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踪迹|旧志独一首,诗咏“文峰塔”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2-20 发布于安徽

文峰塔,亦称“文峰阁”,现位于阜阳城区阜临路东段南侧(清河路中段北侧)的文峰公园内。此塔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是颍州官方希冀阜阳文星显露,振兴颍州文风而建筑的风水宝塔。

清道光《阜阳县志》(卷二·舆地志)记载:“孤堆,县东三里,旧有寺,后改建文峰塔。能添建三数级,则文星较露矣。”“文峰塔,在东门外三里许。州守陈九陛建。”(清康熙《颍州志》卷三·古迹)80年代新修《阜阳县志》(第二十四章·文化)记载:文峰塔建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当时文风开始衰退,颍州知州陈九陛为褒奖过去,激励后人,取“文峰”之名,以城东南隅孤堆为基,创建文峰塔。巍然屹立的文峰塔,与颍州按察分司兵备佥事孙磐、曾大显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望霍楼”(康熙年间始称“奎星楼”,民间称为三棚塔)遥相辉映,企望着颍州文星灿烂、名人辈出。

而阜阳旧志中仅存一首赞咏郡守陈九陛恭行德政,重视风化,创建“文峰塔”的律诗,颇为珍贵。这首题为《郡侯新建文峰阁纪盛》(清乾隆《颍州府志》卷之九·艺文志)的诗,由时为颍州举人吴茂陵(后中进士)所作,诗曰:

清颍澄波碧四围,

望中高阁霭晴晖。

孤云直上栖金鹊,

曲槛盘空接翠微。

三异政成民自乐,

八风歌罢士如归。

由来贤牧思欧晏,

今日还增翰墨辉。

陈九陛,荫生,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字对廷。康熙三十一年(1692)任颍州知州。他在任上创建了文峰塔,亦在革除陋俗方面有建树。旧志记载,颍州过去有“报庙”旧俗,家中若有老人去世,势必全家出动,三日内要三次去城西关外的“社稷坛”、城中的“城隍庙”报告死讯,并“供饮食、焚纸钱”。陈九陛了解到这一情况,感慨地说:“死丧之初,有含殓棺衾诸大事,宜慎重营办,亲属何暇他往!”他认为这种做法毫无益处。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子孙反而自认为有罪而去求神求援,岂不让人大惑不解!于是谆谆教化愚民破除陋习,并以官府名义在五城门口贴出禁止性《布告》,对违者采取处置措施。此举显效,“年来此风遂绝”。

古代的进士被视为人才的象征。“阜阳市历代产生了多少进士呢?据阜阳旧志记载,自唐朝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阜阳有文进士60人,武进士15人(清代12人)。其中李黼为元朝泰定四年(1327)廷试第一;颍州刘体仁一家出了7个进士,清顺治十六年(1659)一家“同榜三进士”。(刘世勋《阜阳教育史话》黄山书社201612月第1版)笔者粗略统计,自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陈九陛创建文峰塔落成,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207年间,阜阳文风似乎有些改善,陆续产生了以吴茂陵为首的文进士8人,以刘辉境为首的武进士12人,总计文武进士20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