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供销社社群关系的变化、淡化、恶化过程

 丰少少爷 2023-02-21 发布于广东

供销社的发展与社群关系分不开,但社群关系由密切逐渐变为冷淡甚至恶化,有政策、历史原因,也有其自身原因,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社群关系。

第一时期,从初建到1957年,是社群关系的“蜜月期”,建社初期,由于实行了民主管理,紧密地依靠社员代表,联系广大社员群众,充分发挥其监督与管理作用,急社员之所急,帮社员群众之所需,扎根群众之中,供销社说话有人听,做事有人帮,缺点错误能得到及时改正,优良传统能较好地发扬,这一时期,产生了供销社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等。

文章图片1

当时的供销社与社员群众是鱼水关系,是真正的一家人,他们纷纷向供销社入股,解决供销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供销社完成收购、销售,并且指正供销社发展中的错误,检举坏人坏事,保护供销社资产、经营。

建社初期的供销社真正实现了按《章程》规定的民主管理,定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对供销社的工作进行详实的审查,选举社员群众放心的经营管理人员,罢免不合格人员,社员群众真正把供销社当成自己的生意,他们是供销社真正的“股东”,使得供销社发展欣欣向荣。

第二时期,1958年4月之后,供销社与国营商业合并,县供销社《章程》废止,理事会、监事会被迫取消,民主管理机构被废止,社员群众的股本被搁置到一边,失去了群众监督的供销社出现了服务质量下降,经营管理不善,财产损失严重,社群关系疏远等一系列问题。当时的社员说供销社是:“理事不理,监事不监,代表不代,供销社成了官办买卖,我们入股的股金也没有了。”

文章图片2

第三时期,1961年后,各地实施了国合商业分家,相继恢复了民主管理制度,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理事会、监事会,使得供销社的一些民主管理传统得到恢复。

第四时期,文革开始后,供销社领导班子受到冲击,1968年供销社被撤销,基层社改为“物资采购供应站”,隶属商业局领导,供销社消逝了。

第五时期,1975年后,国合商业分开,供销社逐渐恢复,国务院下达了供销社“改官办为民办”的指示,1982年前后,各地供销社相继召开了形式上的社员代表大会,所有社员代表以各村组负责人为主,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民主管理形式得以恢复,但实际执行中却与广大社员渐行渐远。

第六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各地供销社发生了社员股金挤兑,供销社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度出现恶化,此裂痕至今难以弥补,很多群众提起供销社可谓是恨之入骨。

文章图片3

供销社要重建,第一要务便是回归供销社的办社初心,以农民和城镇居民为主体,实施合作制体制下的民主管理、监督,促进共同发展,任重而道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