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量时代的【张颂文们】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3-02-20 发布于浙江


演技派,没有遇对时代。








































《狂飙》的成功,让张颂文等演员成为2023年春节期间国内最具热度的“偶像团体”。精彩的剧情配以顶级的表演阵容,让内陆电视剧开年即扬眉吐气了一回。他们曾经的作品被观众翻出,溢美之词铺天盖地,于是又有媒体发出“好演员的春天到了”这样的感慨。可实际上好演员的春天真的到了么?流量时代的【张颂文们】能撑多久呢?

《狂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批演员精湛的演技。

随时代蜕变的高启强、忍辱负重的安欣、癫狂凶悍的徐江、霸气性感的大嫂,每个角色单独拎出来都够聊上一壶,每段剧情摘出来都能絮叨一夜。

是这群平日里苦熬苦业,认真拍戏的演员们成就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彩作品。难怪观众会说:看他们演戏真过瘾。

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对这部戏的力挺,对演员的追捧,对优秀国内作品的期待。

那个曾经在北京小院种菜,没钱买煤的张颂文、那个演戏差点窒息却没有权利署名的高叶、那个其貌不扬屡屡受挫的阿如那等演员,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掌声。

可这些追捧能持续多久呢?

张颂文在某节目中说过,当年自己做群演时候很努力要诠释好角色。不断问导演这个角色什么背景、什么家庭、什么文化程度。一系列问号丢给对方后换来的是一句“你可以走了。”在如今很多作品创作过程中,演员是不需要有问题的。

或者说,是不需要有脑子的。

你好看,就摆个造型,双目无神无所谓,眼神涣散也不要紧,你负责站在那里好了。会有服装造型给你安排妥当的的,会有人给你P图的。

宋朝的室内,摆着明清的瓷器,演员们磕磕巴巴,读着大佐一样的台词。哪怕你不认字都无所谓,你一定能够准确念出“1234567”对吧?

既然演员不需要带脑子,不需要思考角色,考虑剧情,那自然也就不需要演技了。

演技这东西,远比不上流量。你们那么较真干嘛呢?人家好看就行,或者说,我们把你捯饬得好看就行了。我们帮你组建的粉丝团会把所有质疑的声音骂退,你做个人偶往那一杵,不也挺好。

流量时代的作品,讲得是一个“快”。

发掘快,培养快,造势快,赚钱快,淘汰快。

平台与明星公司根本不在乎旗下艺人有什么演技,你红就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今天代言,明天个人品牌服饰,后天演唱会,大电影。你是不是那块料无所谓。

啥时候粉丝反应过来了,没人看了。塌房了,就都结束了。明星公司和平台方无所谓的,人家赚够了。流量量一批接一批,损失了一批再换一批。

你以为流量明星就是一切?

其实也是工具人。

【张颂文们】的走红,是赶上了一阵风。

今天观众追捧也就是蹭流量,蹭热度,明天谁又火了马上就跑那边去了。这种人云亦云的吹捧者也是流量时代的一朵朵浪花,不过是随波逐流,没有方向。

想起贾樟柯的《江湖儿女》公映后很快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亿的文艺片,一时间贾樟柯及其作品成为现象级的讨论对象。无数人开始追捧贾樟柯。

贾导出席某朋友婚礼,席间一群人争相合影,然后发朋友圈好一通炫耀。“中国最好的文艺片导演”,“山西人的骄傲”,“我就爱他这文艺范儿”等等。若问起来,你喜欢贾樟柯哪部电影,对方马上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

这多少有点尴尬对吧?

他们没有错。

遇到名人好多人都愿意合影,我也不例外。

可某些人喜欢的,仅仅是这个人或这部作品的名气,享受与名气最近距离的状态。这种因时而动的热情,仅仅是一种冲动,一种对名利和流量的参与感。而非对某个人或者某个作品发自心底的热爱。

同理,【张颂文们】也一样。

喜欢的观众,会一如既往喜欢。喜欢他们演戏,喜欢他们认真,喜欢他们对作品和角色全身心的付出。假装喜欢的那些人则会热情逐渐退却。

毕竟在今时今日的环境下,流量时时刻刻都会被制造,热度每分每秒都会被引起。这两月最火的,未必是过阵子最火的,谁热去追谁才有意思。

张颂文的新作《不止不休》即将上映,那些在机场围堵索要签名的狂热粉有福了。你们是否会像追其他流量一样为他摇旗呐喊呢?是否会为他随便一句没有意义的,不带脑子的应付而掌声雷动呢?

我相信不会的。

【张颂文们】知道,自己和流量不是一路人。

他们有自己的坚持,理想和方向。

所有努力的背后,包含着失败的痛苦和无可奈何。这些问题不是他们造成的,也不是流量明星造成的 ,而是这个被资本绑架的流量时代造成的。

我和朋友曾感慨于韩国有黄政民、李政宰等中生代实力明星。他们首先能接到宽松的创作环境,然后能收到好剧本,再然后才有机会诠释好角色。

也正是韩国电影人的不懈努力,在风起云涌的流量时代仍旧给韩国各个年龄段的实力派演员提供好剧本,好内容,好的创作氛围(相对好)。

我们呢?

曾几何时,芦苇,张、陈、田等行家能创作出像《霸王别姬》、《活着》、《蓝风筝》、《孩子王》等佳作。剧本也好,演员也好,都会有相当程度的发挥。可今天国内影坛则被流量明星和综艺咖牢牢统治。

要么爱国宇宙,要么拼多多大电影,偶有《药神》《亲爱的》和《流浪地球》等佳作,但电视电影中有演技和实力的演员却被挤压得罕有发挥空间。

烂剧本,烂导演,烂演员在流量的加持下纵横捭阖,无往不利,令人作呕。

演技派呢?

陈道明、王志文、张译、李雪健、范伟等实力派演技派,一年或几年未必有一部好戏。即便拍了电影,他们的戏又有多少个厅?他们的作品影响力又有多少?

是那些幕后大佬在充分利用流量,把控院线资源,扭曲着观众越发不堪的审美,不断刷新社会的底线。因为资本的出现,观众没得选择,演技派没得选择。

除了影视剧,他们的触手早已经伸向任何有人类活动的范围。医疗、教育、养老、产业,人类能想到的,他们都想到了。人类没想到的,他们也想到了。

资本过处,寸草不生。

所以,在颜值和饭圈的相互作用下,演技也好,实力也好,不过是被人操纵的玩具。一部《狂飙》的成功,是广大观众的幸福,却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什么时候资本开始在乎演技和实力,开始认真构架市场,认真对待剧本,剔除腐肉,甩掉文盲,让【张颂文们】挑大梁,演好戏,那才是好演员真正的春天。

【张颂文们】,祝你们好运。








END
雨水时节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