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课程档案里与上一年度课程教学比对分析
2023-02-20 | 阅:  转:  |  分享 
  
课程档案里与上一年度课程教学比对分析新的课程与以往的高中课程相比较,其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高中新课程方案确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
念,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比较好地阐释了新世纪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
观。高中新课程在规划和设计。上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调整,创新之处在于它顺应时代潮流,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程改
革目标,构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要求的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并且通过创建新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制度,推动课程体制与课程
观念的同步变革。其变化的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功能转变基础教育、面向大众、终身发展是普通高中功能定位的三个关键词。新课程对高中课
程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强调普通高中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
功能定位,跳出了长期困扰高中课程的升学与就业双重任务定位的困惑,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课程的功
能聚焦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将学习过程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教育思想和升学价值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凸显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指导思想和课
程改革目标。(2)课程结构转变。学习领域、科目与模块三位一体。在对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进行调整的基础上,与。以往课程多是由学科课
程构成不同,高中新课程从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变革,突出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力图构建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高度灵
活性的课程结构。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学习范围:科目即学科,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它是学习领
域的构成单位,性质相同或相近的若干科目构成一个学习领域;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
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3)课程内容变化强调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
完整性、逻辑性,而是从高中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把培养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
力和健全人格作为基本的课程目标。并以此为标准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从而提出选择和重建高中课程内容要体现其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
则,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时代性意味着高中课程的内容应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文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基础性意味着高
中课程内容应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那些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知识:应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同时选择那些跨越不同地域、民族
与文化的共同知识与价值:应致力于为每一个高中生的终身学习、毕生发展奠定知识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强调高中课程的内容应“既有为进一步提升
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更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选择性强调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
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每一科目内所提供的选修内容丰富多彩,富有内在吸引力。(
4)课程设置变化强调必修与选修、学科与综合协调发展。高中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增加。了课程的选择性:规定“综合实践活动”
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职业教育类的技术课进人了高中课程。考虑到高中生的认知水平、职业准备和发展特点,把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从综合
实践活动中剥离出来,作为技术类课程单独列人学习领域。这样,在高中阶段,增加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育,还增强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
习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类学科课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新课程合理地处理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使必修中有选择,选修中有规范。(
5)课程实施变化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高中学校要提供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
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感兴趣、有潜能的方面选修更多的模块。强调校本资源建设,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保障高中课程更有个性。普通高中新
课程实验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形成全面发展的教学观,在教学中做到重结论更应
重过程,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使教学的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形成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把课堂变成师生真诚对话与交往的场所,实施民
主教学:教师要形成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不能把课堂封闭起来: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解放学生的心灵手脚,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
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生成课堂,要把课堂教学当作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欣赏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形成教学相长的
和谐氛围:教师要形成基于模块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提高教学的技术和效率,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教师要重视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开展有效教学。
献花(0)
+1
(本文系程锦芝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