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通谷[腹通谷]

 推拿按摩 2023-02-20 发布于山东
腹通谷
腹通谷
腹通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0.8寸。
百科名医权威合作机构
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
简介
  • Fùtōnggǔ KI20
  • 来源:《针灸甲乙经》
  • 别名:通骨,通谷
  • 归经:足少阴肾经
  • 功效: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清心益肾,降逆止呕
穴名释义
  • 腹,腹部;通,通过;谷,水谷。穴平上脘,为水谷通过之道,故名。
取穴
精准取穴
  • 在上腹部,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简便取穴
  • 先找到胸剑联合与肚脐连线的中点,胸剑联合与该点距离的上3/4处,再旁开前正中线至乳头距离的1/8,即为此穴。
本穴的精准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为8直寸,两乳头之间的距离为8横寸。简便取穴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是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的方法,操作简便,便于记忆。一般情况下,简便取穴的方法只适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养生防病时运用。如果使用穴位进行疾病的治疗,则需要使用精准取穴。
局部解剖
  •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 浅层布有腹壁浅静脉和第6、7、8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及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腹壁上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6、7、8胸神经前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动、静脉。
主治
  • 暴喑,急性舌骨肌麻痹。
  • 胃痉挛,胃下垂,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腹痛,腹胀,呕吐。
  • 哮喘,肺气肿。
  • 胸痛,心痛,肋间神经痛,心悸。
操作
治疗操作
  • 直刺0.5~0.8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压按摩:用指腹用力按压,每次1~3分钟。
  •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古籍摘要
  • 《针灸甲乙经·卷十二》:食饮善呕,不能言,通谷主之。
  •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心痛恶气上,肋急痛,灸通谷五十壮。
  • 《针灸大成·卷六》:主头重目眩,善惊,引鼽衄,项痛,目䀮䀮,留饮胸满,食不化,失欠。
常用配伍
  • 配胃俞、足三里,治腹痛、腹胀。
  • 配内关、中脘、梁丘、足三里,治胃痛,噎膈,呕逆。
  • 配尺泽,治咳血。
参考文献
  • [1] 孙国杰。针灸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2] 郭长青。人体经络穴位使用大图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
  • [3] 刘乃刚。精准取穴不出错.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