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放牛娃到红军师长,被邓公誉为敢打硬仗恶仗的“一代战将”

 茂林之家 2023-02-20 发布于湖南

王近山,勇猛善战、身先士卒,被誉为“王疯子”,是《亮剑》中的主角“李云龙”的原型人物之一,55年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邓公题写“一代战将”。

文章图片1

从“放牛娃”到红军师长

王近山于1915年十月十一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一户贫困农民之家。王近山八岁开始,为养家糊口给地主家做长工,但常常被人打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0年三月到达了他的故乡,当时只有15岁的王近山就加入了红军,并在红11军担任了一个通讯兵。1932年,为粉碎国民党“围剿”鄂豫皖根据地,由红四方面军发起了商潢战役。

文章图片2

在这次战役中,第10师30团被命令占领了一座小山,驻守的是刘峙12师。敌军装备精良,居高临下,30团无法攻破。当时是第30团6连的连长王近山,他向时任10师师长的王宏坤请战。得到命令后,王近山率领连队就冲上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

文章图片3

王近山在打斗中与国民党士兵,从悬崖上摔了下来。王近山在地上翻滚的时候,脑袋上被一块尖锐的石头砸出了一个大洞,鲜血汩汩流出。他不顾剧痛,拔出手枪,一枪打死了那个敌人。

文章图片4

在他的鼓励下,士兵们打光了子弹,就用枪托、铲子、大刀、牙齿,最后把敌人打垮,占领了阵地。战斗过后,士兵们发现王近山已经昏迷在山脚下。这一战,王近山不但脑门上多了一条深深的刀痕,还多了一个“王疯子”的外号。正是在这种勇敢的斗争中,王近山从一个不认识字的“放牛娃”,成长为红军31军93师师长。

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

一九四三年十月,华北方面军“扫荡”了太岳地区。国民党趁此机会,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第三次反共高潮。时任太岳地区386旅旅长、太岳第二军分区司令的王近山,奉命率领第十六团守卫陕甘宁,因敌情复杂,形势紧张,太岳军区司令陈赓在动身之前,特意对王近山说:“速往延安,途中不可纠缠;一旦开战,一定要速战速决。

文章图片5

十月二十二日,王近山率领部队突破了日本人的包围圈,伪装成平民进入韩略村。韩略村靠近临汾,是日本人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经常有日本人在那里骚扰、伤害当地居民,但是日军对八路军的到来却没有丝毫的警觉。

文章图片6

王近山得知敌人的情况后,没有时间向上面请示,立即在村庄的西南方向埋伏。24号,日军车队驶入埋伏区域,王近山适时发出伏击讯号,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烈交火和徒手搏斗,终于将日本人击退。

文章图片7

120多个人全部被消灭,只有三个人逃了出来。战后,根据所得到的资料分析,发现遭到伏击的并非普通日本军人,而是华北方面军100多名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是专门到这里来学习“扫荡”的经历。

文章图片8

随后,日军随即出动3000多人,在战斗机的配合下赶往韩略村,准备“还以颜色”。但是王近山已经调头到延安去了。毛泽东一到延安,就和王近山等人握手,说道:“我早听闻过王疯子,吴下阿蒙,厉害!这次韩略村的伏击,证明了你的勇气、果决,把握机会,打出一场漂亮的仗!”

大杨湖之战

一九四六年八月陇海路之战之后,蒋介石调集十四个整编师32个旅,欲趁晋冀鲁豫野战军尚未恢复之时,企图一举歼灭野战军主力于定陶、曹县一带。

国民党整编第三师的赵锡田,曾经到缅甸与日作战,他仗着蒋介石的亲信,仗着自己的武器精良,嚣张地说,不出两周,就可以攻占鲁西南,将刘伯承打到太行山去!在这个紧要关头,邓小平在全体纵队领导会上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是要坚决地歼灭敌军呢,还是把背包背到太行山去呢?

文章图片9

王近山是第六纵队的总指挥,他对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已经很恼火了,他站了起来,说道:“我王近山发誓,不把赵锡田除掉,我没脸再来找你!”

文章图片10

刘伯承和邓小平都很欣赏王近山的担当精神,立即同意。接到命令后,王近山采取了游击战战术,诱敌深入,把敌军引到了大杨湖畔。为了把敌人59团这块“硬骨头”吃下去,王近山亲自到距离前线300多米的指挥部指挥。经过两日三夜的激烈战斗,大杨湖边的敌军全军覆没,赵锡田师长也被生擒。毛泽东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写了一封信,祝贺大杨湖战役的胜利。延安《解放日报》在一篇社论中说:“这场胜利,是我军在中原的突围和苏中的大捷之后的另一场大胜仗。这三次的胜利,在整个解放区南部前线,都有很大的帮助。”

文章图片11

坚持上甘岭

1951年三月,时任第三兵团副司令的王近山被命令率领第12、15、60军越过鸭绿江,进入朝鲜的前线。中朝两军在“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指导下,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御工事,屡次击退了美国人的猛烈攻势,并以“零敲打牛皮糖”的战术,把“联合国军”打得节节败退,把战线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文章图片12

1952年十月,为了摆脱困境,在开城谈判中取得优势,美国军队在上甘岭发起了“金化攻势”。王近山认识到此役对朝鲜战况及休战谈判的重要性,因此命令全体官兵不惜一切代价,死守上甘岭。

文章图片13

王近山认真分析了从入朝至今,与美军交战的经历,仔细分析了美军在上甘岭的攻势特征,并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从思想上讲,要坚持对参战单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的士气永远高涨。

战略上,以地道为依托,以集中火力歼灭地面上的美军;量力而行,固守坑道,与反攻相结合,以小规模的兵力进行灵活的战斗;同时,由于上甘岭前线距离后方较远,运输线路较长,因此在后勤方面必须进行强有力的保障。于是,在友邻部队和朝鲜人民军的支持下,第3兵团官兵以令人惊讶的坚韧勇敢的精神,连续作战了43天,将美国吹嘘的“强大攻势”彻底击溃,展现了国威、军威,使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一败涂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