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树沧桑|吕家祠堂“古双柏”见证的历史瞬间

 颍州西湖会老堂 2023-02-20 发布于安徽

    在临泉县吕寨镇中心学校院内,有一座坐北面南的“吕家祠堂”,门前东西方向并列生长着两株参天古柏。两树相距6米,树龄均在220年,东边一株树高16米,胸围226厘米,冠幅平均12米;西面一株树高15米,胸围213厘米,冠幅平均为10.5米。两树傲然挺立,直指苍天,亭亭如盖,生机盎然。两株古柏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已被收入《阜阳古树名木志》(安徽科技出版社)。

    吕寨,明朝时为陶姓族居,称陶小庄;清道光时,吕姓迁来于此筑寨,取名平心寨;其后,吕姓发达,此地兴集改称吕大寨或吕大围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驻鲁干部训练班迁此,为保密需要对外称“双口镇”;1947年临泉县解放后,该地改称吕寨。

    清时,吕姓族人为纪念吕氏祖先兴建吕家祠堂,祠堂雕梁画栋,青砖灰瓦,有着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目前整体保存完好。“双柏”为原临泉县人大主任吕次山(19011996)的先辈所栽植,吕次山曾任该校校长。1985年,阜阳地区开展了评选“健康老人”活动,吕次山和贺醴泉评为全国“健康老人”,荣获国家评委颁发的“寿星”奖。

    19947月,临泉县人民政府在吕家祠堂院内立有“豫皖苏四地委、四分区、四专署机关驻地遗址”纪念碑,和《豫皖苏四地委、四分区、四专署简介》。豫皖苏四地委、四分区、四专署,是在邓小平“开辟沙南”重大决策的背景下建立的。19478月,刘(伯承)邓(小平)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途经沙南。邓小平认为“沙南地区兵多、粮广,物产丰富,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因此作出了“开辟沙南”的重大决策。为实现这一决策,报经晋冀鲁豫军区批准,“豫皖苏四地委、四分区、四专署于19471020日在沈丘莲池成立,次年(1948年)春进驻吕寨。辖临泉、沈丘、阜阳等92市,地委书记黄霖,之后杜润生、李广;分区司令员黄霖(兼),之后宋文;专员雷敏之。四地委在吕寨召开多次会议,贯彻新区政策,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建立政权,培养干部,为支援淮海战役和人民解放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9471230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平安庄召开中共豫皖苏四地委、四分区、四专署及所属县委书记、县长联席会议。刘伯承司令员听取了四地委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作出了对地方武装进行整顿的指示,还作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报告。

    19492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根据党中央《关于在全国解放区行政管辖省县原边归界的指示》,决定撤销中共豫皖苏中央分局,将其所属二、四、六地委及沙河工委之安徽省阜阳专区部分归还原制,建立中共安徽省阜阳地方委员会。3月上旬,中共阜阳地委、专署、军分区同时宣布成立。地委机关驻阜阳城,隶属安徽省委领导。至此,豫皖苏四地委、四分区、四专署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

    吕寨镇中心校创建于解放前夕,原名“民强中学”,解放后为吕寨小学、吕寨区中心小学,吕寨镇中心小学,20049月为吕寨镇中心学校。抗日战争时期(194310月),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视察豫皖边区防务工作,去大别山经过吕寨,即兴为“明强中学”题写了校匾。该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学校,解放前夕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解放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吕家祠堂,现为临泉县人民政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吕家祠堂也叫“忆红园”,被列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教育基地。

    另外,祠堂内还散落着“清旌表太学生陈向仁”古石碑和构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