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辩 | 35岁,该退休了?

 素面逐云空 2023-02-20 发布于北京

开工一个月,每每想起休产假的美好时光,人就想辞职。但理智告诉我,做重大决定之前,一定要经过理性的思考和缜密的计算。只有感性,会犯大错误。

于是,我仔细算了算……

//
我的诗酒花茶 慢生活
//
卖掉北京的房子,每个月支出7000元。加上一些零零散散的收入,支持余生60年的生活,大约也是够的。

去舅姥爷的老房子那里买块儿地,又在山上,又临近水库,算是个心之所向的地方。花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慢慢的盖个心仪的,中间是草坪院子的大平层。夏天坐院子里喝喝茶、看看书、晒晒太阳。天气好的时候在山坡上写生、画画,遛个弯儿。房间都装上整面的大玻璃,保证透光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盖房子期间,或许可以开个直播号运营运营,说不定能开辟新的财路。或者,找公司居家的业务进行联合,搞个什么项目,双方获利。但自己得想好方案,一个打动人心的创意案。

如果一切顺利,早早退休似乎也不是梦。


//
35岁,没希望了?
//
好巧不巧,正在白日做梦的时候,看到了一份青山资本的研究报告。

大概就是这35年来,不同年龄对应的赚钱能力的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赚钱能力越来越向年轻人倾斜。30年前,五十岁是赚钱的黄金时间越老越吃香。现在是35岁的赚钱能力最强,而且有个明显的峰值。

忽然给我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两年不好好赚钱,以后就没机会了啊。

然后,又看到了南怀瑾老先生的观点:人的学问,一切的见解,都不超离年轻时的模型,尤其以科学为然。现在的科学家,超过三十五岁以后,就很少有科学上新的发现了。有新发现的都是年轻人。

一想,不对啊,屠呦呦不就是八十岁发现的青蒿素吗?百度一下才发现,屠呦呦是1930年生人,1969-1972年间领导的523课题组发现的青蒿素。一算时间,确实也是三十多岁啊。

人的一生似乎就是这样,出生先会抬头,然后抬胸、坐起来,最后会站立、会走。3岁脑细胞基本分化完成,直至身体骨骼发育到30岁。

30岁以后的个体,其生理功能的衰退平均每年以1%左右的速度递增。所以,我们可能真的就处于过了这村儿就没了这店儿的黄金阶段。还真是不能轻言放弃啊,尤其是在这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


//
卷不动?就不卷
//
这时候就回到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年轻人更有冲劲,所以企业需要年轻人啊。

话是没错,尤其是互联网公司。以前卷晚上不走,现在卷早上提前来。

35岁以上就只能去传统行业了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我们看个体的发展变化的同时,也要看国家、看环境的变化。

一说看国家,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就像非洲的今天是我们的昨天一样,经济文化的发展脉络大致如此。

所以,我们看美国的数据,是不就有些信心了呢?随着时代的进步,35岁会是个拐点,但却是加速度的拐点,而非由升转降的拐点。

年轻,有年轻的刚猛。所以秦朝能一统天下,看的就是冲劲。但是,只有姜子牙能放话保周朝800年基业。这其中的区别显而易见吧。爱护年轻人,尊重老年人,因为这些时期都是自我的阶段性投射而已。

我们也是,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心境和能力。不论如何,爱,都是由辛苦和责任支撑和维护的。

做决定,毋冲动。虽然是自我的决定,但也想想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