平畴。在中低山区行进的上源支流一路上河谷狭窄,岩坡陡峻,有些河段水面宽度只有10~15米,加上河道中跌水和深潭,一个接着一个,使水流十分湍急,一股劲飞流溅沫、滔声振耳。江流出水以后,进入成都平原区,河谷突然展宽,水流突然变缓,水中沙石停积下来,造成砂砾石河床,河谷的宽度有些段落达到一两公里。河低比降以绵远河为例,平均是2.5‰;而下段沱江干流平均只有0.43‰。 沱江上也有"三峡",但不象长江三峡那样集中在一起,而是分散在上中下游。上游的金堂峡,全长13公里,平面上象一个大"S"形,左边是炮台山,右边是云顶山,两岸山岸高耸,江面最宽时也只有200米。峡谷里有座三皇庙,据说古代庙里的神象满脸都是疙瘩,狰狞可畏,如今那庙字久已不存,据学者考证,这座庙里供奉的神,实际上是春秋时期的蜀王开明。相传那时蜀国受到严重水灾,民不聊生,这位蜀王左脚一蹬,右脚一踹,打开了这道金堂峡,于是平原上的几尺深的渍水,全由这道口门排泄出去,恢复成安居乐业的天府之国。现在炮台山和云顶山的半腰岩石上,一边还留下一个开明的脚印,看上去比平常人的脚要大一倍。金堂峡的进口有个赵镇,出口有个淮口镇,好象在为这道铁门坎担任守中游的一峡,名叫月亮峡,座落在资中登瀛岩到归德乡一段,全长21公里。这里已是盆地丘陵区,虽然两岸岩玻陡峻,但山岗不高,出露的岩层属于株罗系的砂岩与粘土岩互层。因为岩层基本水平,而砂岩所夹杂着的粘上岩又比较软弱,风化起来更诀,于是抢先剥落下来,成为凹腔,上面的砂岩层就成了空中楼阁,象顶板一样悬着,成为天然洞穴。砂岩内部本来有多裂隙,在失去下部支承之后,往往因悬吊部分岩板重量太大,于是沿着裂隙崩坍下来,流在江边,流向江心。于是江岩就堆积了一块又一块的巨石,大的比一间草房还大。在月亮峡里,洪水时期间江面宽度只有130到200米,江上滩多流急,行船困难。宋代诗人范祖禹写了一首诗描写过这种情景:五月江流万里滩,迅如飞电劈群山,荆云峡雨须更过,白帝江陵朝暮间。这一峡里,也有一个登瀛岩水文站,负责水文观测工作。 下游的一峡,名叫石灰峡,又名青山峡,在富顺安溪场附近,只有一公里多长,在沱江三峡中是个小弟弟。它切断平行薄刀岭、龙贯山的条形山体,形成峡谷。但这里桌状山岗并不高峻,相对高差在200米左右,江流也比较开阔,谷宽300米左右,因此看上去已没有前面两峡那种雄浑的气派。 应当特别指出,沱江穿出金堂峡之后,进入盆地丘陵区,河道就一波三折,回肠九曲。建国后修建的成渝铁路有一大半沿着沱江右岸行进,虽然步步不离江滨,却要不断地裁湾取直。五凤溪车站前后、沱江就蜿蜒成一个"w"形,下面又接着几个"S"形,养马河与石桥镇两个车站之间,铁道虽是一条直线,江道却是一个大的"w"字;在简阳模范乡(黄家湾)猫猫寺,江流竟然曲折成为一个绳套,那里的7.5公里长的大河曲,走直线不过是400米,现在已经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修了一座猫猫寺水电站。在资阳忠义镇(访弘)王二溪那里,沱江不但弯成S形,而且两边都有绳套似的河曲,4.5公里的河道,直线距离不到300米,现在那里也建成了一座王二溪水电站。著名的内江城也是河曲所经之地,从三元井到号志口,直线不过一公里,而沱江却一步三摇,绕行了11.5公里。 从赵镇到泸州沱江干流的弯曲系数,这段江流全长502公里,天然落差有214米,弯曲系数平均是2.11;也就是说,河直全长要比走直线多出2.11倍。在猫猫寺那一段,弯曲系数高达30;石盘滩到龙门镇这一段,弯曲系数是7.9。 九曲回肠的沱江,给行船多走了不少冤枉路,但也有些好处,对防洪、发电有所帮助。因为河曲多,洪水索回百折,渐渐减缓流速,所以河槽就有了一定的调蓄能力,减少洪水向两岸泛滥的危害。1981年7月的大洪水,干流河槽里每公里滞纳水量多达300~600万立方米,延缓了洪水传播的时间。 沱江干流除了"三峡"是狭窄的V形河谷以外,其余段落河多半宽浅。资阳以上,河谷的宽度起码是一公里;资阳以下,河谷渐渐窄狭,宽度大约减少了一半。这种上游宽、下游窄的现象,有点不合常规。但到了下游,河谷又真正增宽。河道上的边滩并不对称,最宽的边滩可以到200米。有些段落还有许多河心洲坝。沱江还有一个特色是滩沱相间出现,遇到浅滩枯水时,江水只有1米深;可是遇到深沱。水深一般是15米以上,最深的一处达到35米。浅滩的长度一般在500米以上;而深沱长度一般不到200米。航运部门统计过,沱江干流上,光是险滩就有230处,内江市所辖的河段,平均1.6公里有一处险滩。 主要支流 沱江水系发育,上游有绵远河、青白江、毗河勾通相邻流域岷江水系,构成了沱江为不封闭流域的特点;中下游支流与干流呈对称性的树枝状分布,主要支流有绛溪河、球溪河、资水河、蒙溪河、大清流河、釜溪河、濑溪河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