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晋‖跟着东山同志学写作

 微美陇西 2023-02-21 发布于甘肃

1964年10月到1965年6月,我参加张掖地区高台县宣化公社“社教”工作,工作队的领导是陈煦(原甘肃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兼西北局副秘书长)和马竞先(原任甘肃教育学院副院长和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知名书法家)。根据有关政策要求,高干在基层参加社教的,必须使用化名。陈煦化名“东山”,马竞先化名“雪祁”,因此当时很多人对两位领导只知道化名,我们和社员都把他俩称“东山同志”“雪祁同志”。因为他俩是高干,平时我们几乎很少接触。

1965年5月,社教工作进入结束阶段。我的基层工作点在宣化公社高桥大队。我们工作组的工作进展很顺利,“四不清”干部的问题的查证、取证、单行材料的起草以及干部处理等工作,都提前完成,已通过了社教工作队的试验收。

东山同志于是调我到公社来参与文书工作。当时各大队的工作开展不平衡,有个别大队的犯错误干部问题的落实、单行材料的起草等工作,明显存在问题,急需工作队调整力量,帮助解决问题。这样,我和省教育厅、天水县的几个干部被调到宣化公社组成一个临时写作班子,在东山同志具体指导下,起草、修改和审查各大队送上来的材料。我们把需要重写和改正的材料,先一字不变地抄写出来,再在抄件上进行处理工作。工作量也不大,我们每天只需要处理五、六份材料就行。

经过从写或修改的材料的最后审定,需要拿到写作班子会上进行讨论:执笔人把材料草稿逐字逐词逐句地读(包括标点符号),叫大家讨论。这时东山同志背着手踱着小步在认真听。审定的第一篇材料是我修改的。我读材料时很紧张:“……某某某在担任某某生产队队长期间……伙同保管员偷盗生产队仓库粮食多少多少斤。句号。勾结会计、(顿号)出纳贪污现金多少多少元。句号。霸道野蛮,逗号。经常任意打骂社员。句号。作风败坏,逗号。奸淫妇女多少多少人。句号。……”我读完之后,东山同志缓缓地说:“材料嘛,事实根据清楚,用词造句通顺。但是——怎么用了那么多句号?”我当即很不谦虚地表示:“用逗号也可以,但我觉得用句号更清楚一些。”东山同志说:“现在我们是讨论处理干部的问题,这和在课堂上讨论语法是有区别的。一个句号一件事,十个句号是十件事,十件坏事,十恶不赦呀,罪不容诛,叫我们怎么处理呀?!你要是把这些句号,改成逗号,一逗到底,十件事岂不变成了一件事。反正一句冠总,就是一个坏嘛。我们处理犯错误的干部,要注意给他们出路啊。要按十恶不舍的思路把他们都判刑处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留下的问题又该怎么处理?”东山同志的话叫我混身冒汗,我自恨自己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几个参与审改材料的文书工作人员争着发言说,大家处理的材料都有这样的问题,因为我们都没有弄清这次处理干部的意义在于教育,我们搞的就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东山同志对句号和逗号的一番指点,我从来没有听说有人这么讲过,从来也没有想过一个标点怎么使用,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原来听说过旧社会一些刀笔吏在判词上玩弄词句,从而以此贪赃枉法,置不该死罪之人于死地,让罪不容诛之人逍遥于法外。但没有想到一个句号的使用也有如此重大的区别。从此以后,我每写一点什么的时候,就想起了东山同志的教诲。选词造句,用哪个标点,这是一点也不敢马虎的。以后在作文教学中,我常以东山同志的教诲为圭臬,指导学生写作一定得认真。从兰州到陇西,几十年来我精心钻研作文教学,其结果不是愈来愈大胆,而是愈来愈小心。直到最后把作文的目标归结到一个字:“达”。孔子说:“辞达而已矣。达” 就是写作要精准表达作者的意思,“达”就是“通”,即要“通顺明白”。其后,我渐渐形成了作文指导的“三通”思想,即要求学生作文要做到“思路通”“情理通”“语句通”。我把“三通”作文指导思想撰写成文,在教育刊物发表之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作文只求“三通”,是降低了作文标准。但是更多的老师认为“三通”是中小学作文的出路。从我在陇西师范的教学实践看,其教学效果是好的,具体表现是毕业生走上教学岗位后,都能在作文教学中达到胜任愉快。有些分到行政单位的,进了写作班子,并很快成为骨干。我也在古典文献的校点整理以及个人的写作编著方面取得了意外的成功。微不足道的一些成就,让我时刻想念起东山同志。

东山同志永垂不朽!

2023/02/20

作者简介:陈晋,1936年8月17日出生,原陇西师范语文高级讲师、副校长、调研员。长期从事地方文献、文化等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