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愈曾写下一篇天下雄文,为何历代帝王都对其敬而远之?

 渐华 2023-02-20 发布于山东

唐代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的韩愈,在其一生中有部分作品得到了历代的认可,可有一小部分作品却被历史所埋没,这倒不是韩愈的作品在文学上的水平不高,相反是因为其政治观点有着强烈的时代局限性,这其中便包括了一篇雄文。

文章图片1

这篇天下雄文早年与韩愈的其他文章一样,都被冷落了,特别是在历代帝王的眼里,这篇诗文似乎是在透露着嘲讽,于是对它的评价更是低出了新境界。在帝王眼里看来评价很低的作品,自然也不会吸引主流学派去探讨。

不过抛开历代帝王的评价不谈,韩愈的这篇雄文在文学上的造诣还是很深的,当然之所以能让历代帝王对它敬而远之,则是与韩愈写下这篇文章的背景息息相关,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才让历代帝王对它嗤之以鼻呢?

文章图片2

一、关键问题上与皇帝对立

与帝王的想法相背驰,还在关键问题上屡屡与皇帝对立,被贬后还写下一篇雄文来驳斥君主的人,莫过于韩愈了。韩愈曾在被贬职后,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篇诗文,目的也是为了继续驳斥帝王的观点,让他能够重视到自己的那些错误。

怎料皇帝看后更是勃然大怒,对韩愈施加了更加严厉的责罚。其实韩愈之所以要与皇帝对着干,目的也是阐述当时主流政治家的观点,当时正值唐朝佛教发展的高峰期,皇帝也开始加入到了佛教信仰的队伍中,这让韩愈看到了危机所在。

于是立即上书发表了应该限制佛教发展的奏折。韩愈在佛教发展方面的奏折一次次向上递交,却一次次石沉大海,得不到丝毫回应,这让韩愈最终选择了直谏。

文章图片3

为了劝谏皇帝谨慎发展佛教,韩愈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朝堂上当面将皇帝要进一步发展扩大佛教的这一问题给问住了。无奈之下,皇帝做出了一步退让,可是韩愈却丝毫不予退让,这可把皇帝给为难住了,僵持之下还好有其他重臣解围,这才让皇帝暂时挽回了颜面。

可这一次却让皇帝对韩愈的印象那是差到了极点。韩愈对佛教的发展十分谨慎,实际上便是一种古典式的政治思想的延续,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政治家提出过要遏制佛教的发展。

不过当时因为正逢乱世,为了提高生产力,打压佛教似乎可以理解,到了唐朝盛世,依旧片面地打压佛教发展,似乎就有些牵强了,这让皇帝感到不悦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韩愈提出要打压佛教可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这么简单,这更是要放到更长远的利益考虑。从稳定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着手,一步步巩固在思想上的统治,防止被佛教等思想所侵扰。

文章图片4

二、不为权贵尽折腰

一个被封建主义思想贯彻一生的韩愈,却抱着不为权贵尽折腰的理想理念,本质上还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思想统治,这让他的不为权贵尽折腰,成了让他难以被帝王接纳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抗议皇帝将佛教进一步扩大发展外,他还屡屡反对将佛教思想带入到科举选拔当中,从而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了以古典化儒学思想为主导,这样一来才能迎合上当时提倡的复古运动。

加入复古运动的韩愈,在文学上尽管有了很高的成就,可这也造成了他的仕途并不如意,没有能够迎合帝王的想法,还屡屡给予驳斥和批评,这当然会让皇帝恼羞成怒了,于是将韩愈一贬再贬,他也从此走上了漂泊无定的生活。

文章图片5

遭到不断贬职的韩愈,可谓是屡战屡败还屡败屡战,在贬职的路上,依旧不停上书。这让皇帝即便是懒得看韩愈的奏书,可在一级一级的传阅下,难免就有流言蜚语,这让皇帝不得不将韩愈作为了一个典型来批评。

始终不愿迎合皇帝的想法,成了韩愈后来刻在了这段历史中的痕迹,这让后世帝王读到韩愈遭到贬职后,所下的这篇诗文后,便只能是敬而远之,毕竟任何一位帝王都需要一位真正能够治理朝政,迎合时代发展和变革的人才。

韩愈用古典政治思维来考虑盛唐时代下的问题,不仅显得过时,同时还伴有鲜明的个人情感倾向,这才使得历代帝王在这一点上对韩愈的评价不高,更是对这篇天下雄文敬而远之。没有被历代君王所看重,韩愈的这篇诗文却被历代的士大夫高看,给予了很高评价。

毕竟有着不为权贵尽折腰的品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哪怕是终其一身再无成就,也丝毫不后悔,这种精神正是日后士大夫阶层所提倡的,不过却是历代帝王所畏惧的,毕竟它也是威胁皇权的潜在因素。

文章图片6

三、不利于皇权的集中化

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篇诗文的开头两段就能看出,不断上奏,不断遭贬,仍旧坚持欲为圣明除弊事的态度。这个态度事实上就已经表明了他与皇帝的执政方针分道扬镳了,放到后世帝王来看,这便是一种威胁皇权的表现,自然是对它嗤之以鼻了。

封建君主专制,强调的就是不断加强皇权,皇权不断集中化,同时辅佐帝王身边的众臣也要倒向帝王,以皇帝提出的执政方针为纲要。像韩愈这种非常明显与皇帝对着干的人,在后世帝王眼里,哪怕是再有才能,也只能是一个无用的庸才。

当然韩愈写下这篇诗文也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唐代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还没有那么的完善,这让政治家谈论如何实现真正报效国家时,在思想上便有所差异。

文章图片7

有悖于帝王的执政思想,却被士大夫阶层奉为了经典,韩愈的这篇诗文尽管有着天下雄文之称,可历代帝王却都选择了将其掩盖,尽量不流入主流社会价值观中。

毕竟随着皇权越来越集中化,对这种明显与皇帝对着干的思想,肯定是要根除的,特别是明清两代,对士大夫阶层更是有所打压,使得皇权走上了巅峰期。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看到韩愈的这篇诗文后,才越发觉得它是天下雄文,不仅有着自己鲜明的政治主张,还不怕与皇帝对着干,可见在君主专制的背景下,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皇权的集中与在施政时的表现,是中国历代帝王所重视的,这让每一位帝王都不希望看到一些与自己唱反调的人,更是畏惧一些士大夫结成党羽,形成一股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对皇权构成了严峻挑战。

文章图片8

正因如此看到了韩愈的遭贬职后,写下的那篇天下雄文,才让历代帝王将其视为了挑战皇权的示威,对它不仅敬而远之,还极力掩盖它的文学价值。

相反是不少士大夫将它捡了起来,将它作为激励仕途的座右铭,其实无论如何韩愈的这篇诗文也只不过他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情感流露罢了。

能被称之为天下雄文,一定有它的原因所在,韩愈遭到贬职时所写下的诗文中,不仅没有对自己的现状有过丝毫的后悔,还表达了要继续追逐自己的政治理想。

中间要长期与皇帝对着干的这种思想理念,让他成了被后世士大夫所追捧的对象,正是有了这一点才让这篇文章称之为雄文。不过特殊的感情流露,却也让这篇雄文被视作了侵犯皇权的代表,被历代帝王所排斥,让它一度褒贬不一,反而成为了日后知识分子用来讽刺封建君主专制的一个代表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