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妻于凤至病逝海外,墓碑上留下4个字,晚年张学良见了老泪纵横

 博书 2023-02-20 发布于重庆

1964年的一天,宋美龄来看望幽禁之中的张学良,她对张学良说:“你和于凤至还有正式的婚姻关系,又和赵四小姐同居了几十年,等于你同时有两个太太。这不符合基督一夫一妻的教义。”

宋美龄的言外之意,张学良在两个太太之间只能选一个。张学良满怀悲痛做出了艰难的抉择:与发妻于凤至离婚,与赵四小姐结婚。

后来于凤至在文章《我与汉卿的一生》中回忆,张学良被逼与她离婚,其实背后都是蒋介石的阴谋。

当时国际舆论指责蒋介石长期幽禁张学良,不放他去美国与家人团聚,有违人道主义。为了堵住悠悠众口,蒋介石暗中逼迫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这样,张学良继续留在台岛,就变得名正言顺。

于凤至收到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的信件,她对女儿张闾瑛说:“只要能使你父亲有安慰之欣悦,我任何事情都答应。”

看似心甘情愿,然而多年后,于凤至在文章中指责赵四:

“赵四不顾当年的誓言,说永远感激我对她的恩德,说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绝不要任何名分等等,今天如此,我不怪她。但是,她明知这是堵塞了汉卿借此可以得到自由的路,这是无可原谅的。”

1964年7月4日,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结婚。

可怜在美国等了张学良二十多年的发妻于凤至,最终等来一纸离婚书。她的心酸与不甘,谁又能懂呢?

于凤至与张学良是“包办婚姻”。张作霖与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有些交情,他当年混迹于草莽之时,曾得到商人于文斗的照拂。

张作霖发迹之后,偶然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他请人算了一卦,认为长子张学良是“将门虎子”,和于家的女儿是天作之合。

于是不久,10岁的张学良和12岁的于凤至就订了婚。此后,张作霖飞黄腾达,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成为一方军阀。

1916年,张作霖大摆宴席,为张学良与于凤至完婚。就这样,于凤至嫁入奉天最为煊赫的张家,她的人生也随之改变。

因为于凤至是长房媳妇,张家的很多事情都要她出面料理。心思聪慧的于凤至把每件事都做得精心而周到,不出一点差错,张家上下对她都很满意。

张家人事复杂,张作霖的姨太太多达五六个,而于凤至总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这些姨太太,没有一个不喜欢她的。

尽管于凤至付出了很多,但追求“自由恋爱”的张学良,对这段包办婚姻并不太满意。他周旋于天津的社交场所,与长相出众的赵四小姐相恋。

张学良把赵四接到了家里,原配夫人于凤至不仅没有见怪,反而非常大度,与赵四姐妹相称。张作霖的几个姨太太对此说三道四,为了避人闲言碎语,于凤至更是另外购置了一栋小楼,专门给赵四居住。

于凤至识大体、顾大局,她对外宣称,赵四只是张学良的秘书。赵四对此感恩戴德,表示一辈子不要名分。于凤至回忆文章中提到的,就是指此事。

从于凤至对张学良与赵四关系的处理,就能看出她是个不一般的女子。

1928年6月,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此时的张学良还在天津,没有了主心骨,张家上下乱作一团。

关键时刻,于凤至站了出来。她与张作霖的五夫人商量,对外放话:大帅只是受了点轻伤,不日就能痊愈。

当时日本人已经调集重兵,准备进攻沈阳。

如果张作霖的死讯传出,后果不堪设想。因为于凤至“故布疑阵”,宣称张作霖没有死,日本人才不敢轻举妄动。

直到张学良从天津赶回奉天,接手东北军,主持大局,一场生死存亡的危机才得以化解。其中,于凤至功不可没。

于凤至对张学良而言,可谓名副其实的“贤内助”。1936年,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却背信弃义,将张学良关押。

此时,于凤至正在英国的伦敦陪子女读书。

她得知丈夫被囚,忧心如焚。她两次给宋美龄发电报,希望能营救丈夫,然而电报发出后,却石沉大海。

于凤至匆忙赶回国内,亲自到南京去找宋美龄。当她提出要去奉化与张学良伴狱的请求时,宋美龄劝表示反对。

宋美龄说道:“凤至,你我都是女流之辈,纵然心中有男儿之志,可这伴狱的事可不是好受的。再说你从国外回来为他到处奔走,总算尽了夫妻情份,一个女人能有什么办法?”

于凤至听了,凄然一笑。她说:“我与汉卿是结发夫妻,多年来情深义重。凤至自知伴狱坐牢是一种什么滋味,可凤至意在为他分忧,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我也要去陪伴他,以尽我作为妻子的一片心啊!”

在于凤至的坚持下,宋美龄代为说情,蒋介石总算同意了。于凤至来到奉化溪口,陪伴在囚禁之中的张学良。此后,她先后伴随丈夫辗转江西萍乡、安徽黄山、湖南郴州、贵州息烽等地,夫妻患难与共。

于凤至陪伴囚禁之中的丈夫,度过了漫长的三年时间,历尽艰辛。

在湖南期间,张学良感念妻子的深情,为她题诗一首:

“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

在于凤至的心里,她已经做好了与张学良同生共死的准备。

蒋介石关他到什么时候,她就陪他到什么时候。但是1940年,她却被查出罹患乳腺癌,不得不离开丈夫,赴美治病。

因为于凤至要去美国治病,而张学良身边又不能没有人照顾。身在香港的赵四来到张学良身边,取代了于凤至。

赵四成了陪伴张学良走过下半生的那个人。而于凤至这一去,没想到竟是她与丈夫的永诀,他们后来甚至都没能再见上一面。

1946年6月,于凤至只身来到美国。那是她一生中最为无助、最为晦暗的一段时期。躺在病床上的她,即将接受乳腺切除手术。

几个小时后,当她醒来的时候,周围的世界一片昏暗。她下意识地看了看自己的前胸,喃喃自语:“我成了一个残疾人……”

主治医生贝尔跑进来,一脸严峻地说:“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的癌细胞已经扩散,也就是说,你身体里别的地方也有癌细胞了。”

她的眼里闪过一丝绝望。她并不怕死,可是她无法割舍三个儿女,还有丈夫张学良。

在医生的建议下,于凤至不得不接受放疗。独自与病魔战斗的那段时间,成了于凤至最难熬的日子,她只觉得浑身的精神都被耗尽了。

更让她无法忍受的是放疗导致的掉头发。

曾经的满头青丝,像秋叶一样点点飘零,露出了清凉的头皮。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难看,她甚至长期戴着帽子。

经过三次手术之后,于凤至体重不到90斤,形容憔悴,甚至连走路都要佝偻着身子。但是她竟然战胜了癌症,像一株野草一样顽强地活下来了。身体逐渐康复的于凤至,又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于凤至决心留在美国生活,摆在她面前的首要问题,是赚钱。

张家昔日的积攒的钱财,都被老蒋充了公。于凤至靠着仅有的积蓄,在国外要负担子女的学费与生活费,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在宋美龄的引荐下,她结识了一家债券公司的经纪人莉娜。莉娜听说于凤至要赚钱,于是建议她去炒股。于凤至开始还有些顾虑,莉娜激励道:“你连死都不怕,癌症都被你打败了,还怕股市吗?”

于凤至听了,豁然开朗。她在美国已经没有退路,何不在股市大胆一搏呢?于是她把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投到了股市里。

也许是运气好,也许是她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总之于凤至成功了,在股市里赚到了第一桶金,成了百万富翁。

此后于凤至又以超前的眼光,把目标投向了刚刚兴起的房地产。她用炒股赚来的钱,就近买了几处房地产,这些地产的价格后来都翻了好几倍。凭借女人的直觉和商人的精明,于凤至的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她甚至斥巨资在洛杉矶西北部的好莱坞的山顶上,买了两幢别墅。她花钱对别墅进行了精心的装潢,全都是按照张学良喜欢的那种古朴的中国样式。于凤至自己住一幢,还留一幢给张学良。

她一直期待着张学良重获自由的那一天,接他与赵四来美国,一家团聚。可惜事与愿违,她的希望最终还是落空了。

1946年11月,张学良被押送到台湾,幽禁在新竹县的深山井上。

国民党大势已去,蒋介石最终败退台湾。然而他却没有放过张学良,先后将他幽禁在新竹、高雄、台北等地,直到1988年两蒋都已去世,对他的软禁才有所放松。1990年,张学良才得以全面恢复自由。

在这期间,于凤至独自在海外苦苦等待。

孩子逐渐长大,成家立业了。凭借和宋美龄的关系,老蒋也不便阻拦于凤至与丈夫书信联系。夫妻鸿雁传书,但也只限报平安而已,每知丈夫安康,她唯有痛哭。

于凤至也曾在美国多方奔走求助,她以“释放张学良到美国与家人团聚”为由,在美国不断找议员、律师以及有影响力的华人组织,希望他们出面相助,向蒋介石施压,帮助张学良获得自由。

老蒋仰人鼻息,迫于美国方面的舆论压力,决定“釜底抽薪”。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蒋介石以“一夫一妻”作为借口,暗中逼迫张学良与于凤至离婚。如果他与于凤至离婚了,就不算是法律意义上的亲属关系,于凤至让他去美国与家人团聚的诉求,就不能成功。

张学良无可奈何,不敢不从。

1961年,于凤至的女儿张闾瑛和女婿陶鹏飞从旧金山飞往台北,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顺便看望被囚禁多年的父亲张学良。

张闾瑛见到父亲后,拿出与母亲在美国生活的照片给他看。张学良询问了妻子在美国生活的情形,既高兴又难过。

此时,妻子于凤至已经在美国等了他21年。谁知三年后,于凤至就收到了张学良托女儿带来的离婚协议书。

于凤至在其回忆录中这样说:

“我思考再三,他们绝不肯给汉卿以自由。汉卿是笼中鸟,他们随时会捏死他,这个办法不成,会换另一个办法。为了保护汉卿的安全,我给这个独裁者签了字。”

于凤至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丈夫。最终,她不得不含泪忍痛,牺牲自己,成全了丈夫和赵四。

岁月无情地流逝,于凤至依然在苦苦等待她的汉卿,这一等就是50年!

1990年3月20日的下午,93岁的于凤至无限依恋地闭上了双眼。此时张学良虽已恢复自由,但并未获准前往美国探亲。直到于凤至去世一年之后的1991年5月,他才获准前往美国探亲。

经历了漫长的半个世纪的等待,他们还是错过了彼此。她走早了,而他来得太晚,阴阳两隔的两人,再无相见之期,彼此都留下了终身遗憾。

在女儿和女婿的陪伴下,张学良来到洛杉矶的玫瑰公墓,看望前妻于凤至。于凤至临死前曾留下“与汉卿虽不同生,当死后要同穴”的遗嘱。在她的墓旁,还有一座空墓,那是她留给丈夫的。

晚年的张学良来到前妻墓前,看到墓碑上“张于凤至”四个字时,他难掩悲痛地说:

“凤至,我来晚了。”

想到他的结发之妻,独自带着三个子女在美国撑过的那些岁月,不知经历多少艰难,受了多少苦累。她在苦难中殷殷期待,翘首以盼,却没能等到他们见面的那一天。一时之间,张学良泪流满面。

不久,张学良赴美定居。然而他没有选择洛杉矶,而是与赵四却夏威夷。张学良去世后,与赵四葬在了夏威夷。于凤至的“虽不同生,死要同穴”的遗愿,最后也没能达成。

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深爱,无人能比。她对张学良而言,既是情深义重的妻子,又是宽宏大量的知己。她93年的人生历程,以及半个世纪的等待,可谓生死相许、忠贞不渝的最好注脚。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推荐+点赞+评论三连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